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特产

黄山石耳

黄山石耳特产照片

黄山特产黄山石耳介绍

木耳科木耳属真菌

黄山石耳为地衣植物门植物,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黄山的石耳被称“黄山三石”之一。石耳含有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食品。

黄山石耳形态特征

“黄山石耳”形状和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表面颜色呈黑色,有细刺,背部长着一层青苔似的淡绿膜,正中有

蒂,长在悬岩绝壁阴湿处的石隙之中,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长成。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石耳性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中称石耳“久食色美,益精悦神”“作羹饷食,最为珍品”。民间常用石耳治喉痛耳,效显疗著。用石耳煨肉或炖鸡,鲜美可口,素为食客称赞。采“黄山石耳”是件艰难的事,黄山山高林密,山上山下温差大,一般在5一10月这段时间采摘。药农要选择晴好的天气,结伴而行,随身携带粗麻绳和特制竹筐等物品,攀悬岩,登陡壁,寻找到石耳踪迹后,先要选择下山的地点,将粗麻绳一端系在山顶大树上或穿在山岩石孔中,一端拴在药农身上。药农由此下放到三四十丈的深谷中去采摘,得来堪称不易。

黄山石耳营养分析

1.石耳提取物对慢性醋酸型胃溃疡12日内治愈率达100%,对组胺所致胃酸增多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2.石耳乙醇提取液,不论给麻醉动物静注,还是给不麻醉的正常动物灌胃或腹腔注射都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3.近代研究石耳有明显抗癌作用,水溶性石耳多糖具有高度的抗癌活性,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黄山石耳主要价值

黄山石耳药用价值

它是一种菌类食品,营养丰富,可以入药。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石耳有滋补、消炎、降压的功能,可以“明目益精”,能延年益寿。石耳对脱肛病患者与肝癌症患者也有治疗作用。夏天吃石耳,不但能消炎,还能防暑。同时,岩耳又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煮熟后糯性较强,奇香可口;如果和肉作汤,则味道更美。在黄山地区,岩耳还被用来防止食物变馊变腐。据说,炎夏季节,只要在新鲜的肉汤中扔几片岩耳,三五天后仍然味道鲜美。吃岩耳必须得法,先将干岩耳放在30-70℃的温水注浸泡七八个小时,待岩耳舒展以后,再用淘米水*也可以用碱水)轻轻揉搓,用刷子轻刷石耳表面,将沙与灰尘洗净,再滤干食用。岩耳炖鸡汤,其味鲜美,但必须等鸡肉基本炖熟以后,再放入岩耳,切忌同鸡肉一起炒炖。岩耳炖排骨与猪蹄,也是上品,做法同上。岩耳为黄山山珍。它不仅是山民餐桌上的上等菜,而且是国宴中的佳肴。岩耳得来不易,其价格也比较昂贵,用它来馈赠亲朋好友属上等佳品。

石耳为地衣植物门植物石耳Umbllicariaesclenta(Miyoshi)Minks.又

名石菇、岩耳、石壁花等。石耳,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石耳含有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食品,是一种稀有的名贵山珍。黄山的石耳被称“黄山三石”之一。

石耳性味甘平。具有清肺热、养胃阴、滋肾水、益气活血、补脑强心的功效。对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有热、便秘下血,头晕耳鸣,月经不调、冠心病、高血压等均有良好的食疗效果。对身体虚弱、病后体弱的滋补效果最佳。近代研究石耳有明显抗癌作用。民间用男子食之益精增髓,女子食后清宫易孕。

石耳rocktripe,石耳属(Umbilicaria)地衣。常被兵士和探险者用作应急食品,石耳所含热量约为等量蜂蜜、玉米片或玉米粥的11/3倍以上。但其生长缓慢,不能作为粮食作物。华盛顿的部队曾在福吉谷(ValleyForge)煮食石耳。日本人称U.esculenta为「岩茸」或「石蘑」,当作美味出售,用制沙拉或油炸後食用。该属植物也可作为染料。

石耳一名石壁花。为地衣门石耳科植物。生于岩石上,体扁平,呈不规则圆形,上面褐色,背面被黑色绒毛。吴瑞云:"石耳生天台、四明、河南宣州、萤山、巴西边缴诸山石崖上"。李时珍云:"庐山亦多,状如地耳,山僧采曝馈远,洗去沙土,作茹,胜于木耳,佳品也"。

性味甘、平,无毒。

功用清热、解毒,止血、利尿。

[鼻衄、吐血]

石耳15克,鸭蛋一个同煮,喝汤吃蛋及药。

[肠炎、痢疾]

石耳焙燥研末,每服3克,米粥汤调服。

[毒蛇咬]

石耳9~15克,白酒槽适量煮服。

[避孕]

石耳6克,积雪草12克,车前草1后,3天服1剂,连服3个经期。或月经后3天服3剂,连服3个经期。或石耳15克,水煎去渣加冰糖,月经后3天服3剂,连服3个经期。

黄山石耳食疗价值

脐衣科植物石耳的叶状体。又称石木耳、岩菇、石壁花。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如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均有分布。四季可采,去杂质,洗净晒干用。

[性能]味甘,性微寒。能清热止血,明目,化痰。

[参考]含石耳酸、红粉苔酸。

动物实验有止咳、祛痰作用。其热水浸出物经乙醇沉淀,再用冷冻——溶解法精制所得的活性物质,有显著抗癌作用。

[用途]用于衄血、咳血、吐血、便血、崩漏,以血分有热者为宜;肝热目赤,目昏;肺热咳嗽。

[用法]煎汤,蒸食,煮食,或作丸、散服。

[注意]脾胃虚寒的病人不宜。

黄山石耳附方

1,石耳止血丸:石耳150g,枯矾30g,密陀僧30g。共研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于食前,以米饮送服20丸。

源于《圣惠方》。本方主要取石耳的止血作用,枯矾、密陀僧能收涩肠道、制止出血,共奏涩肠止血之效。用于便血水止或脱肛。

2,石耳蒸猪肉:石耳15g,温水浸软,猪瘦肉90g,切片,加水适量和盐少许,蒸熟。上午蒸一次,喝汤,下午蒸一次,全部服食。

本方取石耳化痰止咳,猪瘦肉能补虚。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少数病人服用后有轻度头昏、胃肠不适、乏力等副作用,可在2~3天内自行消失。

黄山石耳生长环境

石耳一般生长在*北朝南,岩壁湿润,属砂质岩的地方。

黄山石耳补充介绍

  黄山石耳 山菜珍品,俗称“石衣”,为黄山特产。形状如木耳,个头比木耳大数倍,为药用名贵蔬菜。石耳生长与悬崖峭壁的阴湿缝隙之中,一般六七年才能长成。石耳药用价值较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石耳可以“明目益清”。

  采集石耳十分艰辛危险,药农用粗绳绑身自悬崖攀下至半空凌空采摘,稍有不甚可能粉身碎骨,所以有些石耳因生长处过于危险,不可采集而历经百年,大如面盆。

  “黄山石耳”是一种药用山菜,在徽菜中属上等名菜。

   “黄山石耳”形状和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表面呈黑色,有细刺,背部长着一层青苔似的淡绿膜,正中有蒂,长在悬岩绝壁阴湿处的石隙之中,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长成。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石耳性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中称石耳“久食色美,益精悦神”。民间常用石耳治喉痛,疗效显著。《本草纲目拾遗》又曰:“作羹饷食,最为珍品。”用石耳煨肉或炖鸡,鲜美可口,素为食客称赞。采“黄山石耳”是件艰难的事,黄山山高林密,山上山下温差大,一般在5一10月这段时间采摘。药农要选择晴好的天气,结伴而行,随身携带粗麻绳和特制竹筐等物品,攀悬岩,登陡壁,寻找到石耳踪迹后,先要选择下山的地点,将粗麻绳一端系在山顶大树上或穿在山岩石孔中,一端拴在药农身上。药农由此下放到三四十丈的深谷中去采摘,得来堪称不易。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黄山石耳”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黄山石耳”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