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远特产鲫鱼介绍
鲫(学名:Carassius auratus)是鲤科、鲫属鱼类,体长46.9-255毫米。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鳍始点处体最高,腹缘窄而无皮棱;眼侧中位,后缘距吻端较近。眼间隔宽凸。前、后鼻孔相邻,位于眼稍前方。口前位,斜形,下颌较上颌略短。唇发达。无须。鳃孔大,侧位,下端达前鳃盖骨角下方。鳃盖膜相连且连鳃峡。鳃耙外行发达,有许多小突起;内行宽短。螺分2室。肛门位于臀鳍始点略前方。背鳍始于体正中央的稍前方;臀鳍短,始于倒数第6-7背鳍条基下方;最后硬刺似背鳍硬刺;胸鳍侧位而低;腹鳍始于背储始点略前方;形似胸鳍;除少数小鱼外,均不达肛门。尾鳍深又状,叉钝圆。
鲫为温水性鱼类。鲫喜在水的底层活动。鲫对低氧的适应能力很强,是杂食性鱼类,幼鱼阶段食性与成鱼相似。鲫的成鱼主要食有机碎屑、水草、植物种子,另有相当数量的摇蚊幼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也食商品饲料。鲫为多次性产卵鱼类。鲫分布于中国除青海 、西藏外的各大流域 、湖泊 。在北美洲、欧洲、非洲、印度、韩国、日本有引种。
鲫形态特征
标本体长46.9-255毫米。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鳍始点处体最高,腹缘窄而无皮棱;体长为体高2.2-2.7倍,为头长2.9-3.5倍,为尾部长3.8-4.7倍,为尾柄长1.9-2.4倍。头亦侧扁;头长为吻长3.4-4.5倍,为眼径4.0-4.9倍,为眼间隔宽2.3-2.9倍。吻钝。眼侧中位,后缘距吻端较近。眼间隔宽凸。前、后鼻孔相邻,位于眼稍前方。口前位,斜形,下颌较上颌略短。唇发达。无须。鳃孔大,侧位,下端达前鳃盖骨角下方。鳃盖膜相连且连鳃峡。鳃耙外行发达,最长约等于眼径1/2,有许多小突起;内行宽短。螺分2室。肛门位于臀鳍始点略前方。椎骨(解剖118尾)24-30,平均27.38。除头部外都蒙圆鳞,喉胸部鳞较小;肩后鳞近正方形,前端较横直,另三边较圆;鳞心约位于中央,向前有少数辐状纹。侧线侧中位。背鳍始于体正中央的稍前方;最后一硬刺后缘有9-21个倒齿;第1分支鳍条最长,头长为其长1.5-2.0倍。臀鳍短,始于倒数第6-7背鳍条基下方;最后硬刺似背鳍硬刺;头长为第1分支臀鳍条1.7-2.2倍。胸鳍侧位而低;圆刀状;头长为第4-5鳍条1.5-2.0倍;达腹鳍始点前后,体长195毫米以上大鱼常较短。腹鳍始于背储始点略前方;形似胸鳍;头长为第2-3鳍条1.4-1.8倍,除少数小鱼外,均不达肛门。尾鳍深又状,叉钝圆。1周龄以下小鱼背侧常为绿灰色,两侧及下方银白色。大鱼色较暗;背侧黑色,微绿;两侧及下方常有金黄光泽,水草多处大鲫尤显著,鳍淡黄色,背绪与尾鳍色较暗。雄鲫生殖期在胸鳍前缘有5-21个尖锥状角质小突起,雌鲫个别亦有而数很少。
背鳍Ⅲ~Ⅳ-16~19;臀鳍Ⅱ~Ⅲ-5(罕为6);胸鳍Ⅰ-16~17;腹鳍Ⅰ-8(少数7);尾鳍Ⅴ~Ⅶ-17-Ⅳ~Ⅶ。侧线鳞26-29左右;鳃耙外行18-24+19-27,内行18-28+19-26;咽齿1行,4个。
鲫主要价值
食用:鲫为中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克,脂肪4.4克,钙84毫克,磷200毫克,铁3.2毫克,维生素B10.01毫克,维生素B20.03毫克,尼克酸1.9毫克。在秋、冬季节,鲫肉肥籽多,味尤鲜美。
药用:中医认为,其性味甘、温,能利水消肿、益气健脾,解毒,下乳。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临床实践证明,鲫肉能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并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本草经疏》对鲫有极高评价:鲫调味充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常吃鲫不仅能健身,还能减少肥胖,有助于降血压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寿。产妇食用鲫,不仅可以增加营养,还能有效催乳。
鲫栖息环境
鲫几乎遍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山塘、外荡、沟渠、沼泽和水草丛生的大、小水体中。鲫是典型的底层鱼类之一,适应能力非常强,在pH值为4或pH值为9的水质中均能存活,甚至在含有矿物质的泉水、污水及工矿废水中也能生活。此外,它能耐严寒(如-10℃至-15℃),在酷暑气候及低氧环境也有较强的忍耐能力。
鲫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0年ver3.1)——无危(LC)。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鲫鱼补充介绍
鲫鱼
鲫鱼,三花之一,又称鲫花,不是一般的鲫鱼,是江鲫。一般鲫鱼是梭子形,最多比梭子稍宽点。鲫花却是椭圆形,体形肥大,煞是喜人。一般的鲫鱼,鳞色灰黑,不起眼,鲫花却长的鳞色银白,美的耀眼。一般鲫鱼,半斤大的已经不错,再大,就不好吃了。鲫花大的能长到五斤,越大越好吃。鲫花体大肉鲜,可清汤,可煨汤,可清炖,可清蒸,可煎焖,可红烧,怎么做怎么好吃。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鲫鱼”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