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特产

竹溪魔芋

竹溪魔芋特产照片

竹溪特产竹溪魔芋介绍

天南星科属植物

竹溪魔芋功能奇特的药品,被称之为“胃汤清道夫”,誉之为“天赐神药”,魔芋及其产业的形成魔芋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用于食品、纺织、化妆品、陶瓷、消防、环保、石油开采等领域,因此魔芋有“东方魔粉”、“工业味精”之誉。为湖北省竹溪县特产。

竹溪魔芋基本介绍

四、加强协会交流,促进产业宣传。以县魔芋协会为载体,加强与中国魔芋协会和全国魔芋界的交流。相继与省、市有关部门及日本原田株式会社、武大、华农大、西南农大和魔芋研究中心开展交流咨询活动。这些活动大大地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有效地扩大了我县的影响力,形成了发展魔芋产业的良好氛围。五、加强市场预测,及时发布信息。针对农民群众对魔芋市场的担心,县魔芋协会通过与中国魔芋协会的交流和了解,为我县魔芋生产作出预测,指导实际生产。通过对近两年的生产趋势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调查了解,及时向广大农民群众发布魔芋市场指导价,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协调,在收购价格上达成共识,达到产业链各方利益的平衡,保证了我县鲜魔芋销售价保持在1500元/吨,即每市斤不低于0.7元,切实保护了芋农的生产利益,避免了县内企业的盲目竞争。并围绕魔芋种子保护发出呼吁书,为基地发展需要抓好种子的贮藏与保护工作。

六、加强协调服务,创造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协会的中介桥梁与纽带作用,一是把政府与行业紧密联结,定期把行业发展动态、成效、问题反映给政府,以取得政府的支持,如在治理整顿运输秩序期间,由于限载,加大了鲜芋的运输成本,通过协会及时汇报,在政府的支持下,召开运输业者与交管部门协调会,建立了魔芋运输绿色通道,既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又解决了农民鲜芋因运输不畅而造成的积压问题。二是加强企业与生产者的交流,增强行业整体意识,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力求兼顾企业与农民等产业链之间的利益平衡,基本杜绝了鲜芋收购中压级压价等损农坑农现象的发生。三是引导企业发展。我县魔芋加工企业都是从家庭作坊式干起的民营经济,生产经营的基础条件不是很好,优势还不强。对此,协会从市场发展前景,国家产业发展政策,魔芋行业形势等方面去积极的引导企业,为其争取政策,创造发展环境。同时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当龙头,支持谁”的原则,从企业招商引资,项目申报,生产经营和融资等方面积极的帮助他们,在努力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加强企业改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树立企业形象等方面下功夫,使魔芋企业的发展有了新起色。如支持协力公司迁建工业园,争创“市级龙头企业”,通过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支持月亮神公司新上了一条魔芋食品生产线。这些企业通过技术设备改造,拥有较为先进的魔芋生产加工生产线,改善了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质量,实现了产品增值,产品畅销国内外,为竹溪魔芋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四是积极培育村级魔芋专业合作组织。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立足当地实际,我们通过调查,选准选好基层专业组织的领头人,通过宣传发动,培育建设了竹溪县凤蓝魔芋专业联合会,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会模式,以保障芋农利益,提高魔芋生产的规模发展综合效益为宗旨,现已发展会员200户,700余人,建有高标准魔芋生产基地4个,辐射带动周边3个村。联合会与魔芋龙头加工企业签订了魔芋购销合同。同时,组织会员开展了生产技术培训。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非常重视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这对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展示了广阔的空间。我们魔芋协会此前虽做了一些工作,但远远还没能达到形势发展的要求。今后协会的工作要逐步向规范化运作转轨,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多开展全方位的工作协作,多开展工作交流和信息交流,多开展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为全县魔芋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作出新贡献。

竹溪魔芋产业不断发展

竹溪县魔芋基地建设被湖北省政府纳入全省优势农产品魔芋板块建设规划,被中国魔芋协会授予“全国魔芋种植基地重点县”;2005年7月,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目前,该县魔芋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成为鄂西北地区魔芋生产集散地。一是基地建设已具规模。目前全县魔芋基地面积达到6.1万亩,鲜芋总产达6万吨;种植环节产值预计7800万元。二是龙头企业得以发展壮大。全县民营魔芋企业7家,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占有流动资金2500余万元。其中有三家企业被纳入市级龙头企业,有三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已拥有鲜魔芋干燥生产线以及魔芋精粉、微粉、纯化粉、魔芋食品等生产线。预计今年精粉产销量1600吨,微粉150吨,产值4500万元,成为全国魔芋粉主要生产地。三是科技推广逐步深入。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结合,摸索出了一套“以农业综合预防”为主的病害防治技术;建立了科学种植模式,如魔--苞,魔--林等高效间套模式。四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组织领导体系为主线,金融信贷与担保,技术推广与服务、中介组织与加工,为魔芋产业链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竹溪魔芋销售一空

金秋十月,正值鄂西北山区采挖鲜魔芋的大忙季节,竹溪县3万魔芋种植户足不出户,就能将自产鲜魔芋销售一空,稳定增收。

这是因为有一批活跃的商贩上门收购,再转卖给本县的魔芋精粉、食品加工企业,最终漂洋过海,出口到美国、日本、朝鲜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地处秦巴山区的竹溪县海拔300-2700米,自然环境适合魔芋生长,种植魔芋已有500多年的历史。90年代初,在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之后,这个县面向市场扩种魔芋,种植面积由1994年的0.6万亩增加到去年的2.68万亩,享有“中国魔芋之乡”的美誉。

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竹溪县将主要精力转向扶持魔芋加工企业和开拓销售市场。目前,全县魔芋加工正向多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已有魔芋精粉和食品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8000多吨,生产的“双竹”牌魔芋挂面于去年被评为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与此同时,他们组建专业销售队伍,积极寻找市场,签订销售合同,并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发布魔芋生产信息,吸引了一批销售经营企业前来洽谈。至今年8月初,已与上海、海南、香港等地7家食品经销公司签订了魔芋精粉出口供货合同3000多吨,使今年的3万多亩鲜魔芋还未从地里挖出就已找到远嫁的“婆家”。

竹溪县魔芋研究所着力魔芋“新品种”引进

竹溪县是“中国魔芋之乡”,属鄂西北魔芋板块基地的核心区,基地面积达5万余亩。多年来,由于我县种植的全部是本地花魔芋种,品种单一,种性退化,病害发生较重,严重制约了魔芋产业的发展。竹溪县魔芋研究所作为湖北省首家县级魔芋科研单位,近年来在致力开展魔芋病虫害防治试验攻关的同时,大力引进魔芋优良新品种。

该所首次从四川金沙江流域批量引进优质、抗病的白魔芋新品种,并在海拔1000米的泉溪镇泉源村试种,田间长势良好,病害率在5%以内,亩产鲜芋达1800多斤,实现白魔芋批量引进试种成功。今年,竹溪县魔芋研究所将依托中国魔芋协会,再次引进日本最新选育的抗病、高产魔芋良种-赤城大芋及榛名黑,以不断丰富我县品种资源,提升“中国魔芋之乡”品牌内涵。

相关词条

竹溪县,魔芋美食,魔芋种植。

相关资料

www.hbstd.gov.cn/kjt/show_affiche.jsp?id=86532K2008-10-1

www.cnhubei.com/200509/ca872551.htm18K2005-9-19

www.10yan.com/html/czsy/.../084636412.html18K2006-11-13

竹溪魔芋补充介绍

  魔芋,别名蒟蒻、蒟芋、蒟头、磨芋、蛇头草、花杆莲、麻芋子。原产于东印度及斯里兰卡,东印度的热带森林中尚有原始种。热带及亚热带的亚洲国家普遍栽培。中国以云南和四川两省及长江中下游栽培较多。

  魔芋属天南星科魔芋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栽培种群。魔芋块茎富含淀粉及果胶,有毒,须经石灰水漂煮后才可食用或酿酒,常用以制魔芋豆腐。还具有降血脂、血清胆醇及消肿攻毒之药效,也是重要的添加剂和化工原料。

  竹溪特产魔芋,是重要的食品和医药、化工原料,魔芋精粉被称为“东方魔粉”,远销东南亚各国。1994年“天竹”牌魔芋系列食品在乌兰巴托荣获国际商工贸产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双竹”牌魔芋面条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99中国国际农业览会优质奖,竹溪县被授予“魔芋之乡”称号。全县种植魔芋面积达到2.8万亩,年魔芋精粉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系列食品加工能力达到6000吨。

  

  魔芋古时称蒟蒻,又名蒟头,鬼头,鬼芋,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出蜀中,绝州亦有之,呼为鬼头,闽中人亦种之,宜树荫下掘坑种类植。魔芋是功能奇特的药品。被称之为“胃汤清道夫”,誉之为“天赐神药”。魔芋所具有的优质膳食纤维、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质以及吸水性强、膨胀力大等特性,不仅是人体健康所需要的、代表世界新潮流的、味美怡人的各种功能食品、清淡化食品,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解毒消肿、抑菌、抗炎、化痰、散结、行瘀等功能,对肥胖、便秘、饱胀、肺寒、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都有较好或特殊疗效,还可防治肠癌、食道癌、脑瘤。

  竹溪县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边陲。据《竹溪县志》记载,本县魔芋种植始于明成化年间,已有500多年历史。魔芋也是美味佳肴。《蜀都赋》言:以灰汁煮即成冻,以苦酒淹食,蜀人珍之。《植物名实图考》中利用齐明王的一首诗:“君看天南星,处处入本草;夫何生海南,而能济饥饱。”可看出魔芋的食用价值。

  湖北省竹溪顺应人类追求绿色食品、自然保健食品的国际市场经济浪潮,把魔芋产业列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并且,作为“特产兴县”、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地方财政自给的,最有希望的支柱产业,被紧紧抓在县委、政府领导的手上。历经几年的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雏型。这种迅猛异常、势如破竹地发展走势,对社会一体化服务,呼之而出了以技术支撑产业发展的高技术含量要求。

  魔芋基地面积稳定在4万亩左右,年产量8000万斤,已形成年产精粉3000吨、微粉500吨、魔芋面条3000吨、魔芋食品500吨生产能力,年综合收入过亿元。“双竹”牌魔芋面条和素食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先后荣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湖北名牌产品、国际博览会金奖。2003年,竹溪县被省政府确定为鄂西北魔芋种植核心区域,同年被省政府评定为“魔芋产业化建设先进县”。

  竹溪县的魔芋种植,起步在农民自食和“提篮小卖”基础之上。是一个很嫩幼、很脆弱的产业。因为农民每种一亩与粮食作物套种间作的魔芋,投入与产出之比为1:2,增加纯收入2400元以上。到1999年底,魔芋基地已经覆盖到全县20个乡镇、336个村、1715个居民组,3.8万个农户,种植面积2.8万亩。去年,魔芋的系列开发实现产值达一亿元左右,实现利税800万元。因此,湖北省委和人民政府,把竹溪作为3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县之一,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魔芋之乡”,列为全国魔芋核心生产基地,在同类产区中,竹溪独树一帜。按近几年的发展势头,预测以后每年将以5000-7000亩的速度递增。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竹溪魔芋”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竹溪魔芋”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