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特产安顺金刺梨介绍
安顺金刺梨,贵州省安顺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安顺金刺梨又名光杆无籽刺梨,是安顺独有的野生资源。金刺梨少刺无籽,脆甜化渣,有人说它是中药“蜂糖罐”。 安顺金刺梨果实外形纺锤形,果皮黄褐色,密生针刺、萼片宿存暗绿色,果肉金黄色,肉质脆嫩,风味浓,囊室着生丝状种子。安顺金刺梨富含SOD酶、叶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C、还原糖、多种矿物质和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安顺金刺梨”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安顺金刺梨历史渊源
安顺金刺梨又名光杆无籽刺梨,是安顺独有的野生资源。金刺梨少刺无籽,脆甜化渣,有人说它是中药“蜂糖罐”。
2003年,安顺市林科所对安顺市发现的一株野生无籽刺梨进行组织培养和扩繁技术进行研究,进而培养出光枝无籽刺梨,即安顺金刺梨。准确说,安顺金刺梨(光枝无籽刺梨)是贵州蔷薇属一新变种。
2008年,西秀区双堡镇开始对安顺金刺梨规范化种植。
2011年,安顺市经过科学论证,确定将金刺梨作为地方稀贵品种推广发展。
2014年12月11日,安顺金刺梨产业发展联合协会(金刺梨办)成立。
2014年12月,安顺金刺梨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现场评审。
2015年10月安顺金刺梨获得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
2014年,安顺市三家安顺金刺梨深加工公司落地,成功实现了金刺梨产业发展的“软着陆”。
2016年,安顺市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共同发展模式,拓宽扩大安顺金刺梨种植及深加工。
截至2019年,安顺市市级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作为撬动资金,撬动社会各级各类资金2.45亿元用于金刺梨产业发展。推动金刺梨产业规模化、项目化、标准化、品牌化全产业链发展,使金刺梨产业发展在安顺石漠化地区实现了生态和经济双赢。
安顺金刺梨产品特点
果实外形纺锤形,果皮黄褐色,密生针刺、萼片宿存暗绿色,果肉金黄色,肉质脆嫩,风味浓,囊室着生丝状种子。
安顺金刺梨富含SOD酶、叶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C、还原糖、多种矿物质和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经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显示,安顺金刺梨还原糖为4.5-8.5%,维生素C为850.0-1000毫克/100克。
安顺金刺梨产地环境
安顺市地势相对平坦,全区海拔800-1400米之间。安顺市以黄壤为主,次有石灰土、紫色土、山地黄棕壤、水稻土等。黄壤适宜种植安顺金刺梨。土壤质地表层多为砂壤土--中壤土,底层多为轻壤土--重壤土,含铁、磷等元素丰富。土壤湿润,土层较厚,腐殖质层厚,质地适中。地表土有机质层厚度10厘米以上,土层厚度40厘米以上,表层有机质含量大于2%,全氮大于0.1%,平均pH值5.5,产区土壤的镉、汞、砷、铅、铬、铜含量全部符合NY5020-2001无公害标准,这也是安顺金刺梨微量元素含量理想的原因。
安顺市年平均气温14-16℃,年均日照数为1200-1400小时,全市年雾日数多在60天左右,日照率为26-33%。年平均降水量1100-145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2-82%,是安顺金刺梨生产种植适宜区域。
安顺金刺梨产品荣誉
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安顺金刺梨”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安顺金刺梨地理标志
安顺金刺梨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安顺经济开发区、黄果树管委会等8个县、区(管委会)现辖行政区域。地理坐标为:北纬25°21’至26°38’,东经105°13’至106°34’。保护面积9267平方公里。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6-03-1980。
质量安全要求
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和标准生产。产品安全质量应符合《安顺金刺梨栽培技术规范》。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安顺金刺梨栽种区域一般选择交通条件好,排灌方便的缓坡地带,坡地坡度≤30度,并改为梯地,开梯沿坡的等高线宽度应为栽植带距1.5的倍数。园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23《无公害食品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2、品种选择:主要栽培品种为金刺梨。
3、育苗:繁殖方式为扦插育苗。扦插育苗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春插将1年生枝条剪成10-12厘米长,下端斜剪,上端斜剪藏于湿沙中。次年2月上中旬斜插于苗圃中,露1芽在外,踏实插条周围床土。夏、秋扦插,取1-3年生枝,用ABT生根粉处理插条基部,成活率100%。
4、定植:定植密度采用2米×1米或2米×1.5米的行株距。定植时期于11月下旬到翌年2月上旬落叶后的休眠期内定植。
定植技术:定植时,先在定植穴上挖大小适宜的坑,将苗放入坑内,确定好苗木的位置和深度,将根系疏展,填入细土,再将苗木略向上提,使其根系伸展开,然后将士填回,踏实。定植的深度以苗木出圃时的埋土深度为准,在定植穴周围或沟的两侧筑上小土埂,浇透定植水,加强管理,以保成活。
5、栽培管理
整形修剪:保持树高1.5-2米,冠幅1.5米左右,全丛5-8个主枝,其上交错分布结果母枝。
中耕除草:树苗成活后,每年春、秋两季应结合施肥进行两次中耕除草,疏松土壤,除去树兜周围杂草,以利生长,冬季须培土壅兜,防冻保暖。
施肥:多施磷钾肥,以促进果实生长,春季应施氮磷混合肥料,以促进枝叶生长及开花,一般成年树春季每株可施厩肥2-5千克;秋季每株可施堆肥、草木灰等5-10千克,将树周围的土地挖开一层,围绕四周将肥施入,然后仍用原土覆盖。
6、采摘收获:自8-11月底采收,分鲜果和干制,以果实深黄色,并有果香味散发时分批采摘为好。采摘时应轻放防压,鲜果采后立即出售。干果加工简便,将果实晒干、烘干即可。干制品存放时间约为1年。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安顺金刺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安顺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安顺金刺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安顺金刺梨补充介绍
安顺金刺梨:安顺金刺梨少刺无籽,脆甜化渣,还有人说它是中药“蜂糖罐”。金刺梨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钙、铁、锌、氨基酸等多种人体所需元素。被誉为对人体有益的“肠道清道夫”、“血管清道夫”,是一种不可多得、防病养生的“营养珍果”。
安顺金刺梨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规划以西秀区为核心区,重点在镇胜高速、贵黄公路沿线15个乡镇,黄果树、龙宫风景区内,各县区适宜种植区域,形成点、线、面主体布局的产业带和以镇胜高速、贵黄公路沿线,黄果树、龙宫风景区等旅游景区沿线的安顺金刺梨观光带。
从经济效益初步测算,推进大规模发展后,仅按照安顺金刺梨每斤产地价格5元/斤的最-格测算,20万亩全部进入盛果期后创产值18亿余元,为农户创收10亿元左右。
地域范围
安顺金刺梨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安顺经济开发区、黄果树管委会等8个县、区(管委会)现辖行政区域。地理坐标为:北纬25°21’至26°38’,东经105°13’至106°34’。种植面积16.5万亩,产量4万吨,产值4亿元。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立体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森林覆盖率达36%。全市东邻省会贵阳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靠六盘水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接毕节地区,总面积9267平方公里。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安顺金刺梨”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