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特产甘谷大葱介绍
甘谷大葱,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甘谷大葱是甘谷县蔬菜的主打产品之一,是甘谷县的特色农业产品。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空气较干燥,土壤主要为黄绵土,垆土和淀土,适宜大葱的生长发育。甘谷大葱植株高大,外形粗壮挺拔,葱叶色鲜绿,质地脆嫩,甘甜多汁。
2013年12月30 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甘谷大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甘谷大葱历史渊源
甘谷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甘谷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北方大葱的适宜栽培黄金纬度区之一。
甘谷种植蔬菜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甘谷大葱在明未清初就有种植。据甘谷县志记载:“清初主要蔬菜有芹、韭、葱、蒜、薤、茄、白菜、菠菱、甜菠菜、萝卜(黄、自、红、青4种)、芫荽、五撮、苣荬、马齿苋、茨(慈姑)、椿头、王瓜(黄瓜)、甜瓜、西瓜、冬瓜、南瓜、葫芦。葱蒜类有12个品种:红根韭、白根韭、马莲韭、四川冬韭、汉中冬韭、甜葱、白葱、小葱、龙葱、洋葱、红蒜、白蒜。”
甘谷大葱生产已有上百年历史,1987年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1992年大规模种植,特选大葱、铁秆王等优良品种的引进,经本地改造、选种,成为高产品种,形成了以新兴镇雒家村为主的大葱种植基地,大葱种植面积1.8万余亩,平均亩产5000千克,总产量6.88万吨。因其葱白长﹑产量高﹑品味浓郁在短短几十年中成为甘谷县蔬菜的主打产品之一。
甘谷大葱产品特点
甘谷大葱植株高大,直立性强,外形粗壮挺拔,假茎较长,葱白长40-60厘米,径1-2.5厘米,葱叶色鲜绿,管叶厚韧,质地脆嫩,辣度适中,香辛浓郁,甘甜多汁,嚼之无丝,品质上佳。
甘谷大葱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可溶性糖等。其中: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可溶性糖等。其中干物质80-90克/千克,维生素C75-80毫克/千克,粗纤维9-10克/千克,粗蛋白9.2-10.5克/千克,可溶性糖38-46克/千克,维生素B10.2-0.3毫克/千克,维生素B20.13-0.27毫克/千克,磷0.21-028克/千克,镁120-130毫克/千克,钙430-441毫克/千克,铁1.03-1.13毫克/千克,锌1.95-2.04毫克/千克,硫0.31-0.36克/千克。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甘谷大葱的理化指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甘谷大葱产地环境
大葱生长要求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为最好,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值为:7.0-7.5,甘谷大葱产区土壤主要为黄绵土,垆土和淀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适宜耕作,呈弱碱性,pH值7.5-8,土壤肥力较高,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土壤中有机质1%左右,全氮0.052%,全磷0.147%,速效氮含量为43.34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5.03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117.24毫克/千克,加之施用腐殖质含量较高的有机肥、豆粉等,极适宜大葱的生长发育。
甘谷县地域辽阔,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县,土壤、水、气资源污染少,年平均降雨量451毫米,雨量分布由南向北递减,空气较干燥。甘谷大葱产地地处甘谷县渭河南北浅山区,土壤灌溉主要以纯净无污染的地下水浇灌为主,以自然降水为辅。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5℃,其中最高(7月)月均气温25.4℃,最低(1月)月均气温-1.1℃,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日照2350小时左右,光照充足,日照率约50%,无霜期196天左右。年均降水量451毫米左右,分布极不均匀,一般一至三月雨量偏少,七至九月雨水较多,冬干夏湿。适合北方大部分农作物生长,特别是对蔬菜的种植极为有利,“六月壅,七月上,八月再看葱发旺”,8月份大葱进入旺盛生长期,因而适合大葱种植。
甘谷大葱产品荣誉
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甘谷大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甘谷大葱地理标志
甘谷大葱地域保护范围为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新兴、磐安、六峰、大像山镇、金山、八里湾、谢家湾、礼辛、安远9乡镇99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8′-105°31′,北纬34°31′-35°03′。
安全要求
甘谷大葱产地环境按照NY/T391-2000-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肥料使用按照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执行。甘谷县对大葱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一系列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农药使用达到了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标准,严禁使用国家命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毒检测合格方可上市。
特定生产方式
育苗方式:育苗方式为露地育苗。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优质品种:特选大葱、铁秆王等优良品种。播种前要进行精选,种子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用种量:每亩用种2-3公斤,0.2亩地种苗可移栽1亩大葱。
种子处理:用55℃温水搅拌浸种20-30分钟,或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捞出洗净晾干后播种。
育苗床准备: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肥沃,近三年未种过葱蒜类蔬菜的地块。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6000-80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浅耕细耙,整平作畦。
播种:播种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方法:浇足底水,水渗后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用耙轻耧床几遍,使种子充分混入表土,整平畦面后覆盖1.5-2厘米细沙。苗期管理:播种后可覆盖地膜,保温保湿,幼苗出土后及时撤膜,随着天气变暖,加强水肥管理,保持土壤湿润,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氮肥4公斤。及时间苗和除草。培育壮苗“壮苗标准:株高30-40厘米,6-7片叶,茎粗1-1.5厘米,无分蘖,无病虫害。
定植前准备:前茬为非葱蒜类作物。整地施肥:地块深耕细耙,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亩撒施优质有机肥(以优质腐熟猪厩肥为例)5000公斤、氮肥3公斤(禁止使用硝态氮肥)、磷肥5公斤、钾肥5公斤。定植前按行距开沟,沟距70厘米,沟深30-40厘米,沟内再集中施用有机肥豆粉每亩75公斤,刨松沟底,肥土混合均匀。
定植:定植期为6月中、下旬。密度:每亩20000-28000株,行株距70厘米×10-15厘米。栽植方法:葱苗要分级,按大、中、小苗分开定植。干插法:在开好的葱沟内,将葱苗插入沟底,深度以不埋住五杈股(外叶分杈处)为宜,两边压实后再浇水。也可采用湿插法,即先浇水,后插葱。在定植沟内每3-4株栽一排,排向与定植沟垂直,排内株距2-3厘米,排与排之间距离为10-15厘米。要求保苗25000株左右。
定植后管理:中耕除草,定植缓苗后,天气逐渐进入炎热夏季,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一般不浇水,中耕保墒,清除杂草,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浇水:进入8月份,大葱开始旺盛生长,要保持土壤湿润,逐渐增加浇水次数和加大水量,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追肥:追肥品种以尿素、硫酸铵为主;结合浇水,分别于立秋、白露两个节气每亩各追施氮肥4公斤。生长中后期还可用0.5%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叶面追肥2-3次。培土:为软化葱白,防止倒伏,结合追肥浇水进行4次培土,将行间的潮湿土尽量培到植株两侧并拍实,以不埋住五杈股为宜。
病虫害防治:优先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技术,如种子处理、合理轮作、中耕锄草,清洁田间。锈病、霜霉病: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如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10-15天一次,连喷1-2次防治锈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千克/亩喷雾防治霜霉病。根蛆:应使用符合NY/T393-2013要求的农药,如80%敌百虫可溶粉50-125克/亩灌根。采收:在土壤结冻前收获,亦可根据市场需求,提前采收供应鲜葱。
粗加工:选择颜色均匀,粗细一致,葱白较长的大葱剥去外层皮,把明显劣葱(弯曲、烂叶、机械伤、病虫斑)分拣出来,经过筛选进行分级,晾晒、贮藏、包装、销售。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绿色食品大葱二次污染。
包装上市:采收后的产品经县检测中心检测后发放合格证,包装上市。
生产记录要求:对大葱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做好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面记载,记载使用投入品,特别是化肥、农药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大葱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收获日期;质量检测情况;销售情况,保证产品质量可追溯性。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两年,以备查阅。
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无污染,应坚固,并能遮光、防潮。宜用塑料袋或复合薄膜袋、纸箱,箱开口处用封口纸或打包带。应按相同品种分别包装。标识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甘谷大葱”的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的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等级、规格、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包装、运输、贮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甘谷大葱补充介绍
甘谷古称冀,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十年)建县, 迄今有2680年,为全国县制肇始之地,有“华夏第一县”之称。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蜀、清初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是三国蜀汉大将军姜维等名人先贤诞生之地,世称姜维故里。甘谷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甘谷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北方大葱的适宜栽培黄金纬度区之一。甘谷种植蔬菜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甘谷大葱在明未清初就有种植。据甘谷县志记载:“清初主要蔬菜有芹、韭、葱、蒜、薤、茄、白菜、菠菱、甜菠菜、萝卜(黄、自、红、青4种)、芫荽、五撮、苣荬、马齿苋、茨(慈姑)、椿头、王瓜(黄瓜)、甜瓜、西瓜、冬瓜、南瓜、葫芦。葱蒜类有12个品种:红根韭、白根韭、马莲韭、四川冬韭、汉中冬韭、甜葱、白葱、小葱、龙葱、洋葱、红蒜、白蒜。” 甘谷大葱生产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特别是1987年就形成了一定的种植,1992年大规模种植,特选大葱、铁秆王等优良品种的引进,经本地改造、选种,成为高产品种,形成了以新兴镇雒家村为主的大葱种植基地,大葱种植面积1.8万余亩,平均亩产5000 kg,总产量6.88万吨。因其葱白长﹑产量高﹑品味浓郁在短短几十年中成为我县蔬菜的主打产品之一。
甘谷大葱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特产。甘谷大葱葱白脆实、落地即断,甘甜多汁,辣度适中,香辛浓郁,富含营养,品质上佳。甘谷大葱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地处东经104°59′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之间,甘谷境内山多川少,气候干燥,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形成了大葱生产发育的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大葱的营养特质、辛辣物质的积累形成奠定了基础。
甘谷大葱产地地处甘谷县渭河南北浅山区、川台机灌地和川台地,该区域海拔1400-1600 m,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甘谷大葱产地为黄土梁状山地,土质为黄绵土,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利于大葱的吸收和生长,独特的土壤条件,使甘谷大葱营养丰富。甘谷大葱植株高大,假茎较长,直立性强,外形粗壮挺拔。葱叶色鲜绿,管叶厚韧,质地脆嫩,落地即断,嚼之无丝。葱白脆嫩,质地细致,辣度适中,甘甜多汁,香辛浓郁,富含营养,品质上佳。“甘谷大葱”葱白长40—60 cm,直径1—2.5 cm。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扩物质、可溶性糖等。其中维生素C 0.25 g/kg,维生素A 0.12 g/kg,蛋白质14.17 g/kg,可溶性糖98.1 g/kg,游离氨基酸0.38 g/kg,磷0.25 g/kg,镁0.16 g/kg,钙0.63 g/kg,膳食纤维24 g/kg,干物质13.3%。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甘谷大葱的理化指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2013年,甘肃省甘谷县园艺技术推广站申报的“甘谷大葱”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渭河由西东横贯全县,境内长度41.6公里。地处东经104°58′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之间,甘谷境内山多川少,气候干燥,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甘谷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交界,北与通渭县相连。甘谷大葱产地地处甘谷县新兴镇北浅山区,该区域海拔1400-1600m,为黄土梁状山地,土质为黄绵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1.5 ℃,年日照时数2131小时,无霜期196天,年降水量451mm;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空气清新、光照充足、灌溉条件良好、水质纯净无污染、区域内无工业污染,为天然绿色食品生产区。 甘谷大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涉及新兴、磐安、六峰、大像山镇、金山、八里湾、谢家湾、礼辛、安远9乡镇99村,目前,栽培面积达到1300公顷,年产量达到5850吨。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甘谷大葱”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