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特产鼠曲粿介绍
以鼠麴草为主料的糕点
鼠麴粿是以鼠麴草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一道糕点。
鼠麴粿起源发展
在中国清明其意义非凡,清明粿作为清明节的重要食俗与节日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清明粿最初是寒食,是中国南部、中东部汉族特色小吃。人们又称之“清明粑”(江西)、“清明馍馍”、“清明蒿子粑”等。尤其是江浙沪一带,清明粿被人称作清明团子,艾米果。福建省和广东省小部分地区,江西、湖南、安徽部分地区均有制作食用清明粿的习俗。
台湾、福建、广东的汕尾海陆丰、潮汕地区的清明粿是用鼠麴草做的,叫鼠麴粿。
鼠麴草又名鼠耳草、佛耳草,散长于田间地头,因其叶有“白茸如鼠耳之毛”而得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又可和米粉食也”。
鼠曲粿补充介绍
民俗食品。流行于潮安县、湘桥区、澄海市、饶平县一带。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至翌年元宵,家家户户都制鼠曲粿。
鼠曲草,又名鼠耳草,中药称白头翁,野生植物,长于冬季农田及荒埔中,芯末开白色小花,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色纤维。从田间采集后,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团块,作为粿皮。再将团块分成小块,捏成圆饼,中包粿馅,馅有咸、甜、双烹数种。甜馅有红豆或绿豆加糖制成豆沙;咸馅有糯米饭加香菇、肉丁、虾米、花生仁、香料等;双烹则一半是甜的一半是咸的。包制粿馅之后入木模压印,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
吃时可再蒸热或在锅中用油煎,入口软香甜润。因白头翁可治肠胃病,故鼠曲粿属药膳类的食品。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鼠曲粿”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