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特产大通蚕豆介绍
大通蚕豆,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通蚕豆籽粒皮薄,煮饪品质好,利于加工芽豆,适宜干炒、膨化、油炸。大通蚕豆籽粒大且饱满均匀,皮色光亮,变色慢,耐贮藏,商品率高。
2015年11月0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大通蚕豆”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大通蚕豆历史渊源
大通蚕豆历史悠久,据“大通大事记”记载,“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大通北川河两岸等地开垦荒地,挖修渠道,引水灌田,种植……蚕豆……作物”。
“十二五”以来,大通县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以景阳、塔尔、新庄等乡镇为代表的蚕豆特色产业带,主要种植品种以青海9号、青海11号、青海12号等优质蚕豆为主,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大通蚕豆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大通蚕豆籽粒皮薄,煮饪品质好,利于加工芽豆,适宜干炒、膨化、油炸。1.2大通蚕豆籽粒大且饱满均匀,皮色光亮,变色慢,耐贮藏,商品率高;大通蚕豆籽粒无蚕豆象危害,无水锈斑,是各类休闲食品、调味品的理想生产原料。
内在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大通蚕豆蛋白质含量为≥20%、多糖≥0.5%、钙≥950毫克/千克,均高于蚕豆规范值。
大通蚕豆产地环境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多为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三面环山,东有马鞍山,西有娘娘山,北有大坂山,中间还有老爷山、牦牛山等。境内峦峰叠嶂,沟壑纵横,蜿蜒起伏,地形复杂多变,山区面积占96.5%,自然条件差异大,垂直分异变化明显。土壤类型以沙壤土为主,土壤保肥性、供肥性、湿润性、适耕性较好,非常适宜大通蚕豆的生长。
大通县年均水资源总量6.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7亿立方米,地下水3.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645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河流众多,县境河流属湟水支流北川水系,主要河流有北川河(古称苏木莲河)、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等支流纵横交错,分布于全县境内,水质优良,非常适宜灌溉。黄河的三级支流北川河贯穿全县,在县境内长约42公里。为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了宝库林场和东峡林场两个水源保护区。大通县是西宁市重要的水源供给地之一。
大通县全县海拔2280米—14622米,相对高差2342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间长,年降雨量为450—1800毫米,年均气温4.9℃,年内无霜期61—133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553小时,气候冷凉,光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夏季降雨集中,雨热同季。具有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越条件,适合于种植蚕豆。
大通蚕豆产品荣誉
2015年11月0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大通蚕豆”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大通蚕豆地理标志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所辖桥头镇、塔尔镇、城关镇、新庄镇、长宁镇、多林镇、景阳镇、东峡镇、黄家寨镇、逊让乡、极乐乡、宝库乡、青林乡、朔北乡、青山乡、良教乡、桦林乡、斜沟乡、向化乡、石山乡共2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0°51′—1101°56′,北纬36°43′—137°23′。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5-03-1785。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大通蚕豆产地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产地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同时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避免重茬地块,土壤疏松,肥力好,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保水力强的肥沃土壤,沙壤土或壤土均可。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蚕豆品种:主要选择青海12号品种。青海12号蚕豆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1990年以青海3号×马牙为母本,74-75×英国17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5年1月10日青海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茎始荚高24.48厘米,主茎结荚9.80个,单株有效荚14.60个。荚果着生状态半直立型。荚长10.92厘米,荚宽2.22厘米。单株双(多)荚数1.60个,每荚2.20粒,主茎着荚密度0.43荚/花节。成熟荚黑色。种皮有光泽、半透明,脐黑色。粒乳白色、中厚形。单株粒数14.51粒,单株产量28.76粒,百粒重198.20克。春性,中晚熟品种,在大通地区生育期113±2天,全生育期143±2天。中抗褐斑病、轮纹病、赤斑病。种子质量符合国家要求。严格实行种子处理,对蚕豆种子进行筛选,剔除病籽、霉籽、瘪籽、虫蛀等。种子用物理方法消毒,如温汤浸种消毒,以减少种子带病菌。选种时应选出饱满大粒,无病虫害,无霉粒,纯度达95%以上,另外,将选好的种子播前进行晒种3天,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保证种子出苗齐、全、壮。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
3.1合理倒茬、深耕整地。蚕豆不宜连作,连作不仅使病虫害加重,而且直接导致品质变劣和产量降低。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生成一种有毒物质所致。另外种植豆类作物的目的,是为了下茬禾本科作物的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蚕豆是直根系的双子叶植物,种子较大,发芽时吸水多,根系入土较深,根瘤菌又是好气性的,要求具有深松的土壤,所以整地时,做到早耕、深耕、细耙,为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瘤菌的生存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秋季麦类作物收割后,趁土壤含水量充足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深耕翻,做到蓄水保墒,秋水春用,冬季及时镇压,确保墒性。使耕层疏松,土壤平整,蓄水保墒,为早出苗,出齐苗,保壮苗创造良好条件。
3.2科学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科学施肥应注意三点:(l)基肥中应注意重施磷;(2)在苗期根瘤尚未形成和活动之前,或在肥力不足的土壤上应施适量的氮肥;(3)苗期和初花期用0.03—10.05%的钼酸铵溶液进行喷施。
3.3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早播是落实各项丰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播种时,出苗迅速整齐,幼苗生长快,根系发达,不易受冻害,幼苗分枝力强,生长强壮,才能为高产、稳产奠定良好的基础。适时早播。蚕豆幼苗耐寒,种子萌发和出苗需要的温度较低,应抓住有利时期适时早播,早播早生根,早出苗,早进行光合作用,延长生长期,降低结荚部位,能减少花荚脱落,促进早熟。要求地温达3—14℃,土壤解冻10—112厘米时播种。播种方法。蚕豆适当深播,以利蚕豆种子深扎根,保全苗,深度适宜在8—112厘米为宜。播种时应力求深浅一致,否则出苗很难整齐。播种方式。播种时应采取机械点播。水地要求等行距播种,行距35厘米,株距16-17厘米,亩播种量为20—122.5公斤,每亩保苗1.0—11.5万株,半浅半脑山地采取宽窄行播种,种8铧隔2铧,宽行50厘米,窄行25厘米,株距15厘米,每亩播种量为22.5—125公斤,每亩保苗1.5—12.0万株。脑山地区亩播种量为25-30公斤,亩保苗3.0—13.5万株。这样通风透光好,有利于光合作用。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地力,增加叶面积,经济有效地利用光能,因而适当的密植可促进增产。
3.4田间管理:查苗补苗。蚕豆出苗后应及时查苗或补种,补种时先挖穴灌水再点播催过芽的种子,或在苗多的地方,挖苗带土移栽补苗。移补的苗要求健壮,易成活和健壮生长。中耕除草。除草和中耕不仅可以锄去田间杂草,减少土壤中养分的消耗,而且还可疏松土壤,增加地温,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和转化利用,对蚕豆根瘤的早形成也十分有利。适时浇水。蚕豆在生长期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因此,适时浇水是保证蚕豆早熟丰产的关键性之一,蚕豆在现蕾期至终花期需水量最多,结荚期至成熟期较少,川水地要求在蚕豆现蕾前期、盛花期、终花期至终荚期各透浇一次水。追肥。追肥只是在基肥施的少,苗期氮肥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应少量补充,结合苗期浇头水每亩施尿素3—14公斤。叶面追肥可在中后期进行。中期以促进花粉萌发,增加授粉率,减少落花落荚,每亩喷施0.5%的尿素和0.1%的硼酸混合液50—175公斤,共喷施1—12次。后期可结合防治蚜虫,每亩喷施0.15公斤乐果,0.1公斤硼酸,0.5公斤尿素,0.1公斤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混合液,共喷施1—12次,间隔时间8—110天喷一次。适时摘心打尖。蚕豆属无限生长类型作物,由下而上不断开花结荚,往往下部豆荚已渐充实,而上部仍在生长茎叶,现蕾开花。顶部的花往往不能结荚或结荚而不饱满,反而由于消耗养分造成下部落花落荚增多,影响后期荚果充实而延长成熟,所以,后期应采取摘心打尖,可控制徒长,提高抗倒伏能力,减少病虫发生,减少养分消耗,使顶部茎叶的养分转向下部的花荚吸收,以提高结荚率和下部籽粒的饱满度,达到增产的目的。川水地蚕豆主茎花开至10—112层,分枝花开至8—110层时及时打尖,浅山地蚕豆主茎花开至8—110层,分枝花开至4~6层时及时打尖,打尖时只摘除顶部一心一叶即可,以免打尖过多,造成杆空心易霉烂。蚕豆打尖最好要求在晴天早上八点至下午5点进行,打尖的同时进行分行压行,增加田间通风透光。
3.5病虫害防治。豆科作物植株柔嫩多汁,易受病虫为害,必须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赤斑病,轮纹病,锈病是蚕豆作物的主要病害,严重时可减产10—115%。在开花至结荚期,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5公斤,兑水20—130公斤喷施,7—110天再喷一次,可以控制赤斑病、轮纹病以及锈病的蔓延。豆蚜、豆莞青是豆科作物上的主要害虫,在现蕾至结荚期,如发生时,亩用20克的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兑水20—130公斤喷施防治一次即可。
3.6适时收获。蚕豆上下部荚果不同时成熟,必须注意适时收获,收获适期为豆荚有75—180%成熟时,收获时间宜在早上露水未干时进行,收后及时脱粒。蚕豆的收获期大部分豆荚由黄变黑时收即可,收后及时脱粒,以免阴雨霉粒造成损失。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1.1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1.2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1.3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1.4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2、经审核符合标志使用条件的,农产品地理登记证书持有人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标志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
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在农产品或产品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活动。
4、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如实记载地理标志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监督检查,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信誉,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5、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朔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一条处罚。
大通蚕豆补充介绍
历史记载:大通蚕豆历史悠久,据“大通大事记”记载,“公元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在大通北川河两岸等地开垦荒地,挖修渠道,引水灌田,种植……蚕豆……作物”。2、历史传说:有个民间传说,相传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他传谕东海龙王三年内不准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龙王压于泰山之下,并贴符子:“若想重登灵霄殿,金豆开花方可归。”太白金星非常同情龙王的遭遇,托梦给人间说:“只须在二月二日这天,将黄豆炒开花即可!”人们便相约着在这一天炒黄豆,秉香祭拜天地。玉帝闻讯金豆开花了,只好将龙王释放。大通地区由于不种黄豆,所以人们只好炒蚕豆。
地域范围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属省会西宁市辖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祁连山南麓,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东部隔马鞍山与互助土族自治县相邻,西部以娘娘山与湟中、海晏县为界,南接西宁市,北隔大坂山与门源回族自治县相邻。地理位置在东经100°51′—101°56′,北纬36°43′—37°23′之间,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85公里,幅员面积3090平方公里。大通蚕豆在全县20个乡镇内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塔尔镇、新庄镇、城关镇、景阳镇等乡镇,亩产在350-40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480公斤,1993年蚕豆面积达到13万亩,近年来,由于油菜、蔬菜、马铃薯面积的扩大和蚕豆价格低等原因,全县播种面积降到3万亩左右,但大通蚕豆由于高产优质,仍是青海省蚕豆良种和商品蚕豆的主要生产区之一。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大通蚕豆外在感官特征:1.1大通蚕豆籽粒皮薄,煮饪品质好,利于加工芽豆,适宜干炒、膨化、油炸。1.2大通蚕豆籽粒大且饱满均匀,皮色光亮,变色慢,耐贮藏,商品率高。1.3大通蚕豆籽粒无蚕豆象危害,无水锈斑,是各类休闲食品、调味品的理想生产原料。2、内在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大通蚕豆蛋白质含量为≥20%、多糖≥0.5%、钙≥950mg/kg,均高于蚕豆规范值,营养丰富。蚕豆品质规范值、大通蚕豆检测值的对比表(略)。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大通蚕豆”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