超赞特产>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特产

毛冠鹿

毛冠鹿特产照片

路桥特产毛冠鹿介绍

偶蹄目鹿科动物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又叫青鹿,为一种小型鹿。毛冠鹿是草食性动物,多以种子植物以及蕨类和伞菌为食。

栖息于高山或丘陵地带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采伐迹地和河谷灌丛,经常活动于海拔1000—4000米之间的山上。

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毛冠鹿外形特征

体长约920毫米,尾长约120毫米,肩高490毫米,体重约30公斤左右。体中等大小,与赤鹿相仿、鼻端裸露,眼较小,无额腺,眶下腺特别显著。耳较圆阔。额部有一簇马蹄形的黑色长毛,故称毛冠鹿。雄鹿有角,角极短长度仅1cm左右,且角冠不分叉,尖略向下弯,隐藏在额顶上的一簇长的黑毛丛中;雌鹿无角。尾短。

毛冠鹿的被毛粗糙,一般为暗褐色或青灰色,冬毛几近于黑色,夏毛赤褐色。体毛较粗硬,通体暗棕褐色二头颈的毛在近毛尖处有白色环,眼上方有灰纹与额部毛冠分界。耳内侧白色,下部有黑色横纹,耳背尖端白色:脸颊和吻部稍杂有苍白色的毛,腹部、鼠蹊部和尾的下面纯白色。幼兽毛色暗褐色。在背中线两侧有不很显著的白点,排列成纵行,其旁也有斑痕。

毛冠鹿的头骨细长,前颌骨与鼻骨不相连,为上颌骨所隔,鼻骨后半部向侧突出成翼状,吻旁倾斜,所以鼻骨的翼状部分向下与鼻梁几乎成一直角,上颌骨、额骨、鼻骨和泪骨间的空位只余一狭缝。雄性有角。额骨的后外侧向后突起而长出角,角基不向头骨前面延伸成棱状脊,这是与麂类不同之处,眶下腺的腺窝大而深,卵圆形,其直径长于眼窝的直径。

毛冠鹿雄性的上犬齿大而侧扁。向下微曲,后缘锐利,雌性上犬齿小。

毛冠鹿栖息环境

毛冠鹿栖息于高山或丘陵地带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采伐迹地和河谷灌丛。它经常活动于海拔1000—4000米之间的山上,在四川泸定地方,海拔1300—2700米的范围内都见其活动。

毛冠鹿保护级别

毛冠鹿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也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Ⅲ。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毛冠鹿保护措施

加强对毛冠鹿资源的保护,建议采取如下有效的保护措施:

(1)继续加强法制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

(2)违法偷猎者应及时绳之以法,切实加强保护区管理,杜绝偷猎。

(3)建议就该种的分布、种群动态和生物学特性做全面调查和研究,将其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毛冠鹿补充介绍

  产品名称: 毛冠鹿
  产品产地:浙江台州
  产品特性:体型较金钱豹小,全身呈淡灰褐色,体侧约有六个云形暗灰色斑纹,,故称"云豹"。
  产品简介: 毛冠鹿 主要产于华顶山一带。属于鹿科。体长约0.9米。因其额部 有黑褐色毛簇,又称"簇鹿"。雄鹿有短小的角,不分叉,为毛簇所掩盖。雌鹿无角,毛一般为黑褐色,头及颈部略带灰色。耳尖背面有一白斑,腹面带白色。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毛冠鹿”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毛冠鹿”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