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特产乐都沙果介绍
乐都沙果,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乐都沙果别称花红、林檎,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乔木,高4~6米。乐都沙果因产于乐都地区,果实储后肉质疏沙,故而得名“乐都沙果”。
2014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乐都沙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乐都沙果历史渊源
乐都沙果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早在明代已大量栽培,以石嘴子、上下寨子、河滩寨、柳湾、旱地湾等地最多。
乐都沙果产品特点
乐都沙果个头较大、果汁多、味道鲜美,果实色泽鲜艳、香气浓郁、风味独特。河湟地区唯乐都出产的品质最佳,果实色艳多汁,香酥脆甜,贮后肉质沙化;果实可制成果干、果丹皮或酿果酒,性甘温,能消食化滞、散淤止痛。
乐都沙果产地环境
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中下游,东接民和县,西连平安区,南临化隆县,北与互助县毗邻,东西宽64公里,南北长76公里,县域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86万亩。良好的耕地面积有利于沙果的种植。
乐都区西距省会西宁市63公里,距曹家堡飞机场36公里,东距兰州市168公里,乐都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全区辖7镇12乡,354个行政村,2010年全区总人口28.82万人。地理坐标为北纬36°16′~36°46′,东经102°09′~102°47′。海拔在1850米—4480米之间。海拔1850米—2000米之间为川水河谷盆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主要农耕区。农耕区以湟水流域为主,湟水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出老鸭峡到民和县享堂汇入大通河。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优质的水质有利于沙果的生长。
乐都沙果产品荣誉
2014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乐都沙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乐都沙果地理标志
乐都沙果产地范围为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碾伯镇、洪水镇、雨润镇、高店镇、寿乐镇共6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当地品种“早沙果”、“大沙果”、“脆花红”。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2000m,土壤类型为灰钙土,土壤质地为砂壤土,pH值6.8至7.8,有机质含量≥1.2%。
三、栽培管理。
1.苗木培育:以河北怀来海棠为砧木嫁接育苗。
2.定植:每公顷栽植≤675株数。
3.施肥:每年每公顷施用有机肥≥30t。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五、采收时间。
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艳多汁,香酥脆甜,果香浓郁。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早沙果
大沙果
脆花红
单果重,g≥
35.00
35.00
35.00
总糖,%≥
12.45
13.20
12.84
总酸,%
0.12~0.27
0.12~0.14
0.17~0.3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乐都沙果补充介绍
乐都沙果和享堂西瓜、贵德甜梨并称青海特色水果。乐都沙果学名花红,别称林檎,蔷薇科苹果属乔木,高4~6 m。分枝较密,花色粉色,花期4月初-5月初,果实完熟期8月初-9月初.果实卵圆形或近球形,黄色或红色,香酥脆甜,性甘温,能消食化滞、散淤止痛.果实可制果干、果丹皮或酿果酒;嫁接后3年结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主要优点是结果早、早熟、色艳、香气浓郁、品质佳。
乐都沙果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碾伯镇、洪水镇、雨润镇、高店镇、寿乐镇共6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将乐都沙果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请示》,乐政〔2014〕22号
青海省地方标准:《乐都沙果》(草案)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乐都沙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