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特产西山纸介绍
西山纸是福建省将乐县龙栖山地区生产的毛边纸。西山纸制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完整地传承了蔡伦造纸工艺,它取材于龙栖山的上等原料-嫩毛竹,故西山纸也被称作“竹纸”。其纸质细腻,细腻柔韧,洁白如雪,书写清晰,有“西山玉纸”之美誉。曾作为《四库全书》、《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线装本的专门用纸。列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和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山纸历史渊源
“西山纸”产地位于福建省将乐县龙栖山,据《中国书法工具手册》记载,将乐是中国最早生产毛边纸的地方之一。龙栖山造纸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宋代。当时福建竹纸还没有出名,北宋蔡襄在福建为官时禁用竹纸,只因“诉讼未决而案牍已零落”。至南宋,竹纸质量始优于他省。藏书行家都知晓,福建建阳麻沙本的纸张,均采用邵武、三明、延平诸地所产之竹纸。而建阳在南宋时期一跃成为中国三大刻书中心之一。
清人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说,将乐纸以杨家山的京纸和龙栖山的西山纸最好。西山纸柔韧细腻,色白如雪,久置不腐。据传,《四库全书》刻印之时,清廷曾派员往将乐县购买龙栖山所产之西山纸,专为刻书之用。古时候亦有“西山纸贵”之说法。
西山纸非遗信息
项目
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级别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批准文号
闽政文[2005]495号
项目名称
将乐西山造纸技术
批准时间
2005-10-31
项目内容
项目名称
竹纸制作技艺
保护级别及批次
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申报地区
福建省将乐县
批准文号
国发〔2008〕19号
批准时间
2008年6月7日
类别
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序号
421
项目编号
Ⅷ-71
(信息栏数据来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环境图片来源)(制作过程图片来源2)
西山纸产地环境
龙栖山一带,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在地质史上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袭击,因此这里成为典型的亚热带中南缘植物分布区域,保留着许多原始状态的森林。区内有七个中亚热带植被类型、24种群落、高等木本植物631种。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天然杉木阔叶树混交林,毛竹林和红豆衫、柳杉大树群。
特别是毛竹,有2万多亩。闽西客家人最早来到龙栖山开发利用毛竹。以春笋为原料制造的毛边纸称为“西山纸”,商号“大广纸”是这里古老的名产。
西山纸品质荣誉
西山纸,细腻柔韧,洁白如雪,书写清晰,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其吸水性强,色泽稳定,其选料考究,纸面少疵,吸水性强且久不变形不腐不蛀,有“纸寿百年,玉洁冰清”“西山玉纸”之誉,既可用于修复、印刷古旧书籍,又可用于书法、装裱,极具古色古香的意韵。
2005年10月30日,西山纸制作工艺被福建省政府定为首批“非物质性文化遗产”。2008年06月14日,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西山纸补充介绍
西山纸:在唐、宋时代就颇负盛名,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以细腻柔韧、光润洁净、吸水性强、旧存不蛀、质地优异而走俏海内外,销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年,乾隆皇帝也为之动容,亲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纸印刷《四库全书》。1974—1976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出版局几次到将乐调纸印刷《毛泽东诗词》线装本和重要历史文献。
我县是我国最早生产毛边纸的地方,其中又以龙西山的“西山纸”最负盛名,其选料考究,纸面少疵,吸水性强且久不变形不腐不蛀,有“纸寿百年,玉洁冰清”之誉,唐宋以来饮誉海外。
造西山纸的原料是嫩毛竹,采集的季节讲究,必须是立夏小毛竹快长出叶子的那个特定时节。乾隆皇帝编《四库全书》时,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纸印刷。“西山纸”的辉煌期出现在民国时期,百余家作坊年产纸5万余担,为闽省之最。“西山纸”也曾作为《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线装本的专门用纸,广为人知。
然时事变迁,曾经辉煌的“御用纸”也难避萧条。20年前,远近的造纸作坊尚余60多家。而现在,龙西山造纸作坊是将乐仅存的一家。作坊位于龙西山自然保护区的竹海深处。一间大屋是工场,连通隔壁的烘焙房,外面则是浸塘和碾槽,看上去一切都那么原始,古朴。1998年,这个硕果仅存却难以维系生存的造纸作坊划归龙西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作为一个景点对外开放。2005年10月30日,西山纸制作工艺被省政府定为首批“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现今,这个“中国现存最原始、最完整的手工造纸作坊”,日产10刀共计2000张“西山纸”。
湿纸在焙箱上烘干,要看好火候,恰到好处。还未烘焙的纸十分脆弱,需要小心侍弄。湿纸挑,不仅要用力均匀,更需要默契的配合。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西山纸”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