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特产邵东黄花菜介绍
邵东黄花菜,湖南省邵东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邵东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黄花菜即金针菜,又名忘忧草、萱草花、健脑菜。它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
据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编撰的《邵阳县志》记载:“萱,即宜男花,六出稚芽,花跗可食”。邵东一地在明弘治年间开始种黄花菜,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2005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邵东黄花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邵东黄花菜历史渊源
邵东种植黄花菜,历史悠久。据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编的《邵阳县志》记载:“萱,即宜男花,六出稚芽,花跗可食。”
邵东在明弘治年间开始种黄花菜,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当时太平一都,太平二都(今邵东县崇山铺、团山、流光岭、水东江、杨桥)就种植黄花菜数千亩,后续扩至廉桥、光陂、黑田铺、黄陂桥等地。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全县产黄花菜520吨,初具黄花菜生产规模。
邵东黄花菜历史文化
黄花又名萱草、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另称忘忧,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日忘忧草。”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花卉鉴赏家认为,萱草翠叶萋萋,着花秀秀,焕发出一种外柔内刚、端庄雅达的风采,教人感到亲切和蔼,赏心悦目。难怪古人把它比喻为慈母的音容。白居易也有过诗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为他晚年的知己刘禹锡屡遭贬谪的身世予以劝慰。苏东坡曾赋日:“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他所述的“芳心”,就是指母亲的爱心。清朝年间,宝庆(邵阳古称宝庆)开始将黄花菜作为地方贡品向朝廷进贡。清朝朝廷要员、有铁嘴铜牙之称的风流才子纪晓岚最爱吃黄花菜,用餐时一见到餐桌的黄花菜便手舞足蹈,兴奋不能自已,赞美道:黄花菜可是个好菜,清爽香脆,其味无穷,常吃黄花菜的人聪明。
邵东黄花菜产品特点
邵东素有“金针之乡”之美誉,所产黄花菜以色泽鲜亮,食味别致,香气馥郁、肉头肥厚而闻名。
邵东出产的黄花菜,被列为全国八大名贵蔬菜之一。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测定,邵东黄花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的含量,都高于西红柿等常见的蔬菜。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花有利胸膈、安五脏、通乳健胃、轻身明目等功效。
邵东黄花菜种质资源丰富,据调查全县有31个品种,主栽品种9个,分别为四月花、荆州花、茶子花、中秋花、长嘴子花、茄子花、矮箭中期花、猛子花和白花。
邵东黄花菜产地环境
邵东市属湘中丘陵地带,为浸融蚀地貌。丘岗地占邵东县总面积的61.18%,山地占21.69%,平原多为溪谷平原,仅占10.85%。地势南北崛起向中部倾斜,中部抬升向东西两向成阶梯式倾斜,成为境内三大水系的分水岭。邵东县域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多阴雨,夏暑期长,秋多干旱,冬寒期短。年日平均气温16.6℃。年平均无霜期270天。年平均降水量1150—1350毫米。邵东县总径流量年均24.8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丰富,且露头好,储量在一般年景达4.6亿立方米。金针系列黄花菜品种,立地条件广泛,即可在农田,池梗,林地,甚至路边,房前屋后都可以种植。根据繁殖经验,土壤湿润黄花菜长势旺盛,有助于种苗成活和分蘖,土壤干燥有利于种苗扩展根系。黄花菜种苗适宜各种土质,但以红黄土壤最好,产量平均在干菜200—250余公斤/亩(每3.5—4公斤鲜菜晒0.5公斤干菜)。每年农历阳历9月至来年4月是其根茎移植最佳期,阳历5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采摘期,每日采摘最佳时间分品种而定,比如白花,下午4点也可摘,那时候是长的最熟的时候,猛子花在下午4点以前必须要摘,最好是在每天熟的恰好的时候摘,一般是在12点左右最有料。品种不同采摘的时间也不一样,菜农们最好根据时间依次采摘,排种根据品种区域种植,节省时间,又得到最大收获。黄花菜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只要管理好,一次种植永久采摘,不过在10—15年左右需要分蘖繁殖。因为黄花菜根系长满了导致营养跟不上必须分蘖重新种植。
邵东黄花菜产品荣誉
2005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邵东黄花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邵东黄花菜地理标志
邵东黄花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南省邵东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邵东黄花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邵政函[2005]7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南省邵东市黑田铺乡、简家陇乡、流光岭镇、黄陂桥乡、廉桥镇、佘田桥镇、火厂坪镇、水东江镇、杨桥镇、周官桥乡、仙槎桥镇、团山镇、魏家桥镇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选用四月花、荆州花、茄子花、白花、长嘴子花、细叶子花优良品种。做到早、中、晚熟配套。
(二)栽培管理
1.立地条件:在海拔150米至600米之间向阳地栽种。土壤为石灰岩、板页岩发育的黄壤,有机质含量≥1.0%,PH值6.5至7.5。
2.种苗繁育:
分蔸繁殖:结合更新复壮,在每丛植株的一侧连根挖出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老蔸,选出健壮无病虫的种苗集中良繁。
切片繁殖:将种植3年以上的植株整株挖出,割去叶片,将短缩茎纵切2至4片集中良繁。
花苔腋芽繁殖:利用花苔分枝节上苞片中的腋芽进行繁殖。
组织培养:用叶片、花丝和花苔等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最大植株。
种苗标准:大田栽植的黄花菜种苗要粗壮,细根5条以上,有芽、无病株,无纺缍根,无海底。
3.栽植:
栽植时间:早秋时期和冬季休眠时期两个时期最适宜。
施足底肥:栽前开深30厘米以上的定植沟,每亩施猪、牛粪草,土杂肥,钙镁磷肥,施入定植沟,表面盖土,
适当深植:根据土壤确定栽植深度,一般种苗短缩茎顶部栽入土中2至3厘米,土表露苗4至5厘米高为宜。砂土适当深植,粘土适当浅植。
分别栽植:按品种、种苗大小分别栽植,一个品种栽植一区,按品种特性、种苗大小确定密度、施肥水平。
4.施肥、管理原则:
无机肥和有机肥相结合为主体,控氮增磷、钾,“前轻、中重、后补”的施肥方法。
5.耕作管理:
中耕。黄花菜营养生长期,抢天气不定期松土、除草。
翻土。在黄花菜采摘结束后,及时割去苔、叶,对病区或酸性重的土壤1亩施50至75千克生石灰,然后挖土。
客土培蔸。秋苗凋萎后至小寒进行,用肥沃的塘泥、河泥、田泥、菜园土、陈土砖、山灰等堆培于株丛上面。
施冬肥。在黄花菜地上部停止生长后,结合培蔸进行。冬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三)采收及加工
1.采摘时间:四月花6月上旬至7月上旬每天10时至13时采收;茄子花6月下旬至8月下旬每天9时开始采收;长嘴子花6月下旬至9月上旬每天早上7时开始采收;荆州花6月下旬至8月下旬每天14时至18时采收;白花6月中旬至10月中旬每天10时开始采收;细叶子花7月下旬至9月上旬每天14时至18时采收。采摘后鲜制或干制。
2.采摘标准:黄花菜花蕾长到充分长度,花蕾饱满,颜色黄绿,花苞上纵沟明显,蜜汁显著减少,为成熟花蕾,即可及时采收。采摘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花蕾的花梗基部,轻轻往下掰摘。
3.黄花菜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硫磺薰蒸或焦亚硫酸钠。
(四)质量特色
1.外观:干蕾条色泽金黄或棕黄,条色整齐均匀,有光泽,肉质肥厚,无异味。
2.理化指标:干黄花菜水分≤15.0%,总糖≥37.5%,蛋白质≥11.0%,总酸(以柠檬酸计)≤3.0%。鲜黄花菜水分≤85%,总糖≥34.0%,蛋白质≥2.25%,粗纤维≤1.9%,秋火仙碱≤1.9毫克/100克。
邵东黄花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邵东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邵东黄花菜补充介绍
湖南省邵东县素有“黄花之乡”的美誉。黄花的学名叫萱草,中国古代常用“萱庭”、“萱堂”来代言母亲,因而民间称黄花菜为“母亲花”。因其颜色金黄,形状细长,所以又叫“金针花”。黄花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由是一种美丽高雅的观赏植物。
邵东出产的黄花菜,被列为全国八大名贵蔬菜之一。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测定,邵东黄花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的含量,都高于西红柿等常见的蔬菜。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花有利胸膈、安五脏、通乳健胃、轻身明目等功效。在人们的餐桌上,常用黄花做汤、烧肉,味道十分鲜美;产妇的食谱也少不了黄花蒸鲫鱼、黄花炖鸡这两道菜。
湖南省邵东县有“黄花菜之乡”的美名。被例为全国八大名贵蔬菜之一。邵东黄花菜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邵东种植黄花菜,历史悠久。据清嘉庆25年(1820)编的《邵阳县志)记载:“萱,即宜男花,六出稚芽,花跗可食。”
素有黄花菜之乡美誉的湖南省卲东县,去冬今春黄花菜生产经营更是喜讯频传,去年12月菁洲牌黄花菜获湖南省第四届(国际)农博会金奖,今年3月又获湖南省名牌农产品、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并已通过美国FDA三批次质量检测合格,有望在4月份通过最后一次检测获得美国FDA质量认证,而成为免检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邵东县是黄花菜生产大县,黄花菜年种植面积在6万亩以上,总产干花蕾6000多吨,已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800多万美元。黄花菜这棵邵东县农业经济的“摇钱树”焕发出如此旺盛的生机,这正显示出该县黄花菜产业具有其深刻内涵和独特优势。
悠久的栽培历史
黄花菜,又名萱草、金针菜、安神菜、忘忧草,为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萱草属缩根多年生草木本植物,其花蕾是我国的名特蔬菜,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邵东县是黄花菜的原产地,栽培史悠久,据嘉庆25年编篡的邵阳县志记载,邵东在明弘治年间开始种黄花菜,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当时太平一都,太平二都(今邵东县崇山铺、团山、流光岭、水东江、杨桥)就种植黄花菜数千亩,后续扩至廉桥、光陂、黑田铺、黄陂桥等地,民国33年全县产黄花菜520吨,初具黄花菜生产规模。
辉煌的发展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邵东黄花菜生产迅速发展。1977年全县种植黄花菜3.7万亩,产干花2450吨,并采用先蒸制、漂烫、然后再晒干或烘干的独特加工工艺,由县供销合作社和县外贸公司调拔外贸出口“金鸡牌”黄花菜1000吨,生产效益不断增加,当年6月24日邵东县出席外贸先进工作会议,1978年参加全国财贸双先会。1980年该县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黄花菜研究所,主要从事黄花菜的品种改良,高产栽培和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全县种植黄花菜3.9万亩,总产量3249吨。1982年全县种植黄花菜4.6万亩,总产量4531吨,并大量出口,同年6月30日,全国黄花菜产销经验交流会在邵东县召开,邵东县政府领导在会上介绍了经验。当时,1吨黄花菜可换小麦6.4吨,或换尿素8.2吨,或换钢材2.21;3.97吨黄花菜可换拖拉机一台,5.6吨黄花菜可换一辆大汽车。1988年种植面积达5.5万亩,总产6250吨,创历史新高,出口量占全省的50%,并被外贸部列为十大干菜出口基地之一。
从数量走向精品
近些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黄花菜价格上扬,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黄花菜产业,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黄花菜生产,2002年全县种植黄花菜6.2万亩,总产6500吨,总产值达6500多元。农民收入增加了,种植黄花菜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并美称黄花菜为“摇钱树”。
(1)化良种优势为高产优势。
邵东县黄花菜品种资源丰富。全县现有栽培品种31个,且优良品种众多,其中四月花、荆州花、茶子花、中秋花、长嘴子花、茄子花、矮箭中期花、猛子花、白花等新良种,早熟、高产、质优等特点非常突出。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广优良种,不断提高单们面积产量。近几年来,共推广长嘴子花、猛子花、白花等优良品种1.5万亩,平均亩产113.4公斤,比老品种亩增35.1公斤,增产44.8%,充分体现了优良增产优势,而且黄花菜品质量也大大优于老品种。
(2)化加工优势为出口优势
邵东县大量生产黄花菜有200多年历史,加工、贮藏经验丰富,其传统的无硫原干黄花菜名扬海内外。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将鲜花蕾高温处理晒干放在干燥处密封保存。加工的高温处理有蒸制和漂烫两种,即利用高温水蒸汽或热水迅速破坏细胞的活力,引趣醇类转化,使之更甜脆爽口,易于干燥和食用。经过恰到好处的高温处理后,摊开散热,再放到竹搭子上翻晒直到花条脆而易断时即可,干花过夜回潮拣出开花、裂嘴花,破青条等,再装袋置干燥处贮藏。近两年,邵东县积极办起了邵东县精华农产品开发公司、邵东流泽东阳农副产品加工厂,邵东县太一黄花菜有限公司、邵东县日升黄花菜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企业主要从事黄花菜为主的系列农产品开发与经营,并同湖南农大联合研究开发即食用黄花菜和鲜黄花菜加工等项目,其中真空预冷包装鲜黄花菜远销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颇受消费者欢迎,其传统的原干无硫黄花菜出口量也不断扩大,产品远销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二十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初邵东县精华农产品有限公司一家就与美国商谈了500万美元的黄花菜销售协议,邵东县东阳农副产品加工厂也与加拿大签订数目较大黄花菜销售合同。为了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精华公司现积极与科研机构联手“克隆”黄花菜新良种,将大量繁殖颇具发展的新品种,加速全县黄花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全面提升全县黄花菜生产水平。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邵东黄花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