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特产六枝魔芋介绍
六枝魔芋,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六枝魔芋,鲜芋:呈近球形,顶端稍凹陷,叶柄深红色,表皮呈深褐色,皮薄,肉质呈乳白色,微泛红,质地脆嫩细腻,切开后有粘液,有轻微魔芋固有的鱼腥气味。干粉:颗粒均匀,呈白色或微黄色,有魔芋固有鱼腥味。
2018年3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六枝魔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六枝魔芋历史渊源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六枝特区始种植魔芋;
2011年,六枝把魔芋列为特色产业进行发展;
2012年,六枝特区宜枝魔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六枝魔芋产品特点
六枝魔芋,鲜芋:呈近球形,顶端稍凹陷,叶柄深红色,表皮呈深褐色,皮薄,肉质呈乳白色,微泛红,质地脆嫩细腻,切开后有粘液,有轻微魔芋固有的鱼腥气味。干粉:颗粒均匀,呈白色或微黄色,有魔芋固有鱼腥味。理化指标:鲜芋:葡甘露聚糖≥5.0%,蛋白质≥0.8%。干粉:葡甘露聚糖≥55%,粘度≥6500mPa·s,水分≤13%,灰份≤6.0%。
六枝魔芋产地环境
六枝魔芋产自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六枝特区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乌蒙山与苗岭山脉的衔接地带,中段五指山横贯特区中部将全区分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基本形态是西北高,东南低,河谷深切,地表破碎,地形变化大。由于岩石的不断风化和泥沙的沉积作用,分布着许多山间盆地、丘陵和坝子。
六枝特区属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4.5℃,7月份月平均气温22℃,极端最高气温34.1℃;1月月平均气温5.2℃,极端最低气温-5.6℃。年均日照1252.4小时,年总积温5700℃,太阳辐射总量多年平均为86.93千卡/平方厘米,最高的7月为10.53千卡/平方厘米,最低的1月为4.7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476.4毫米,多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144.2小时,历年平均无霜期291天,适宜种植魔芋。
六枝魔芋产品荣誉
2018年3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六枝魔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六枝魔芋地理标志
六枝魔芋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现辖行政区域。
品种
花魔芋。
立地条件
海拔900米至1600米,土壤为黄壤类、山地黄棕壤类、红砂土类土壤类。土层厚度≥30厘米,有机质含量≥1.0%,pH值5.5至7.0。
栽培管理
种块选用:种块重量≥30克。
繁殖:3月至4月种植,覆土厚度8厘米至10厘米,种植密度≤90000株/公顷。
施肥: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25000千克。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采收
植株枯黄倒苗够15天后,土壤干燥时收挖。
加工
工艺流程:鲜魔芋→凹坑清理→清洗去皮→切片(块)→干燥研磨(打粉)→包装。
工艺要求:
(1)烘干温度:温度50℃至60℃,时间为110分钟至120分钟。
(2)研磨细度:≥60目。
六枝魔芋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六枝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六枝魔芋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六枝魔芋补充介绍
六枝魔芋是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的特产。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现辖行政区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六枝魔芋”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