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特产荞麦灌肠介绍
荞面灌肠是盛行于山西省祁县、太谷、榆社、文水一带的传统风味小吃。适合消暑,所以和山西凉皮,凉粉一起是山西人夏天喜欢吃的食物,也可以作为零食,或者直接当作一顿饭也可以。山西灌肠制作方法神秘,多为家庭代传。口感精道细腻,爽滑利口,久吃不腻,调制简单,随吃随切,加入秘制卤汁,口感更佳,虽然叫灌肠但是荞面灌肠和一般的灌肠完全不一样,没有任何的动物内脏。
灌肠最早是由血肠演变而来:猪血灌入肠衣煮熟叫“血肠”(今存于东北一带),后在血中掺入荞面灌入肠衣上笼蒸熟也叫“血肠”(今存于陕北、山西吕梁一带),再后来有时也只用荞面糊灌肠,灌完肠剩下的荞面糊放入盘中蒸熟谓之“素灌肠”,直至发展到现在只有荞面没有血也没有肠的“灌肠”了。这种叫法一般流行于太原地区、晋中一带,其余地方也有叫“碗托”的。
荞面灌肠制作方法
荞面、白面、盐、白矾、水
1、将荞面,白面放入盆内加入盐、白矾、水和硬搅软,顺着一个方向边加水,边搅动成稀糊状,用手抓起看似一条线即可。
2、将4寸小碟洗净,依次刷上油摆入笼内,将稀糊舀入碟的三分之二,盖上盖后在蒸笼里蒸熟,冷却后,取下切条。
3、切好的灌肠条与豆芽煸炒,亦可凉调食用。
荞麦灌肠补充介绍
荞麦灌肠武安自古有之,河渠村的灌肠最有名。用荞麦面和面,和成稀糊涂状,然后在笼屉上铺上布,把稀荞麦面放在一个特制的坨子里蒸,蒸好后切成宽约3厘米,长约5厘米的带棱的薄片儿,放在平底锅上煎(煲),锅底先放些油,以前放驴油,有“驴油煲(煎)灌肠”的说法,现在主要是用花生油,棉籽油,煎锅周围放一铁圈,煎好的就夹到铁圈上。吃灌肠时必须沾蒜沫儿,没有蒜沫儿不出味儿。煎灌肠街头小摊随处可见。其口味香软,口感极佳,是武安地道小吃。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荞麦灌肠”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