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安特产依安大鹅介绍
依安大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依安大鹅,外形整齐,无异物。表面红润,有光泽。咸淡适中,咸中带甜,香味浓郁,肉质酥烂,肥而不腻。组织紧密。
2017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依安大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依安大鹅历史渊源
依安养鹅习俗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金代。
民国十八年(1929年),《民国依安志》记载,依安县就有专业养鹅者和加工大鹅的熟食店铺。
2018年,齐齐哈尔市建成黑龙江青清大鹅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暨依安县天歌白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
依安大鹅产品特点
依安大鹅,外形整齐,无异物。表面红润,有光泽。咸淡适中,咸中带甜,香味浓郁,肉质酥烂,肥而不腻。组织紧密。
项目
指标
蛋白质≥(克/100克)
脂肪≤(克/100克)
整鹅
15
12
鹅胸
16
14
鹅腿
15
13
鹅翅
16
11
依安大鹅产地环境
依安大鹅产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依安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日照2790小时。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湿地保存完好,地表水PH值呈8.0弱碱水,草类植被茂密,有丰富的苜蓿草、水稗草等牧草,乌裕尔河、双阳河、宝泉河丰富的水量和广阔的流域,是天然的养殖牧场,4座大中型水库、千余个大小沟泡为大鹅生长提供了优良环境。
依安大鹅产品荣誉
2018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依安大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依安大鹅地理标志
依安大鹅产地范围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现辖行政区域。
品种
本地传统白鹅。
饲养管理
雏鹅来源:产地范围内的种鹅繁育场。
饲养方式:网上育雏21天,室温保持在25-30℃,光照充足,密度为每平方米15只,饲喂谷类饲料,保证清洁饮水。22天后合理组群,每群小于200只进行放牧、补饲,体重在3-4千克时出栏。
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加工工艺
整鹅加工工艺:
选料→宰杀→净膛→腌制→熬制卤汁→蒸煮→熏制→冷却→装袋→成品库。
分割鹅加工工艺:
选料→宰杀→净膛→分割→腌制→熬制卤汁→蒸煮→熏制→冷却→装袋→成品库。
加工过程
选料:选用重量在3-4千克的依安白鹅。
宰杀:屠宰前禁食6至8小时,保障自由饮水,减少应激。
净膛:切开腹壁,将内脏,包括肺脏全部取出,只存净鹅。
分割:将净膛的大鹅进行分割,选取鹅胸、鹅腿、鹅翅留用。
腌制:将净膛后的整鹅和鹅胸、鹅腿、鹅翅表面擦少许盐。分别置于依安县特有的紫陶缸中加入弱碱水腌制,温度保持在0-4度之间,整鹅腌制24小时,鹅胸、鹅腿、鹅翅腌制15小时。
熬制卤汁:把按比列配好的卤剂放入锅中用微火炒制之干燥发出微香,与猪骨汤旺火熬制,熬制30至35分钟,用锅铲不断翻动,以防结锅。熬制时间随老卤浓稀而异,待熬至变稠即可。
蒸煮:蒸煮前先将老汤加水烧开,并将整鹅与鹅胸、鹅腿、鹅翅分别放入不同锅内,卤汁应全部淹没半成品,卤汁与半成品重量比1.5:1,先旺火烧开后,改文火煮制,整鹅蒸煮2小时,颜色至黄褐色,即可起锅。鹅胸、鹅腿、鹅翅蒸煮1.5小时,颜色至黄褐色,即可起锅。
熏制:将蒸煮后的整鹅与鹅胸、鹅腿、鹅翅分别放入不同锅内用檀香木和糖熏制,整鹅15-20分钟,鹅胸、鹅腿、鹅翅10分钟。
冷却:将熏制后的整鹅及鹅胸、鹅腿、鹅翅置于盘中冷却20分钟。
装袋:将冷却后的整鹅及鹅胸、鹅腿、鹅翅分别装入包装袋,用真空包装机进行封袋。
成品:经检验合格后,运至成品库待售。
依安大鹅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依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依安大鹅的检测机构由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依安大鹅补充介绍
依安,系取“依克明安”(旗)。自民国12年(1923年)建治至2004年,经历中华民国、伪满洲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人民不断地开发和建设,以及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自然条件的交替和变化,而今已成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经济繁荣的农业县。
依安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缘,齐齐哈尔市东北部。东与拜泉县分界,西与富裕县为邻,北与克山、讷河县毗连,南与林甸、明水县接壤。主要河流有乌裕尔河、双阳河、宝泉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气候温热多雨,春秋季风交替,气温变化急剧,风力较大,春季极端最大风力达10级。
依安县的经济建步伐较快,是特色经济县份,主要特色产品有“糖、鹅、乳、豆、菜、薯”等,被授予“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紫花油豆角之乡”,以“璀璨的北国明珠”、“美丽的绿色食品名城”而驰名全国。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依安大鹅”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