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特产榛鸡介绍
榛鸡俗称“飞龙”(东北又有“树鸡”、“树榛鸡”之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鸡形目,松鸡科鸟类,在全世界共有2种,即花尾榛鸡、斑尾榛鸡。
榛鸡形态特征
体形适中,比鸽大。体羽棕灰,具暗色斑纹;雌雄羽色差异极小。头上具羽冠。翅短圆;组成翅尖的为第4枚初级飞羽;第1枚较第2枚短甚,长度介于第7与第8枚之间。腋羽稍长,呈黑白相杂状或具黑白二色相间的横斑。尾羽16枚,外侧尾羽稍短于中央。跗跖被羽2/3,各趾两侧具栉状突。
榛鸡生物学特征
榛鸡是林栖鸟类,平时多在松树枝权间隐蔽,有时人们走到附近,仍然不动。在林下灌丛间缓慢走动,受惊时能急跑,急跑几步再起飞,有时也直接起飞,飞行时两翅鼓动很响,飞行迅速,一般飞行2—3米即落于树上低枝处,在人接近时复又起飞。遇惊时,常紧贴树枝上或隐蔽在树枝中。大雪覆盖后的冬季,在树上活动的时间较多,但不在树上栖息,而在地上雪窝里过夜。
繁殖季节不成群,其他季节多成小群活动,有3—4只或6—7只一群,也有多到10余只的。一般在拂晓便开始觅食活动。寻食时榛鸡群分散开,各自找食,彼此间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并不时发出“gi—gi—gi”的叫声相互联系。
榛鸡以各种野生植物的绿色部分、种子、果实为食。特别嗜食松子、榛子、橡子等和杨柳及桦树的芽苞、嫩尖、花序,以及各种藤本和草本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如越橘、羊奶子、稠李等。食物随季节而异,春夏季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主;冬季的基本食物为枝梢及少量菜荑花序,有时也食寄生于树上的苔藓类。。
榛鸡补充介绍
榛鸡
榛鸡俗称“飞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鸡形目,松鸡科鸟类,在全世界共有3种,即花尾榛鸡、斑尾榛鸡和披肩鸡。披肩鸡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等地,花尾榛鸡的分布范围较大,自欧亚大陆西端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一直向东,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鄂霍次克海岸、我国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和日本北海道等地。与上述两种相比,斑尾榛鸡的分布范围要小得多,它是我国的特产种,分布于四川北部和西部、甘肃、青海东部和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西北部等地。
我国可见的为前两种,其中较多见的是花尾榛鸡。春、夏季喜栖于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深处,秋冬季常在河谷、道旁等林缘活动。
花尾榛鸡比家鸡小,重400克左右,体毛棕灰并带暗褐色横斑。雄鸡喉部黑色,两侧白色。雌鸡羽毛稍暗,喉部灰白色并带黑褐色斑纹。
白天常5-10只一群在林中觅食,食性很杂,以绿叶、种子、桨果为食物,在繁殖期还吃些昆虫。雄鸡用尖细清脆的叫声与伙伴联系,当遇到危险时,先伸长脖子观察动静,确认有危险再起飞,一次只能飞20-30米远。
在大雪覆盖的严冬,花尾榛鸡经常在树上活动,钻进雪窝里过夜,是一种留鸟。花尾榛鸡的巢筑在倒木或树根旁,很隐蔽,4月到5月初产卵,每年产一窝,11-12个卵,孵化期约21天,雌鸡在孵卵期恋巢,从不轻易离开。雏鸡6月初脱壳,到8月中旬即可长成成鸟。
花尾榛鸡是黑龙江省林区的主要狩猎鸟类之一,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并富营养,古代作为给皇帝的贡品。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榛鸡”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