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特产武平金线莲介绍
武平金线莲是指产于福建武平县的金线莲,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野生资源主要集中于梁野山周边乡镇。武平金线莲叶厚大,茎粗,植株较强壮,叶表面有细鳞片状突起,叶表面墨绿色,叶脉金黄色明显。
色香味醇正,味平、甘,晒干后有浓浓的野草香味。入口时有淡淡兰花清香,过喉后有甘味,有别于其他地区带有腥味或其他杂味的金线莲。
武平金线莲发展态势
2010年,武平金线莲直销中心在武平县政府路88号设立专卖店,主营天然野生金线莲,并开发了武平金线莲养生茶、武平金线莲护肝茶、武平金线莲解酒茶、武平金线莲灵芝茶等数个产品,面世市场后,倍受消费者青睐。武平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金线莲交易集散地。
基本情况及特点:武平是全省15个中药材优势产区之一和重点培育的6个金线莲生产基地之一。全县各乡镇均有野生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周边乡镇。武平金线莲叶厚大、茎粗、植株较壮,叶表面有细鳞片状突起,叶背暗红色,叶表面墨绿色、叶脉金黄色明显,似镶金边网;色、香、味醇正,味平、甘,晒干后有浓浓的野草香味,煎的水起初无色,煮久后汤水渐转淡紫红色,入口时有淡淡兰花清香,过喉后有甘味,有别于其他县市带有腥味或其它杂味的金线莲。金线莲具有清凉退火、凉血固肺、祛伤解毒、开中气、滋补强身的功效,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作用。2010年“武平金线莲”核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武平金线莲产品包括采集野生资源、林下仿野生栽培和大棚设施栽培。
历史渊源(故事):武平民间很早就开始利用金线莲,根据史料记载,康熙38年重新编纂的《武平县志》记载:“金线莲。别名金线兰、鸟人参,凉血平肝,消热解毒。”民国34年编纂的《武平县志》记载:“金线莲。小草,叶脉金黄,表面细鳞状突起,治小儿发热。”
产业发展情况及前景:武平是全省重点培育的金线莲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为满足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按照“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合理采集野生金线莲,并从2007年开始引进、示范“金线莲组培快繁与短周期栽培技术”,100%保持原植株的优良性状达;成立龙岩市梁野山种业有限公司,实施龙头带动、辐射推广;还在充分利用本地尖叶金线莲的同时,从外地引入福建圆叶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探索积累不同品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的栽培技术,促进了金线莲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野生资源采集、林下仿野生栽培和大棚设施栽培的金线莲生产格局,产量逐年增长,2014年生产规模4.75吨,预计2015年,年生产规模5吨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金线莲治疗疾病,炖鸡、炖鸭的家庭越来越多,国内外市场对金线莲需求日趋旺盛;目前武平金线莲干品每公斤5000--15000元之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我县还利用金线莲的观赏功能,开发出造形美观的金线莲盆景,深受部分消费人群的青睐。
获奖证书等情况:2010年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武平金线莲补充介绍
“金线莲”是中国传统名贵珍稀中草药,但人工大规模种植技术难以突破,被列为国际濒危物种。2007年武平县与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成功对接,成立公司调进台湾金线莲母本进行组培;通过2年多实践,台湾金线莲种苗繁育难题得到攻克,实现成功移植。此后,该县加大了金线莲母本组培扩繁力度,研发、组培、生产珍稀金线莲亚种近10类,同时利用梁野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优势引导企业积极驯化本土金线莲,并进行大面积繁育。目前武平县共建立金线莲示范种植面积13340平方米,推广种植面积54亩。
武平金线莲根茎较细,节明显,棕褐色。叶上面黑柴色,有金黄色网状脉,下面暗红色,主脉3—7条。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被柔毛,萼片淡紫色。气微,味淡。武平金线莲味甘,性凉,主治清热凉血,除湿解毒。主治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尿血,小儿惊风, 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2010年,武平金线莲直销中心在武平县政府路88号设立专卖店,主营天然野生金线莲,并开发了武平金线莲养生茶、武平金线莲护肝茶、武平金线莲解酒茶、 武平金线莲灵芝茶等数个产品,面世市场后,倍受消费者青睐。武平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金线莲交易集散地。
武平位于北纬25°06’10’,东经116°05’32’,为低山丘陵地区,平均海拔274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天气温和,雨量充沛。武平金线莲根茎较细,节明显,棕褐色。叶上面黑柴色,有金黄色网状脉,下面暗红色,主脉3—7条。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被柔毛,萼片淡紫色。气微,味淡。武平金线莲味甘,性凉,主治清热凉血,除湿解毒。主治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尿血,小儿惊风, 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2010年3月“武平金线莲”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武平金线莲”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