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特产淮安大米介绍
淮安大米,江苏省淮安市特产。
淮安水稻常年种植面积440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五分之一。
2007年8月7日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淮安大米”。2012年,“淮安大米”商标获得原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名单。
淮安大米产地环境
淮安大米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南北过渡气候造就了淮安大米粒形椭圆,饭味清香且略带微甜。
产地环境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在北纬32°43′—34°06′,东经118°12′—119°36′之间。
土壤地貌
地处江淮、黄淮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壤PH值呈弱碱性。境内河网密布,京杭运河、古运河、盐河、里运河穿城而过,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镶嵌境内。
气候特征
四季分明,雨量集中,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历史渊源
因地处南北分界和大运河关键节点,淮安曾驻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素有“运河之都”、“天下粮仓”等美誉。
生产情况
近年来,“淮安大米”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融合式发展淮安大米产业,创建了“三链融合,六点统一”的模式。
三链融合共生共长。以本地优质大米加工企业为切入点,以组建“淮安大米”产业联盟为着力点,以政策扶持引导为支撑点,以做大做强“淮安大米”品牌为落脚点,形成了产业链、价值链、品牌链“三链融合”。
产品荣誉
2002年,“淮安大米”荣获首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大米”称号
2003年,“淮安大米”荣获第二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大米”称号
2007年,“淮安大米”成功注册“淮安大米”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09年,“淮安大米”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
2011年,“淮安大米”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2012年,“淮安大米”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大米”称号
2013年,“淮安大米”荣获“我最喜爱的江苏商标”
2014年,“淮安大米”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金奖大米”称号
2016年,“淮安大米”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金奖大米”称号
2017,“淮安大米”荣获“中国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称号,并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金奖大米”称号
2018年,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金奖大米”称号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淮安市下辖区县稻米种植地。
质量技术要求
栽培技术:
采用“六点统一”栽培管理全产业链等栽培技术。
加工工艺
包括:清理、砻谷机、碾米、大米整理、计量包装等工段。成品质量符合T∥HLX001.5-2018工段的要求。
感官指标:
饭味清香且略带微甜。
淮安大米补充介绍
“淮安大米”:品牌带动稻米产业化发展
千里沃野绿映黄,稻花菽浪满天香;一日日的精耕细作,一年年的春华秋实。淮安是优质稻米的主要产区,也是中国稻博会的发源地,在淮安举办的第一至第三届稻博会共评出30个“十大金奖”优质稻米产品,淮安淮上珠、九牛、凌优、金叶等品牌米占有12个席次,淮安大米叫响全国。2007年8月“淮安大米”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此,“淮安大米”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品牌效益不断显现,淮安稻米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430万亩,总产244万吨,引进推广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符合市场需求的水稻新品种,形成了一整套高产优质无公害、绿色稻米栽培技术标准体系,稻米产业初步形成大米加工、秸秆加工、米糠油加工、米食品加工相互配套的稻产品全过程加工产业链条。全市现有稻米规模生产企业35家,年加工达5万吨的大型企业有15家,80%的企业均采用日本佐竹和瑞士布勒的稻米生产线,加工工艺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加工水平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
规格:500g
特定品质:大米蛋白质中,含赖氨酸高的碱溶性谷蛋白占80%,赖氨酸含量高于其它谷物,氨基酸组成配比合理,比较接近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蛋白质氨基酸最佳配比模式,大米蛋白质的生物价(BV值)为77,蛋白质效用比率(PER值)为2.2(小麦为1.5,玉米为1.1),蛋白质的可消化性超过90%,均高于其它谷物,因此大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
地域范围:江苏省淮安市境地内的金湖县、洪泽县、楚州区、盱眙县、淮阴区县、涟水县、清浦区、清河区,地理位置在北纬32°43′-34°06′,东经118°12′-119°36′之间。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淮安大米”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