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特产谢花桥大米介绍
谢花桥大米,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谢花桥大米谷粒金黄而饱满,米粒晶莹透亮腹白小,食味口感佳,达到色、香、味俱全的优质米标准。
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谢花桥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谢花桥大米产品特点
谢花桥大米,稻谷千粒重大,其外观谷粒金黄而饱满,米粒晶莹透亮腹白小,食味口感佳,达到色、香、味俱全的优质米标准。
谢花桥大米蛋白质≥5.6%;垩白粒率≤17%;直链淀粉≤15.6%。
谢花桥大米产地环境
谢花桥大米生产区域为典型的丘陵岗地特征,平均海拔高度为350米,区域内山林居多,连绵数十里,自然条件好,产地环境无污染。
谢花桥大米生产区域稻田土壤质地为土层深厚而肥沃的黄泥、青钢泥和紫潮泥,土壤酸碱度适中,该区域稻田历来习惯施用腐熟的牛、猪栏粪及农作物秸秆还田,致使田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理化性状好。
谢花桥大米生产区域稻田灌溉用水资源丰富,其上游为远近闻名的漳河,其本身为当阳市东部和荆门市饮用水源的发源地,其区域内水利设施完善。
谢花桥大米生产区域气候适宜,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无霜期260天。水稻灌浆结实期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差达9.2℃。比周边地区昼夜温差大0.5-1.2℃。
谢花桥大米产品荣誉
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谢花桥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谢花桥大米地理标志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6-01-1839。
安全要求
谢花桥大米执行GB1354-2009的标准。
谢花桥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为湖北省宜昌市淯溪镇的洪桥铺村、洪锦村、曹岗村、脚东村、绿林山村、勤丰村、胜利村、联合村、中山村、龙井村、八景坡村、春新村、马店村、光明村、九冲村、林河村、刘河村等十七个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位于东径111°48′31″至112°2′,北纬30°48′29″至31°11′22″之间。
谢花桥大米补充介绍
谢花桥大米
粮食
地域范围
根据谢花桥大米种植历史、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适合谢花桥大米生产的地域为淯溪镇的洪桥铺、洪锦、曹岗、脚东、绿林山、勤丰、胜利、联合、中山、龙井、八景坡、春新、马店、光明、九冲、林河、刘河等十七个村,保护范围为东径111°48′31″至112°2′,北纬30°48′29″至31°11′22″,版图面积2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87公顷,其中谢花桥大米水稻种植1800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性:谢花桥大米属中籼稻,生长环境多为气温和水温相对较低的丘陵平原,昼夜温差大,生育期变长,营养物质积累多,稻谷千粒重加大,其外观谷粒金黄而饱满,米粒晶莹透亮腹白小,食味口感佳,达到色、香、味俱全的优质米标准。2、内在品质特性:谢花桥大米蛋白质≥5.6%;垩白粒率≤17%;直链淀粉≤15.6%。3、安全要求:谢花桥大米执行GB1354-2009的标准。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谢花桥大米”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