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特产桐梓方竹笋介绍
桐梓方竹笋,贵州省桐梓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桐梓方竹笋依托桐梓独特的高原生态气候,大娄山独特地貌以及土壤环境,以桐梓原产方竹笋为原料,分别按照不同的工艺,制作成鲜笋和干笋。鲜笋保持了桐梓方竹笋原生态的形状,食用方便。干笋外观为橙黄色,风味清香,可食性好,便于携带和贮藏。
桐梓方竹笋历史渊源
桐梓方竹笋历史悠久,据传,在清朝中期,贵州准备进贡物品到皇宫,为了使进贡物品有特色,特意派人到桐梓县柏枝山采摘方竹笋,用盐腌制后送到皇宫。又据民国《桐梓县志》对桐梓方竹笋的记载:“县属娄里,盛产方竹笋,生于秋,肥嫩而鲜,财货大宗。”娄里即为今天桐梓的狮溪等地,桐梓的方竹笋体型肥大而嫩脆,味道鲜美,当地老百姓将秋季采摘的方竹笋,制成鲜笋或者笋干到集市上交易,交易的数量和金额量大,市场景象繁荣。桐梓方竹笋深厚的文化底蕴,近现代很多地方文献都有方竹笋的种植、制作、交易和食法的记载。
桐梓方竹笋产品特点
桐梓方竹笋外形略呈方形,触摸有棱角感,笋肉丰腴,腹空极小,肉质脆嫩,质佳味美,被已故著名林学家陈嵘教授誉为“竹笋之冠”。桐梓方竹笋食用可消除油腻,减少体内脂肪,并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常被选为制作菜肴的原料,是普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
桐梓方竹笋产地环境
桐梓县地处贵州北部,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东南缘的过渡地带,大娄山脉贯穿县境,属黔北山原中山峡谷地貌。地势以东北部及东部较高。境内最高处在北部狮溪镇漩凼,海拔2227多米;最低点在西北部坡渡镇坡渡河省界处,海拔318米,是贵州切割比较强烈的典型山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均气温14.7℃,年均降雨量1057毫米,无霜期260天,年均相对湿度81%左右,县境内气候由于地势起伏大、垂直变化明显,形成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立体气候较为显著,成为森林植物南移北迁的集聚地,这一区域植物种类繁多,林木生长繁茂,为桐梓方竹笋的生长、发育和制作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桐梓方竹笋产品荣誉
2004年12月22日,国家林业局下发《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三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的通知》中:桐梓方竹笋最为有名,列为“中国方竹笋之乡”。
桐梓方竹笋地理标志
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镇、楚米镇、新站镇、松坎镇、高桥镇、水坝塘镇、官仓镇、花秋镇、羊磴镇、九坝镇、大河镇、夜郎镇、木瓜镇、坡渡镇、燎原镇、狮溪镇、茅石乡、风水乡、容光乡、小水乡、天坪乡、黄连乡、芭蕉乡、马鬃乡等2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种源
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utilis)。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000米至2200米,壤质土和山地黄壤,土壤pH值5.0至7.0,土层厚度≥40厘米,有机质含量≥2.0%。
三、栽培管理
1.竹林建设:采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栽植密度每公顷≤1100株;10月或次年4月移栽。
2.林地管理:禁止放牧,除去林地杂灌,培育竹阔混交林。
四、竹笋采收
1.采收时间:9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
2.鲜笋要求:无老节,出土后笋长≤50厘米。
3.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五、加工工艺
1.保鲜笋加工工艺:
去笋壳→杀青→冷却→装桶→保鲜液→贮存。
2.烘干笋加工工艺:
去笋壳→煮熟→烘烤→翻压→制形→贮存。
3.盐干笋加工工艺:
去除笋壳→加盐煮熟→烘烤→翻压→制形→贮存。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鲜笋:结构致密,质地脆嫩,不软绵,鲜嫩爽口,入口烂。
(2)保鲜笋:结构致密,质地脆嫩,鲜味浓郁。
(3)烘干笋、盐干笋:质地硬,表面干爽,韧性大,有嚼劲,鲜味浓郁。
2.理化指标:
项目
鲜笋
保鲜笋
烘干笋
盐干笋
粗纤维%≤
1.0
1.0
15.0
10.0
水分%≤
-
25
25
盐%≤
-
-
-
0.6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桐梓方竹笋补充介绍
2004年12月22日,从国家林业局传来消息:全国公布的第三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中,贵州省的桐梓县被授予“中国方竹笋之乡”荣誉称号。
金佛山方竹简称方竹,属于竹亚科寒竹属,特产中国西南地区的贵州、重庆和云南3省市,主要分布在大娄山地区。而桐梓县地属大娄山中段,是方竹自然分布的中心地带。早在清末,桐梓县就有笋干加工和方竹竹材造纸。近年来,桐梓县将方竹作为高海拔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通过人工造竹、原有竹林改造,形成了“山山有竹、四季产笋”的格局。
据了解,方竹在该县的狮溪、黄莲、楚米等19个乡镇均有分布,总面积达30余万亩,占全国同种竹总面积的60%以上。
中国方竹笋之乡 - 贵州遵义桐梓
位于贵州省的桐梓县方竹产业发展迅猛,05年已被光荣授予了“中国方竹笋之乡”的称号。
方竹在该县的狮溪、黄莲、楚米、夜郎等19个乡镇均有分布,总面积达30余万亩,占全国同种竹总面积的60%以上。其中,狮溪镇是世界上最大的方竹笋资源的真正产地,全镇有4万多亩原生方竹林,加上近几年新造的方竹,面积约5万亩,年均方竹笋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为了把方竹笋发展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狮溪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方竹笋发展出路。近两年来,方竹产业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管理,发展迅猛,全县方竹笋总面积达到了45万亩,一跃成为助推该县经济强力发展的“方竹笋、蔬菜、畜牧、烤烟”四大产业之一。方竹在该县的狮溪、黄莲、楚米等19个乡镇均有分布,总面积达30余万亩,占全国同种竹总面积的60%以上。桐梓将以此为契机,决定从今年起,用5年时间建成总面积60万亩以方竹为主的竹产业基地,实现竹产业2.1亿元产值的目标。
早在清末,桐梓县就有笋干加工和方竹竹材造纸,金佛山方竹简称方竹,而桐梓县地属大娄山中段,是方竹自然分布的中心地带。桐梓的方竹笋尤以狮溪镇发展最为突出。从2005年起,作为高海拔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桐梓县将方竹通过人工造竹、竹林改造,形成了“山山有竹、四季产笋”的格局。实现竹产业2.1亿元产值的目标。
桐梓方竹笋
贵州省桐梓县现辖行政区域
《桐梓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桐梓方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桐府呈〔2013〕99号
贵州省桐梓县康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TZKL0003S-2010《桐梓方竹笋》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桐梓方竹笋”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