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特产融水香鸭介绍
融水香鸭,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融水香鸭体型偏小,全身褐黄色,有麻灰斑点,皮下脂肪薄,鸭脚短细,鸭掌小巧,生长周期慢,产蛋多,具有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鲜美等特点。
2015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融水香鸭”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融水香鸭历史渊源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融水苗族自治县开始有融水香鸭养殖。
1999年以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先后建立5个保种场。
2006年,融水苗族自治县被广西地方品种委员会认定为广西地方品种。
2009年10月,农业部发布了公告,融水香鸭被认定为国家禽遗传资源。
融水香鸭产品特点
融水香鸭活体鸭,体型偏小,躯体匀称、细短,翅膀长而粗壮,有麻灰斑点,鸭脚短细,鸭掌小。体重公鸭1400克至1800克、母鸭在1400克至1700克。白条鸭,皮肤黄白色,皮下脂肪少,肌肉鲜红;煮熟后肉质细嫩,无腥膻味,香甜不腻,有香鲜味。胴体重公鸭840至1080克,母鸭840至1020克。
项目
指标
粗蛋白质/(%)≥
18.0
总脂肪/(%)≤
7.0
融水香鸭产地环境
融水香鸭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境地势为中部高四周低,而西南最低,中西部和西南部为中山地区,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57座,其中摩天岭海拔1938米,元宝山海拔2081米,是广西第三高峰,县内第一高峰。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地区。南端为丘陵岩溶区,该地区较为平缓,被称之为县内平原。
融水县属都柳江水系,县境内主要有融江河、贝江河、泗维河、田寨河、保江河、大年河、都郎河、香粉河、洞头,河、花仔河、英洞河、纳产河、池洞河等13条河流,汇水面积为3843.9亿平方米,占全县干流、支流总汇水面积82.4%,融江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东缘,经大浪、融水、和睦等地过境,河段全长65千米,年平均过境流量194亿立方米,其中以贝江河干流最长,其干流长约146千米,汇水面积1762平方千米。该县水源丰富,年产水量65.2亿立方米,占柳州地区的22.9%,平均每平方千米地表水年产139万立方米,适宜养殖融水香鸭。
融水香鸭产品荣誉
2015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融水香鸭”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融水香鸭地理标志
融水香鸭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当地小麻鸭。
二、产地条件
饲养用水源必须为清洁的河水、水库水、池塘水、山塘水或沟溪水,室外活动水域水草及浮游生物丰富。
三、饲养管理
雏鸭来源:产地范围内具有“种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合格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种鸭场。
饲料要求:
产自产地范围内的米糠、玉米、青草等为主要饲料。
(1)育雏期:雏鸭在1至21日龄时全部喂全价小鸭料。
(2)生长期:以米糠、青绿饲草(牧草、黑麦草、水浮萍)、麦麸、粗玉米粉为饲料,其中青绿饲草的比例不低于20%。
(3)肥育期:青绿饲草在日粮中的比例不低于20%。
饲养方式:放养+圈养,雏鸭圈养,生长育肥鸭放牧饲养。
饲养场地要求:
(1)育成及育肥期间,鸭舍饲养密度≤5只/平方米。
(2)舍外活动场及水面活动场地饲养密度≤2只/平方米
出栏:日龄90至120日龄,公鸭体重1400克至1800克,母鸭体重1400克至1700克。
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融水香鸭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融水香鸭的检测机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融水香鸭补充介绍
融水香鸭,俗称土鸭或糯米香鸭,是融水县农村群众长期封闭自繁自养形成的一个地方家禽品种,以耐粗食,体型小,绿壳蛋占50%以上,皮下脂肪少,肌肉丰满、瘦肉率高,肉质细嫩、鲜美、无腥膻味,含有特殊的肉香气息,故名“香鸭”。 该品种原产地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心产区位于该县的三防、汪洞、怀宝、四荣、杆洞;滚贝、同练、安太、洞头、良寨、大浪、香粉、安陲等也有分布。
2006年6月18日经广西家禽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通过实地考查、听取情况汇报、审阅有关技术资料后,一致同意认定该鸭种为广西地方品种,并命名为“融水香鸭”。
经调查,2005年底融水香鸭存栏51230,其中保种群8500只,种鸭存栏3480只,能繁种母鸭2980只,种公鸭300只,后备种鸭4020只;年产鸭苗30多万只,肉鸭出栏30万只。
自1999年以来先后建立五个保种场,经三个世代选育后,在保留原有肉质品质的基础上,体形、外貌特征更趋一致,遗传特性基本稳定。
雏鸭绒毛颜色为淡黄色。成年公鸭头羽及镜羽有翠绿色金属光泽;颈上部有一非常明显的白羽圈;白羽圈至胸部背部前沿羽毛为棕红色,肩部羽毛为深灰色与白色相间;副翼羽有紫蓝色镜羽,鞍羽呈紫黑色;腹部羽毛由灰白过渡至白色;尾羽紫黑色与白色羽毛相间,有2—4根紫黑色向上卷曲如钩状的雄性羽。
成年母鸭头部腹侧的羽毛呈白色或浅灰色,与体羽有明显的界限;鬃羽为棕褐色;副翼羽上有翠绿色或紫蓝色金属光。其余部位的羽毛颜色有三种类型:即浅麻花色97%、黑白花色2%、浅灰色1%。
其肉色呈深红色;喙为橘黄色、褐色、喙豆为黑色;脚胫为橘黄色、棕色;皮肤为黄色。
融水香鸭的体形较小,躯体匀称、细短,翅膀长而粗壮。
该品种在本地条件下自繁自养形成的,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耐粗饲性强,性情温顺,适宜大群饲养,以放牧为主,可利用河流、水库、小溪、稻田放牧,饲喂主要采用本地生产的农作物及其副产品,特别是本地香糯,以保持该品种的原有肉质香味。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融水香鸭”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