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北京市>朝阳区特产

北京绢花

北京绢花特产照片

朝阳特产北京绢花介绍

北京传统手工艺品

北京绢花,北京市崇文区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北京绢花亦称“京花”,是流传于北京市的一种传统彩扎艺术,始于元代定都北京后,明初逐渐兴旺,清代中叶绢花生产进入鼎盛时期。 北京绢花以丝绸、绫绢、电力纺、洋纺、绉纹缎等为原料,制作时需经过浆料、凿活、染色、握瓣、粘活、攒活、包装等多道工序,制出的成品工艺精湛,形态逼真,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2008年6月7日,北京绢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70。

北京绢花历史渊源

北京绢花,也称“京花儿”,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丝织品仿制的花卉。早在1700多年前,中国就有用丝织物制花的技艺。到了唐代,绢花更是妇女的主要装饰品。唐代画家周昉(713—741)的《簪花仕女图》,就形象地再现了宫中妇女簪花戴彩的情景。

相传,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贵妃左鬓角上有块伤疤。为了遮丑,她每天都要让宫女们采摘鲜花戴在鬓角上。但是到了冬天,鲜花凋谢,宫女们就只能用棱、绸做成假花,作为替代品献给贵妃。后来,这种“头饰花”传到民间,盛行一时,并逐步发展成独具风格的手工艺品——“绢花”。

到了清代,绢花更为盛行。清官内府御用工场所设的各种作坊就有“花儿作”,专司承造各色绫、绸、绢、纸、通草、米家花等,以供宴会、饰戴之用。

北京绢花文化特征

分类

北京绢花是用高级纯丝制成的,分绢枝花和绢盆花两大类。绢花色型各异,无一重样。“花中之王”牡丹,艳如烟霞;“花中皇后”月季,妩媚俏丽;傲霜斗芳的秋菊,清雅飘逸;盛开的杜鹃,则把人们带进了“一堆红雪罩春烟”的意境。

用途

绢花有着广泛的用途,主要用在中国宫廷和民间婚、丧、嫁娶、寿诞、节日等风俗活动中。

北京绢花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北京绢花以造型优美、做工精细、色泽悦目、谐调、柔润,形象逼真而名扬中外。

传承人物

金铁铃,男,1956年7月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北京绢花。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文化服务中心获得“北京绢花”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北京绢花补充介绍

  北京绢花,古时称“头饰花”,源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贵妃左鬓角上有块伤疤,每天都要让宫女们采摘鲜花戴在鬓角上。但是,到了冬天,鲜花调谢。一个心灵手巧的宫女用棱、绸作成假花献给贵妃。后来,这种“头饰花”传到民间,盛行一时,逐步发展成独具风格的手工艺品“绢花”。

  北京绢花以造型优美,做工精细,色泽悦目,谐调、柔润,形象逼真而名扬中外。清代,北京著名艺人制作的绢花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如今品种已由原来的几十种发展到2000多种,有戏剧花、花纤、花篮、盆景等。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北京绢花”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北京绢花”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

您可能对以下特产感兴趣
天津绢花
上海绢花
武汉绢花
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