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特产白果贡米介绍
白果贡米,贵州省遵义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白果贡米米粒呈长椭圆型,外表晶莹饱满,油润淡雅,富含淀粉、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等营养元素。米饭松软有弹性,天然清香,香滑油亮,口感绵软、粘性适中、适口性好。
2016年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白果贡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白果贡米历史渊源
唐乾符三年(876年),杨端率部在白锦堡建立世袭统治,世代种植大米;
北宋,杨光荣、杨文贵叔侄献地归顺,白果大米被封为贡品进奉朝廷。
白果贡米产品特点
白果贡米,米粒呈长椭圆形,外表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油润淡雅,米色稍褐而透明;米饭棉软有弹性,天然清香,米香四溢,香滑油亮,粘性适中、适口度好。
项目
指标
直链淀粉含量/%
17.0-23.0
蛋白质/%≥
7.5
胶稠度/毫米≥
70
白果贡米产地环境
白果贡米产自贵州省遵义县,遵义县团溪镇在娄山支脉东、西两支的槽谷中,境内大部分地区分为山地和小型盆地、平坝兼而有之,地质地貌复杂。
遵义县境内河流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湘江、赤水河过境,年均径流深572毫米,水资源总量30.87亿米,河网密度0.26千米/千米,比贵州省平均高出52.49%。播州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累计年平均气温14.9℃、无霜期291天、降雨量1035.7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种植水稻。
白果贡米产品荣誉
2016年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白果贡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白果贡米地理标志
白果贡米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遵义县团溪镇、三岔镇共2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品种
宜香2215、Y两优585等当地优良品种。
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800米至1300米的耕地。土壤类型为黑土、水稻土、草甸土,土层厚度≥3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1.5%,土壤pH值5.0至7.0。
栽培管理
育秧及播种:育秧方式:旱地育秧及水苗育秧。播种时间: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量:7至8千克/亩。
移栽:移栽时间为5月中旬,每公顷均插≤33.0万穴,每穴3至4粒谷苗。
田间管理:每公顷施农家肥≥15000千克,以基肥为主,采取浅湿干交替管理。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收获
收获期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干燥至含水量≤14.5%。
加工
稻谷→筛选→去石→磁选→砻谷→谷糙分离→碾米→去碎米→抛光→检验→包装。
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
米粒呈长椭圆形,外表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油润淡雅,米色稍褐而透明;米饭棉软有弹性,天然清香,米香四溢,香滑油亮,粘性适中、适口度好。
白果贡米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遵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白果贡米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白果贡米补充介绍
遵义府志记载,宋元年间,唐乾符三年(876年),杨端率部在今市南10公里白锦堡建立世袭统治,杨家从此成为播州的土皇帝,世代对白果大米情有独钟。后杨氏家族内讧,杨光荣、杨文贵叔侄献地归顺北宋,将白果大米作为贡品进奉朝廷,“白果贡米”由此而美名远扬。其24代玄孙杨辉为了发展更多的白果优质大米,把白果灯笼山一带划为杨家庄园,并在其上方专门修建雷水大堰以便种植优质水稻。
白果乡的大米有“贡米”之称。解放前,白果乡大米在周边市场比同类农产品高出10%的价格。白果贡米米粒呈长椭圆型,外表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稍褐而透明,富含淀粉、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等营养元素。吃起来松软有弹性,天然清香,口感绵软、粘性适中、适口性好,为米中精品。
贵州省遵义县团溪镇、三岔镇共2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遵义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白果贡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
贵州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白果贡米》(草案)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白果贡米”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