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特产甘加藏羊介绍
甘加藏羊,甘肃省夏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甘加羊主要分布在夏河甘加地区。现有约20余万只。甘加羊偏毛用,体格较小而结构紧凑,躯体白色者约占93.19%,毛被呈开发型,毛辫长26.10厘米,呈波浪弯曲,光泽好,油汗正常,净毛率高。因其羊毛工艺价值高,是优良的地毯用毛。
2015年02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甘加藏羊”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甘加藏羊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夏河地区商代至汉初为羌戎牧地,有关羌人的最早记载见于殷商甲骨文中。羌,意指牧人。《说文羊部》:“羌,西戎牧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人以牧羊为主要生活来源,也以羊为图腾。
据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表明,甘加藏羊是由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野生羱羊的祖先经古羌族驯化培育成古羌羊而流传下来的。
甘加藏羊产品特点
甘加藏羊是甘肃省高寒牧区一个古老的粗毛羊品种,是在夏河县甘加乡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当地牧民长期选育的产物。甘加藏羊体质结实,四肢矫健,禀性机警,能耐严寒等优良特性。一般成年公羊体重48.77千克,成年母羊40.27千克,剪毛量1.0—1.21千克,成年母羊胴体重19.36千克,屠宰率44.48%,成年羯羊胴体重21.5千克,屠宰率47.50%,繁殖年限5—6年。
甘加藏羊肉品质优越,肉质肥美细嫩、肉味独特、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甘加藏羊肉的蛋白质含量高22.45/100克(P>0.05)脂肪含量低3.16克/100克(P<0.01),铁含量为31.8毫克/100克,锌含量为3.48毫克/100克,氨基酸含量高。矿物质含量丰富1.06克/100克(P<0.01),是一种营养全面、有机绿色的肉类资源。
甘加藏羊产地环境
夏河县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与州府合作市接壤;南枕洮水,与碌曲县相滨;西眺河首,与青海省同仁县、泽库县、河南蒙古自治县为邻;北依太子山、达里加诸峰,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临夏县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界。介于东经101°54′—103°25′,北纬34°32′"—35°34′之间。
夏河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端,与黄土高原相交,地势高峻,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形分为:西北部山塬区;东北部高山峡谷区;南部山地丘陵区。主要山脉有达里加山、完青卡、大日合卡、阿米方日、阿米亚日等,境内最高峰达里加山主峰,海拔4636米,最低点土门关,海拔2200米。
夏河县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的大夏河和洮河两大流域,其中大夏河流域面积5409平方千米,占大夏河流域总面积的75.3%;占全县流域总面积的75.27%,洮河流域面积1777平方千米,占洮河流域总面积的24.7%。占全县流域总面积的24.73%。主要河道有一级河咯河、切隆河、科才河、博拉河4条,总长252千米;二级河扎油河、清水河、麦西河3条,总长97千米。河流总长度349千米,径流总量11.07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大夏河,从西至东流经境内桑科乡、拉卜楞镇、达麦乡、王格尔塘镇、麻当乡、曲奥乡,长85.3千米,流域面积5409平方千米,年均流量9.89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咯河、切隆河等。
夏河县属寒带湿润气候,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比较明显,气温的地理分布东北高、西南低,生长期相差50天左右。多年平均气温3.4℃,生长期年平均130天,无霜期年平均5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25.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49.1毫米。
夏河县是甘肃省重点牧业县之一、全省牛羊产业大县、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全县草场面积753.87万亩,平均亩产鲜草219公斤,全县一等草场、二等草场分别占草场总面积的24.36%和69.1%。甘加牧场的优质草原条件与天然水草造就了甘加藏羊肉独特的醇香。
甘加藏羊产品荣誉
2015年02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甘加藏羊”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甘加藏羊地理标志
甘加藏羊产地范围为甘肃省夏河县甘加乡、科才乡、桑科乡、达麦乡、麻当乡、曲奥乡、唐尕昂乡、博拉乡、吉仓乡、牙利吉街道办事处、扎油乡共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藏羊(草地型)。
二、饲养环境
产地范围内海拔2900米至4600米之间的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分布有积雪融水水源。
三、饲养方式
1.饲养:以天然草地放牧为主,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轮换放牧,冬季补饲产自当地的青干草。
2.疫病防控:适时进行疫苗注射,4月至5月和7月至8月各驱虫一次。
3.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出栏标准
5月至8月龄羔羊,重量不低于13千克;12月龄以上的竭羊,重量不低于17千克。
五、屠宰加工
1.羊源:来自产地范围内,符合出栏要求,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验合格。
2.屠宰加工:按清真方式屠宰,屠宰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1)屠宰加工流程:宰前检疫与管理→待宰→宰杀放血→系食管→去头、蹄→剥皮→冲洗→开膛→取脏→复检→冲洗→排酸→分割→修整→冷冻(冷却)→包装。
(2)屠宰加工要点:
①宰前管理:停食24小时,宰前3小时停止饮水,减少应激。
②排酸:胴体在0℃至4℃环境下排酸24小时至48小时。
③冷冻:分割羊肉在-28℃速冻48小时,放入-18℃至-21℃冷库贮藏。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羔羊肉:色泽浅红色,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肌纤维清晰,有韧性,肌间脂肪明显。煮熟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无膻味,肉质鲜嫩多汁,味道醇厚。
(2)竭羊:色泽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脂肪呈白色或微黄色,肌纤维清晰,有韧性,肌间脂肪明显。煮熟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肉质鲜嫩多汁,味道醇厚。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
66—73
粗蛋白,%
18—22.4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甘加藏羊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甘肃省夏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甘加藏羊的检测机构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甘加藏羊补充介绍
甘加型藏羊是甘肃省高寒牧区一个古老的粗毛羊品种,是在夏河县甘加乡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当地牧民长期选育的产物,由于产地高寒,在终年放牧的粗放管理下,形成了体质结实,四肢矫健,禀性机警,能耐严寒等优良特性。一般成年公羊体重48.77公斤,成年母羊40.27公斤,剪毛量1.0—1.21公斤,成年母羊胴体重19.36公斤,屠宰率44.48%,成年羯羊胴体重21.5公斤,屠宰率47.50%,繁殖年限5-6年。
夏河县甘加乡仁青示范村以甘加型藏羊养殖、繁育及育肥为主导产业,农牧民群众收入的95%以上来源于养羊业。截至目前,该专业村年饲养甘加型藏羊50193只,从事甘加型藏羊生产经营的劳动力1481人(占全村总人数的63.95%),畜牧业产值2001.1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1.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95元。
甘肃省夏河县甘加乡、科才乡、桑科乡、达麦乡、麻当乡、曲奥乡、唐尕昂乡、博拉乡、吉仓乡、牙利吉街道办事处、扎油乡共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夏河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甘加藏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夏政发〔2013〕45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甘加藏羊》(草案)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甘加藏羊”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