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特产石蛙介绍
棘胸蛙(学名:Quasipaaspinosa)是叉舌蛙科、棘胸蛙属两栖动物。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不显;颊部略向外倾斜;鼻孔位吻眼之间;鼓膜隐约可见;犁骨齿强;舌卵圆形,后端缺刻深。前肢粗壮,前臂及手长近于体长之半;雄蛙前臂尤为粗壮;指略扁,指端圆;原拇指发达,指基部关节下瘤明显,近球形;掌突3个,内掌突大,卵圆形。后肢肥壮,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部;趾端球形;趾全蹼或近于满蹼;内蹠突窄长,无外蹠突。雄蛙背部有长短不一的长形疣,断续排列成行;雌蛙背面有稀疏小圆刺疣;两眼间有横肤棱,颞褶明显;雄蛙胸部有大小肉质疣。生活时背面黑棕色或棕黄色,两眼间有深褐色横纹。
棘胸蛙生活于海拔600-1500米林木繁茂的山溪内。喜群居和夜间觅食,畏光,怕惊扰。白天多隐藏在石穴或土洞中,傍晚时爬出洞穴,在山溪两岸岩石或山坡的灌木草丛中觅食,捕食多种昆虫、溪蟹、娱蚣、小娃等。活动范围不大,多在洞穴周围20-30米,夜深时,返回洞穴。 分布于中国、越南;老挝、缅甸也可能有分布。
棘胸蛙形态特征
成体
雄蛙体长123毫米,雌蛙体长131毫米左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突出下唇;吻棱不显;颊部略向外倾斜;鼻孔位吻眼之间,略近于眼;鼓膜隐约可见;犁骨齿强,自内鼻孔内侧向中线倾斜,齿列后端间距窄;舌卵圆形,后端缺刻深。
前肢粗壮,前臂及手长近于体长之半;雄蛙前臂尤为粗壮,最宽的达24.0毫米,为体长的16.2%左右;指略扁,指端圆;第一指长于第二指,第一、第三指几乎等长;第二、第三指内侧缘蹼清晰;原拇指发达,指基部关节下瘤明显,近球形;掌突3个,内掌突大,卵圆形,外侧2个掌突窄长相距近,不甚明显。后肢肥壮,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部,左、右跟部仅相遇或略重叠;胫长约为体长之半;趾端球形;第一、第五趾游离侧缘膜明显,达蹠基部;趾全蹼或近于满蹼;外侧蹠间蹼达踱长之半;关节下瘤明显近圆形;内蹠突窄长,无外蹠突;跗褶清晰,超过跗长之半。
皮肤较粗糙。雄蛙背部有长短不一的长形疣,断续排列成行,其间有许多小圆疣或痣粒,一般疣上有小黑刺,头部、体侧及四肢背面有小圆疣,其上有细小黑刺;雌蛙背面有稀疏小圆刺疣;两眼间有横肤棱,颞褶明显;雄蛙胸部有大小肉质疣;刺疣向前可达咽喉部,向后仅限于腹前部,每一疣上有仅有1枚小黑刺;雌蛙腹面光滑。
生活时背面黑棕色或棕黄色,两眼间有深褐色横纹,自吻端至颞褶腹侧有1条深纵纹,大多数标本背面有不规则浅色斑,有的浅色斑沿背中线两侧排列成行;少数雄蛙自吻端至肛前有1条浅色脊纹;多数标本体侧自眼后至胯部有1对浅色纵纹;四肢背面黑褐色横纹直达指、趾端。腹面肉色,有灰褐色小云斑。
第二性征
雄蛙胸部有大小疣刺;前臂极粗壮;原拇指及内侧3指有黑色锥状刺;有单咽下内声囊,声囊孔长裂状;有雄性线,紫红色。
卵
每一卵群由7-12粒卵组成葡萄状,成串排列;卵径4.5-5毫米,动物极黑灰色,少于卵球的1/2,植物极乳黄色,卵胶膜3层。
蝌蚪
生活时头体背面黑灰色或褐灰色,背中线色较浅,尾肌背侧有3-5个深色斑,尾鳍有麻斑,以腹鳍为多。腹面皮肤薄可透视土黄色肠及红色肝脏。第34-38期时,后肢芽1-8毫米,体长20毫米左右,体高为体长的53%,尾长约为体长的近2倍;尾肌较发达;尾末端钝圆或钝尖。吻端略圆;鼻孔位于吻眼之间;眼位于头背侧面;出水孔位于体左侧;肛管较宽,肛孔开口于下尾鳍右侧。口宽为体长的29.2%,下唇缘中央内凹,下唇乳突两排,外排内凹处无乳突,内排中央不终断;有副突;唇齿式一般为Ⅰ∶4+4/1+1∶Ⅱ,个别的为Ⅰ∶5+5/1+1∶Ⅱ或Ⅰ∶3+3/1+1∶Ⅱ。刚完成变态的幼蛙,体长20-24毫米;背面色略浅,花斑与疣粒的分布与成蛙相似,四肢背面深色横斑尤为醒目。
棘胸蛙主要价值
棘胸蛙能大量捕食林农业害虫,对农业和林业起到保护作用。
棘胸蛙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江西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1995年)。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4年ver3.1)——易危(VU)。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两栖类)(2015年)——易危(VU)。
种群现状
棘胸蛙分布区甚宽,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和捕捉过度,其种群数量减少。
石蛙补充介绍
产品名称: 石蛙
产品别名:棘胸蛙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产品简介:石蛙的学名称棘胸蛙,又名石坑,石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诸省的深山密林的山涧溪流中,长期以来处于野生状态。
产品历史:石蛙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蛙,其腿肥壮,成蛙体重250-400克,最大的可达500克以上,一般商品蛙达150克即可上市。石蛙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据《本草纲目》记载“有滋补强壮功效,主治小儿痨瘦,疳疾,病后虚弱等”,具有补虚损、解热毒、驱痞瘦、化毒疮之功效,所以石蛙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我国人民食用石蛙的历史悠久,被人们称之为“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珍贵野味。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石蛙”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