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特产

通派盆景

通派盆景特产照片

如皋特产通派盆景介绍

江苏如皋的特色盆景

如派盆景是江苏如皋的特色盆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园林艺术的珍品。此派曾被划为扬派盆景的东路“派系”,但是如派盆景历史悠久,造型具有明显的与众不同的特点,且分布的范围较广,影响较深。

如派盆景以蟠扎为主,辅之以修剪,被全国盆景协会于1983年考订为全国盆景艺术七大流派之一。

姿态清、奇、古、朴,寓小于大,寓近于远,静中见动,虚中见实,树、盆、几姘媚,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珍品。

2014年11月,如皋盆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如派盆景展览介绍

如皋博物馆内有如皋盆景的介绍,如皋还建了江苏盆景博物馆。

如派盆景历史发展

如皋盆景源于宋。《江苏旅游指南》云:“江苏是我国盆景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如有五百年历史的苏派古柏桩‘秦汉遗韵’,有扬派明代盆景‘一把伞’,有如皋宋代大型盆景‘六朝柏’等,苍古拙朴,风姿隽永,令人驻足凝视,流连忘返”。

“六朝柏”俗呼“六朝松”,实为一株古桧,在如皋水绘园的雨香庵前,至今800多年,供观赏叶片为主。加有宋代三盆桧尖柏,每盆都爆有“鹿角”,距今900余年。

如皋盆景艺术的形成,与当时当地的政治历史、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地理气候条件和民众的艺术修养以及欣赏水平紧密相联。如皋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东有南通,西有扬州、泰州,南有苏州,素有“金如皋”之称,如皋人兼有江南的优雅和北方的粗犷,民风纯朴,为如皋盆景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如皋花木盆景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全市已有苗圃园艺场200多个,花木乡、花木村20多个,花木专业户1万多个,花木总面积近2万亩,花木品种2000多个。

1985年全国盆景评比,如皋古柏盆景“蛟龙穿云”获一等奖,盆景“两弯半”和“苍覆南山”获二等奖。

曾有人这样形容人与自然的关系——休息的“休字,是人依木而得以休生养息”。一字道出了人不能离开绿色的树木而生存。身处世界长寿乡的如皋人自然对这个道理领悟颇深,自古以来,莳花弄草就是如皋人的情趣和爱好,勤劳的如皋人更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如皋盆景发展成盆景艺术殿堂中的流派之一——如派。

如派盆景造型特色

中国盆景有苏(苏州)、扬(扬州)、川(成都)、海(上海)、岭南(广州)五大流派,扬派中,又有东、西两个支派。

“西派”包括扬州、泰州;东派则包括如皋、南通。

“东派”的如皋盆景是中国盆景的一支奇葩,于1983年被全国盆景协会考订为全国盆景艺术七大流派之一。

如派盆景的显著特色,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二弯半”的格局,即主干攀成二弯半,每个弯上有三个主枝,每枝又扎成扁平如云的片干。看上去形象如狮,端庄稳重,像是一幅立体的画,深得人民喜爱。

如派盆景以蟠扎为主,辅之以修剪,称为扎景,选取桧柏类、罗汉松、五针松、紫杉、黄杨、六月雪为主要素材,因树造型。有一弯半、两弯半、三弯半3种,以两弯半为主,蟠扎使用的棕丝经过选棕、抽丝、浸泡、制绳等工序,丝如细枝,与树混为一色。棕路运用灵活巧妙。

棕法有抱、头、起、躺、竖、仰、吊、平、套、勾、带、悬、侧、掏16字,并有“三三月景”的特技法,即树高尺余、干径3寸可与苗高3寸的植株扎成姿态同形的盆景。经过不同技法精细制作,如派盆景形成相同特点。

姿态清、奇、古、朴,寓小于大,寓近于远,静中见动,虚中见实,树、盆、几姘媚,形成云头、雨脚、美人腰、“刘海”顶的“迎客式”,古雅、苍劲,彬彬有礼。如派盆景云片丰满,叶密色浓,阴片平伸,阳片略带下垂,背片衬托。树势回旋前倾,有左蟠右展及右蟠左展,左右匀称,层次分明。前后、左右、上下端睨,风采各异,无不成趣。

文树

“文树”是根据画家倪云林画意制作而成,其造型独特,除刘海顶外,主干前有1—3个小顶,称为“怀中抱子”或“带子上朝”,层次分明,意境清旷。“武树”由两弯半、一弯半组成,有“文站武飘”之说。根据弓背、左右倾斜的角度及云片的长短不同,拟出多种多样的人物神韵。“一弯半”在一弯和半弯的交界处还有怀弯,使主干形成后弓态势。第一弯,弓背向上一边的云片称为“阳片”,呈逆风方向,反之为“阴片”呈顺风方向。阴片长,象征人的手臂,阳片短,为人的另一手臂,盆顶仍为刘海,要求照脚。“两弯半”所表现的风力比一弯半略小,树桩之重心偏下,树干倾斜度不大,其意境比一弯半庄重、华贵。

如派盆景获奖记录

如皋盆景在十年浩劫后,枯木逢春。

1985年,如皋的古柏盆景“蛟龙穿云”、两弯半罗汉松“高龙腾飞”及大型五针松“仓复南山”获得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一、二、三等奖。

1986年,我国首次参加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花卉博览会”,如皋17盆盆景参加了展出,是年下半年在意大利佩夏市“第十八届国际花卉博览会”上,如皋的一盆罗汉松荣获金奖,为江苏盆景的第一块金牌。1988年春天花汉民的“绿荫深处”虎刺盆景在香港获一等奖。

1987年5月,如皋绿园经理花汉民应邀赴意大利讲学,引起了西欧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在意大利形成了一股强烈的中国盆景热,为如皋盆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990年,如皋绿园制作雀梅1盆,定名“饱览人间春色”,树龄180年,在日本大阪国际花卉博览会上获国际奖和最高荣誉奖-国际优秀金奖。

1993年5月,如皋绿园制作的“春晓”和“榆树”盆景,又以其独具一格的艺术造型,双双获得第三届全国花卉盆景博览会金奖。

2002年春季,在荷兰举办的十年一届的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上,如皋绿园选送的“如意”(雀舌罗汉松)、“枯木逢春”(榆树),“瓶中景”(水杉)、“思乡”(榆树)均获得金奖,占金奖总数的1/3。

如皋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销往世界各地,仅绿园每年就约有10万盆盆景销往意大利、荷兰、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

通派盆景补充介绍

  通派盆景的显著特色,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二弯半”的格局,即主干攀成二弯半,每个弯上有三个主枝,每枝又扎成扁平如云的片干。看上去形象如狮,端庄稳重,像是一幅立体的画,深得人民喜爱

  ( 如皋)

  如皋花木盆景的栽培渊源久远,始于宋代。现人民公园内存有北宋教育家胡瑗遗存珍品古桧柏盆景“蛟龙穿云”,其“鹿角”毕露,苍老挺拔。水绘园内存有落地盆景“古桧”相传为南宋曾文昭公曾肇手植,爆龄突纹已愈八道,依然树势矫健。如皋花木盆艺术于明代盛传于民间。据清乾隆庚午年《如皋县志》记载:“明天启间,令李衷纯,相四境之宜,授民以艺,植卉木之方”。人民公园现存“龙腾虎跃”绒针柏盆景,即为明代留存珍品。 

  数百年来如皋花木盆景技艺相传,形成独具风格的“如派”盆景,为全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如皋盆景选用小叶常绿品种的松、柏、榆、黄(杨)等材料,以蟠扎为主,辅以修剪,工艺精细,造型多为“两弯半”,可组成“云头”、“雨脚”、“美人腰”等,姿态清、奇、古、朴。其代表作“雀舌罗汉松”,“五宝绿珠杜鹃”、“重瓣六月雪”、“白皮黄杨”等都为如皋县原产珍品,。毛主席纪念堂前陈放的一对巨型针松盆景为我市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如皋花木盆景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全市已有苗圃园艺场200多个,花木乡、花木村20多个,花木专业户1万多个,花木总面积近2万亩,花木品种2000多个。1985年全国盆景评比,如皋古柏盆景“蛟龙穿云”获一等奖,盆景“两弯半”和“苍覆南山”获二等奖。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通派盆景”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通派盆景”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