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特产宝应核桃乌青菜介绍
宝应核桃乌青菜,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宝应核桃乌青菜又称乌塌菜、黑菜,因颜色深绿近黑色、叶面皱褶似核桃而得名,其生性活泼,勃发性较好,于秋冬季节种植,口感柔软,清香微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清热利尿,养胃解毒,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
2012年12月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宝应核桃乌青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宝应核桃乌青菜历史渊源
宝应县核桃乌种植历史悠久,清康熙、道光《宝应县志》均有记载。秋冬季节,历史上宝应农民都有种植核桃乌的习惯,农村家家户户都种植核桃乌。
2009年开始,宝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六轮提纯复壮,使得“核桃乌”小白菜品种纯度逐年提高,纯度平均达到95.6%,达到生产用种的要求。
2014年7月31日,宝应县忘直港镇北河村(宝应核桃乌)入选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2016年,宝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制定了《江苏里下河地区“核桃乌”青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宝应核桃乌青菜产品特点
感官特征
宝应核桃乌青菜株型半塌地,叶柄青绿、半圆形,叶片近圆形、全缘、墨绿、有光泽,叶面褶皱,叶片数8~10张,叶丛开展度12~15厘米,株高10~12厘米,口感柔软、清香微甜。冬季经霜打后食用品质最佳,味道鲜美。
品质指标
宝应核桃乌青菜富含膳食纤维及维生素A、维生素C、钙等营养物质,每100克鲜叶中维生素C及钙含量分别高于2毫克和75毫克。
价值功效
宝应核桃乌青菜性甘平,无毒,滑肠、疏肝、利五脏,清热利尿,养胃解毒,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
宝应核桃乌青菜产地环境
宝应县属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古地貌原为大型湖盆洼地。在第四纪时,洼地经由江、河、海合力堆积,经历海湾—泻湖—湖沼—水网平原的演化过程,形成多湖荡、沼泽的地貌特征。全县地势低平,受地质构造运动和黄泛影响,地形呈西高东低。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为运西、运东两部分,地面高程分别为4.8~8.8米和0.5~5.6米。土壤肥沃,以水稻土、沼泽土和潮土为主,适宜种植核桃乌青菜。
宝应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966毫米,日照2181小时,年平均气温14.4℃,全年无霜期260天,有利于核桃乌青菜生长。
宝应县地处苏中、苏北之间,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境内以里运河(京杭大运河淮安至江都段)为界,分为运东、运西两部分,运东属里下河腹部地区射阳湖水系,运西属高宝湖区水系。里运河、新潼河为主要过境河流,对全县东、西两大水系的引水、排水和通航具有沟通、调节作用。全县有面积较大的湖荡7个、主要河流16条,另外有主要支排河27条,河渠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8.6公顷,构成稠密的水系河网,为核桃乌青菜提供了充足灌溉水源。
宝应核桃乌青菜产品荣誉
2012年12月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宝应核桃乌青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宝应核桃乌青菜地理标志
宝应核桃乌青菜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宝应县全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条件
应选择远离污染源、土层深厚疏松,土壤质地中壤—重壤,pH值7.0左右,且富含有机质的十边、隙地的菜园地以及排灌方便、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大田进行种植。
2、无公害生产技术
包括培育壮苗、适时移栽(直播后要定植)、田间管理和采收上市等技术。
2.1、培育壮苗
苗床选择: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保肥、保水性能好的田块作苗床。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5000~6000千克、45%复混肥20~30千克,翻耕细耙,床土直径小于2~3厘米,作成畦宽1.0~1.2米、沟宽0.3~0.4米、沟深0.15~0.2米的高畦作苗床。
播种要求:播种时间在10月上中旬(直播时间在10月下旬),苗床播种量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50~200克。直播(条播或撒播)用种量500~750克。
苗床管理:在浇足底水的前提下,出苗前隔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利于出苗。以后浇水要少而勤,浇水时间一般适宜在早晚。齐苗后浇施一次腐熟有机肥500~600千克/亩,以促进幼苗生长。
间苗:第1次间苗在1~2片真叶时,除去密苗、弱苗等;第2次可在4叶期左右进行,去除非典型特征的菜苗和高脚苗。
2.2、整地与定植
施肥、整地:定植前,亩用腐熟有机肥3000~5000千克,45%复合肥30~50千克。撒施地面深翻。肥料与土充分混匀,搂平地块后开沟作畦,畦面宽1.0~1.5米。
定植:选用苗龄25~30天,6至7张真叶,高10~15厘米、根系生长旺盛的苗进行定植;定植时间以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为宜,株行距一般要求行距27~33厘米,株距20厘米左右,亩栽1.0~1.2万株。
2.3、田间管理
定植后及时浇缓苗水。生长期间应多次追腐熟有机肥。在定植后6~10天亩施腐熟有机肥500~600千克。开始发生新叶时应中耕,增加施肥量。在气温低于0℃要及时覆盖稻草,防止冻害,利于继续生长。
2.4、病虫防治
虫害主要是苗期蚜虫,可用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喷雾。大田期由于处于冷凉季节,宝应核桃乌青菜基本无病虫害。
2.5、采收上市
一般于定植后30~40天,根据市场行情陆续采收上市。采收时限可从当年12月份至次年3月份。集中上市期为元旦至春节期间,此阶段也是品质最佳期。产量平均亩产在1200~1500千克左右。
质量安全规定
宝应境内无公害宝应核桃乌青菜的生产应符合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和NY/T5004-2001《无公害食品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宝应核桃乌青菜农产品地理标志:
(1)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2)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3)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4)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不得向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收取使用费。
2、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1)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2)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2)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3)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宝应核桃乌青菜补充介绍
宝应核桃乌青菜,又称乌菜、黑菜,因颜色深绿近黑色、叶面皱褶似核桃而得名,属宝应地域性特色农产品。秋冬季节我县农民有种植核桃乌的习惯,全县核桃乌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核桃乌青菜营养丰富,富含大量叶绿素、维生素,其维生素C、钙含量高,能清热利尿、养胃解毒,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保健功能,宝应有“冬天的核桃乌青菜赛羊肉”的说法。近年核桃乌青菜受到越来越多外地消费者青睐。宝应核桃乌青菜能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志着这一地方特色农产品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地域范围
宝应核桃乌青菜:地域范围为宝应县境内,5万亩。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宝应核桃乌青菜外在感官特征 宝应核桃乌青菜,株型半塌地,叶柄青绿、半圆形,叶片近圆形、全缘、墨绿、有光泽,叶面褶皱,叶片数8-10张,叶丛开展度12-15厘米,株高10-12厘米,口感柔软、清香微甜。 2、宝应核桃乌青菜内在品质特性 宝应核桃乌青菜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每100克鲜叶中维生素C及钙含量分别高于2毫克和75毫克,冬季经霜打后食用品质最佳,味道非常鲜美。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宝应核桃乌青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