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特产秦安花椒介绍
秦安花椒,甘肃省秦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秦安花椒果实色泽艳,果皮鲜红,粒大,皮厚,梗短,香气浓郁,风味独特;秦安花椒已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优质花椒生产第一县。秦安县林果产业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的表彰奖励。先后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中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该省林果支柱产业建设十强县。秦安果椒产品也多次获国家、省、市名特优农产品称号。
2009年5月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秦安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
秦安花椒历史溯源
甘肃秦安是中国花椒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秦安花椒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386年~534年)时期,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秦椒”、“蜀椒”的记载,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有“秦椒出成纪(今秦安县),蜀椒出武都”的描述,这说明至少1800多年前秦安县就出产花椒。。
秦安花椒产品特点
秦安花椒果实色泽艳丽,果皮鲜红,颗粒大,果皮厚,果梗短,成熟时呈浓红色,麻味醇厚,香气浓郁,风味独特;秦安的花椒以颗粒大、色泽艳、麻味醇、绿色营养而誉满中国。
秦安花椒产地环境
秦安花椒产区属陇中南部温和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产区年平均气温10.4℃,夏季(6~9月)平均气温20.7~21.5℃,为花椒果实生长的最适温度。平均最高气温27.7~28.8℃,极端最高气温37.8℃,影响花椒光合作用的高温日数明显少于其他地区。冬季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6~-3.3℃,极端最低气温-18.9℃。≥10℃的积温为3382.8℃;无霜期为141~230天。
秦安花椒开花和幼果期(4月下旬至6月中旬)平均气温6.1~12.1℃,较适宜授粉和坐果。花椒果实成熟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着色和营养成分积累。
秦安花椒产品荣誉
1997年选育的“秦安1号”花椒被列为中国林木良种。
1997年秦安1号花椒获甘肃省首届林产品展览交易会银奖。
2000年秦安1号花椒获第十五届中国西部技术交易会新技术、新产品金奖。
2006年秦安花椒通过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
2007年在甘肃省第二届林果花卉展览交易会上,秦安一号花椒、大红袍花椒2个品种均评为铜奖。
2008年秦安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2009年3月,秦安花椒通过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续认证并通过了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2009年5月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秦安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
2018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秦安花椒两个品牌荣登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
秦安花椒地理标志
秦安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西川镇、莲花镇、陇城镇、郭嘉镇、云山乡、刘坪乡、叶堡乡、安伏乡、魏店乡、王铺乡、王窑乡、千户乡、王尹乡、兴丰乡、中山乡、五营乡等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大红袍。
二、立地条件
海拔1200米至1800米,土壤类型为黄绵土、沙壤土,土壤pH值7.5至8.1,有机质含量≥1%的浅山川台地、坡地或地边地埂等适宜区域。
三、栽培技术
⒈苗木培育:选择结实均匀的7至14年生大红袍为母株,充分成熟后采摘,将种子脱脂处理后贮藏。播种以秋播为宜,在土壤封冻前进行。播种量225千克/亩至300千克/亩,产苗量22.5至30万株/亩。
⒉苗木出圃:秋季栽植苗出圃时间一般在落叶前或落叶后起苗。
⒊苗木选择:选择1至2年生一、二级苗。一级苗地径≥0.8厘米,苗高≥70厘米;二级苗地径≥0.5厘米,苗高≥50厘米。
⒋栽植时间:秋季栽植为10月下旬,春季栽植为3月中、下旬。
⒌栽植密度:≤840株/亩。
⒍栽后管理:秋季栽植后土冻前在苗木根部培20厘米左右的土堆,预防冻害。翌年春季萌发前分三次剖开。
⒎施肥管理:基肥在采收后至翌年春季萌芽前结合深翻进行,以有机肥为主。施肥量盛果期椒园≥45000千克/亩。追肥在萌芽前、萌芽后、花芽分化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氮、磷、钾配合,施肥量≥1500千克/亩。
⒏整形修剪:采用自然开心形和疏层小冠分层形。
⒐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⒈采收:当果皮油腺突起,光泽明显,果实呈艳红色时,及时人工采收,一般从8月上旬开始。采摘时从果穗总梢处整穗摘下,轻放在竹篮或竹筐中。
⒉制干:将采收的花椒当天摊放于铺垫物上,在阳光下自然晾晒或烘干。水分含量≤9%。
五、质量特色
⒈感官特征:色泽鲜红;大小均匀,睁眼,表面油腺突起明显,颗粒大,果肉厚;麻香味浓烈、悠长。
⒉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果梗(%),≤
2
水分含量(%),≤
9
总灰分(%),≤
7
酸不溶性灰分(%),≤
3
挥发油(毫升/100克),≥
7.9
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
8.9
⒊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秦安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甘肃省秦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秦安花椒的法定检测机构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秦安花椒补充介绍
秦安县属半干旱山区,十年九旱,农业生产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花椒属耐干旱的树种,通过多年来群众自发摸索,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花椒栽植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截止2008年底,花椒面积达到了21.65万亩,花椒产量达到840万公斤,花椒总收入1.68亿元,农民人均从花椒种植中得到的收入为293.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795元的16.3%,已成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1、独特的地理优势
花椒属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喜阳性树种,适应性很强,在海拔2200米以下均能生长,喜光、喜干燥温凉气候,不耐严寒霜冻,但随着树龄的增大,抗寒力也显著增强,花椒耐旱不耐涝忌暴风。在年平均温度10—15℃,年降水量500㎜左右地区长势良好,结果量也高。花椒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喜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土,钙质壤土上生长最好,花椒树比一般果树适应性强,省时省工,病虫害少,果实含水量低,采收晒干后极耐贮藏和运输,一般三年即可挂果。
秦安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高度1120—2230米,属陇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冬干夏湿,年平均气温10.4℃,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8.1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78天,年降雨量507.3毫米,土层深厚,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于大红袍、秦安一号、油椒等多种优良花椒品种的栽培,是花椒的主要栽培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生产的花椒因色泽艳、颗粒大、麻味醇、质量好,深受广大客商的青睐。
2、传统与现代规模种植的基础优势
据《齐民要术》记载“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可见花椒在秦安县栽培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秦安群众历来就有栽植花椒的传统习惯,1988年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面向市场,建基地,创名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特产优势,“做土的文章发树的财”,大力发展花椒支柱产业,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3、花椒市场优势
秦安县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是连接兰州、西安、陇南、陇东的中心枢纽,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商贸活跃,历来商贾云集,是陇东南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加之秦安“货郎担”亦遍布全国各地,传统的经商意识,造就了一大批在花椒营销方面懂市场、善经营的人才。目前,全县已建起5个花椒专业市场、8家上规模的花椒营销公司、100多个收购网点和国内40多个销售网点,有花椒经纪人300多人。生产的花椒产品主要销往四川、重庆、新疆、青海、内蒙等省市,并远销俄罗斯、巴基斯坦及东南亚诸国。
4、花椒品牌优势
1997年选育的“秦安1号”花椒被列为全国林木良种。
2006年秦安花椒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秦安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花椒之乡”的称号。
2009年“秦安花椒”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秦安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西川镇、莲花镇、陇城镇、郭嘉镇、云山乡、刘坪乡、叶堡乡、安伏乡、魏店乡、王铺乡、王窑乡、千户乡、王尹乡、兴丰乡、中山乡、五营乡等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秦安花椒”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