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特产连城地瓜干介绍
连城红心地瓜干,福建省连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连城县加工红心地瓜干已有300多年历史,被誉为“红心地瓜干之乡”,因其色泽美、口感好、富营养、多纤维、低热量、少脂肪等优点,而位居“闽西八大干”之首。连城红心地瓜干产品已形成蜜饯、香酥、重组三大类型60多个品种,销售量约占中国地瓜干消费量的80%以上,内销全国600多个大中城市,外销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
2007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连城红心地瓜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连城红心地瓜干历史渊源
连城红心地瓜干是当地传统特色产品,居“闽西八大干”之首,已有300多年历史,在清朝乾隆年间,连城地瓜干即已取名为“金薯片”,成为宫廷贡品送入皇宫。
20世纪80年代,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到连城调研时,提出了要把传统产品地瓜干做成休闲食品,要让连城地瓜干走出连城,走向全国的要求。
连城县据此制定《连城红心地瓜干标准综合体》福建省地方标准和《甘薯干》国家农业行业标准,促进地瓜产业升级。围绕打造“世界地瓜之都”,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地瓜产业发展的意见》,以“6·18”为平台,为企业和高校院所牵线搭桥,鼓励扶助企业对接科技成果,开发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全力提升地瓜干的品质和附加值。与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四川大学等3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接、研发技术成果达100多项。
2015年,中国乡镇企业协会甘薯产业分会在连城成立。
2015年10月31日,中国·连城地瓜产业发展大会在连城开幕。大会主要活动包括全国地瓜产业发展研讨会、全国薯类加工技术对接签约活动等。
连城红心地瓜干产品特点
连城红心地瓜干产品以产自连城的黄皮红心地瓜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技术精制而成,产品保留自然色泽和品质,色泽红润、气味香甜,质地松软耐嚼,富含膳食纤维、赖氨酸、粗蛋白、钙质和胡萝卜素、维生素C、D等多种营养物质,有润肠排泄、解热健胃之功,被美国、日本等学者誉为具特殊营养功能的保健食品。
连城红心地瓜干产地环境
连城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全县3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8万,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境内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紫区岩、沙质岩、泥质岩特殊土壤造就了连城红心地瓜独特的品质。
连城地瓜干用隔田、隔川、揭乐、大坪、李屋、洪山等地培植的红心地瓜制作而成。这些地方土质松软、酸碱适中,特别适合种地瓜,加上气候适宜,种出来的地瓜颜色黄中透红,味道又甜又香,口感绵绵松松,还含有很高的维生素A、维生素B和葡萄糖。
连城红心地瓜干产品荣誉
连城县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甘薯)标准化生产基地”,“连城红心地瓜干”集体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7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连城红心地瓜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1年,连城红心地瓜干进入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评为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2012年,连城红心地瓜干获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品牌价值近30亿元,持续排在全国农产品薯业品牌首位。
2014年11月19日,在福建省“首届十佳地理标志商标”评选结果中,连城红心地瓜干在全省近300个地理标志中脱颖而出,名列十佳第三位,这也是龙岩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理标志商标。
2017年,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我为家乡农产品代言”大型公益活动上,连城红心地瓜干品牌被农交会组委会授予“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连城红心地瓜干地理标志
连城红心地瓜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连城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连城红心地瓜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划定产地范围的请示》(连政综〔2006〕14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连城县现辖行政区域。
(一)栽培技术要求
1.品种:龙岩7—3。
2.立地条件:土质疏松,土壤类型为沙壤土至轻粘壤土,有机质含量≥3%,pH值5.0至6.5,土壤盐分含量<0.2%,地下水位低于50厘米,水稻田或25度以下的山坡地。
3.育苗:选取品种特征明显、无病虫害的薯块为种薯,保持土温在14℃以上的条件下培育种苗,芽苗长至15厘米至20厘米高、经过炼苗后通过假植扩繁,剪取壮苗用于大田插植。
4.插植时间:7月上中旬,土壤持水量为75%至85%时。
5.插植密度:3300株至3500株/亩。
插植方式:薯苗与畦面成30度左右的倾角插植。
插植深度:埋入3个叶节。
6.施肥:饼肥、农家肥占总施肥量的70%至73%。基追肥比例为1:0.35至0.4,追肥中催苗肥、夹边肥、裂缝肥分别占追肥量的20%、55%、25%。
7.中耕除草:薯苗插植后结合施夹边肥进行一次较深度的中耕除草晒土。
8.水分管理:插植后浇保苗水,土壤较干时灌水深度以畦高1/2为度,即灌即排,注意防涝。
9.藤蔓管理:以提蔓为主,不宜翻蔓。
10.挖收:初霜前藤蔓生长缓慢,叶片出现快速衰老时分批挖收。
11.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二)加工工艺要求
1.加工工艺流程:原料处理→成型→蒸煮→烘烤→检验分级→包装入库。
2.原料处理及成型:鲜甘薯清洗干净后按需要分别整形,然后加水覆盖在常温下浸泡6小时至10小时。
3.蒸煮:蒸煮温度在100℃左右,煮至7成熟以上。
4.烘烤:烘烤初温110℃左右,初压力0.4兆帕至0.5兆帕;中后段温度60℃至80℃,压力0.1兆帕至0.3兆帕。半干后,翻动后再烤,烘烤时间在15小时至20小时,直至烘干后出烤。
5.检验分级:把烘干后的产品形态、色泽、气味、质地进行分级。
6.包装入库。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征:
项目
指标
一级
二级
形态
呈片、块、条、棱及原薯状等,厚薄大小均匀。
呈片、块、条、棱及原薯状等,厚薄比较均匀。
色泽
呈原品种桔红色泽,保质期内有糖霜面。
色泽微暗,保质期内有糖霜面。
气味
具有本产品应有的滋、气味,适口性好,无异味。
具有本产品应有的滋、气味,适口性较好,无异味。
质地
质地软,韧性好
质地软,韧性较好。
杂质
无。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
≤25
总糖,%
30—75
还原糖,%
≤25
胡萝卜素,毫克/千克
≥0.8
粗纤维,%
≤5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连城红心地瓜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福建省连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连城地瓜干补充介绍
连城红心地瓜干,以当地所产红心地瓜制成,不加任何色素,保持天然品质,色泽鲜红,味道甜美,质地软韧,营养丰富 ,是老幼皆宣的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和宴客的美食。以当地红心地瓜为原料,经过蒸熟、去皮、压制、烘烤制成,颜色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耐嚼,富含葡萄糖和维生素A、B,产品畅销东南亚、北美洲等国家。
连城红心地瓜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连城县 《关于申请连城红心地瓜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划定产地范围的请示》(连政综〔2006〕14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连城县现辖行政区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连城地瓜干”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