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特产莒县绿芦笋介绍
莒县绿芦笋,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莒县光热丰富,水源充足,土层深厚,土质为冲积物土属,出产的莒县绿芦笋具有粗细均匀、颜色嫩绿、包头紧实、营养丰富等特定品质。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莒县绿芦笋”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莒县绿芦笋历史渊源
根据《小店镇志》记载,在20世纪80年代莒县就有栽植绿芦笋的历史。莒县人民发挥地区优势,从绿芦笋的引种、栽培到贮藏加工等一系列生产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980年,莒县开始种植绿芦笋,主要分布在小店、陵阳、洛河、峤山等处乡镇。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莒县先后引进了“冠军”、“UC800”、“强雄巨生”等新品种。
2003年,莒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日照市科技局下达的“绿芦笋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课题,项目实施两年来,通过各项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的研究与推广,建立完善标准化生产基地2667万平方米,新增绿芦笋面积667万平方米,探索出一套绿芦笋标准化生产技术,即选用抗病、高产、优质新品种,科学培育壮苗,标准化施肥,推广密植间伐和大垄双行“品”字形定植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管理。
莒县绿芦笋产品特点
感官特征
莒县绿芦笋具有粗细均匀、颜色嫩绿、包头紧实、营养丰富等特定品质。
内在品质
莒县绿芦笋嫩茎,每100克中蛋白质≥2.5克%,粗纤维≦1.3%,维生素C≥18毫克/100克,硒≥0.006毫克/千克,毫克≥13毫克/100克,钙≥13毫克/100克,钾≥205毫克/100克,素有“蔬菜之王”的美誉。
莒县绿芦笋产地环境
莒县四周山丘环绕,中部平原和洼地交接,天然形成四周高、中间低,南北狭长的长槽地形,沿沭河两岸为冲积平原区。莒县大部分水库、塘坝分布在四周山丘地区,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莒县共有棕壤、褐土、潮土、水稻土和砂姜黑土5个大土类、12个亚类、13个土属、93个土种。域内平原主要分布在且境中部沿沭河及其支流两侧的狭长地带,面积49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5.4%。土层深厚,土质为冲积洪积层,表土多系壤土。地势平坦,坡度小。土壤属河潮土,地下水储量丰富,埋深1-3米。低平洼地全县低平洼地大都分布于莒城周围的城阳、陵阳、浮来山、阎庄、刘家官庄、峤山、招贤、店子集、墩头等乡镇的平原地带,为冲积物土属,面积46.25平方千米,占县内平源面积的9%,占莒县总面积的2.3%。
莒县属淮河流域,境内有沭河和潍河两大水系。其中长10千米以上的有鹤河、小店河等26条主要支流,境内水利条件优越,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量2.25亿立方米,清洁无污染。农田排灌设施配套,水质清澈,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符合莒县绿芦笋生产基地用水水质标准。
莒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适宜。主要特征是:春季温和,风多雨少;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少雨干旱;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全年在作物生长季节,光照充足,热量和降水量都较丰富;但在个别年份,也出现旱涝、低温等灾害性天气。据统计资料显示,莒县多年平均气温12.1℃,全年日照时数2485.6小时,无霜期184天,农耕期280.6天,大于0℃的积温为4664.2℃,大于10℃的积温为4181.8℃,年平均降水量为901.33毫米,多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4.3℃,年平均气压为1004.6百帕,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境内年平均相对湿度72%,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617.9毫米,年平均冻结期为57天,最大冻土深度37厘米,能够满足种植业不同轮作制度生产的需要。
莒县绿芦笋产品荣誉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莒县绿芦笋”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莒县绿芦笋地理标志
莒县绿芦笋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莒县所辖小店镇、峤山镇、阎庄镇、龙山镇、店子集镇、洛河镇、招贤镇、刘官庄镇、陵阳镇、寨里河镇、长岭镇、城阳街道共计12个乡镇(街道)。保护范围地域位于东经118°42′~119°15′,北纬35°21′~35°34′。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要求与特殊内容规定:莒县绿芦笋主产于莒县小店镇,地域分布北至洛河镇,南至小店镇,东至龙山镇,西至刘官庄镇,共涉及12个乡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环境技术条件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性要求:根据莒县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技术条件及市场要求,主要着眼于供需关系,并考虑到绿芦笋的加工、储藏、运输、出口灯性质要求,在原有二代绿芦笋品种基础上,选育引进一批适宜莒县自然条件,具有丰产、质优和抗逆性强等特点的新品种。通过近几年的引种、试验示范,适宜的优良品种主要为:国产杂交一代品种等。
(3)生产过程管理:
①土壤管理:芦笋园的土壤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栽植前深耕改土、生产期陇上培土、春夏秋季中耕松土等措施。
②科学施肥:重点推广冬春行间施用有机肥,亩施5000千克。春季采前、留夏田茎之前及留秋田茎前,三次追肥。追肥以复合肥及生物菌肥为主,并于留茎之后适时进行叶面追肥。
③适时灌溉、及时排涝:芦笋耐旱怕涝,根据其生长特性及降水情况,结合追肥,每年春秋各浇水一次,干旱年份可多浇,保持田间持水量60~70%。夏季降水多时,应注意排涝,以防止死株或造成病害蔓延。
④适期留母茎、适度摘心打顶:莒县绿芦笋生产主要采取春笋和夏笋,全年分两次留母茎,夏母茎宜在5月20日到6月1日间留茎,每墩留2~3株,留茎打顶高度宜在1.2米;秋母茎选留宜在8月底到9月初,每墩留4~5株,留茎打顶高度1.2~1.5米。
⑤病虫害防治: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多采用人工、物理、生物措施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用药次数,充分保护天敌,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杀虫灯、粘虫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农药,生长季节喷药次数控制在8次左右。
⑥产品采割及运输:绿芦笋采割使用刀具在地下1~5厘米处割断嫩茎,一般在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嫩茎长度一般在20~25厘米,采收之后,可在地头进行初步分级,经分级后可用稻草或尼龙绳捆扎,站立于塑料筐内,12小时之内运到加工厂进行加工。
(4)生产记录要求:莒县绿芦笋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肥料、农药使用档案、产销情况记录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质量安全规定
莒县绿芦笋产品安全符合山东省日照市标准:DB3711/T86-2015《绿芦笋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1、包装:莒县绿芦笋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包装上标有“莒县绿芦笋”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其图案。
2、标识:莒县县域内的绿芦笋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莒县绿芦笋”农产品地理标志,需向登记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3、安全检测制度:莒县是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建有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各乡镇均建有食品安全监管服务站,各加工厂家都有质量安全检测室,凡加工出口芦笋从田间到车间到市场均经过层层检测,严格监控,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得使用“莒县绿芦笋”的任何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
莒县绿芦笋补充介绍
近日,莒县绿芦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顺利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并取得使用权,成为日照市继“日照绿茶”“莒县大姜”之后获得的第三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据了解,莒县绿芦笋占全国绿芦笋出口的70%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意味着本来优势就十分明显的莒县绿芦笋将会被更多人所熟知。
价格高莒县绿芦笋比肩猪肉价
5月24日,莒县小店镇金墩三村李召贤说,今年绿芦笋的价格提高了很多,“去年才7元多一斤,现在都10多元钱一斤了。”他告诉记者,金墩三村种植芦笋的农户有1000多户,少的每家有一两亩地 ,多的每家种植了七八亩地 。谈及莒县绿芦笋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会给农户带来哪些好处时,李召贤表示,农民更关注的是收入,“绿芦笋出名了,价格肯定会提高。”
李召贤说,绿芦笋的种植比较麻烦,管理也需要很规范,他们村的农民大部分都加入了村里的胜华农业合作社,合作社是和企业、基地 、农户连接的,会对农民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并且会免费发放一些有机化肥和生物农药,一般一亩地能发到500元的保障费。“绿芦笋作为蔬菜价格太高了,一斤绿芦笋甚至贵过猪肉,一般人不舍得购买,绿芦笋发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居多,大部分都是保鲜绿芦笋。”李召贤说。
规模大150亩基地有30多处
24日,日照恒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春告诉记者,绿芦笋分为春笋和夏笋,春笋一般4月上旬可以开采,今年受气候影响,比去年晚了大约半个月,4月下旬才开采,“夏芦笋要8月份开始采,我的示范区有150亩,今年计划再增加50亩。”记者看到绿芦笋的示范基地被隔离出来,李宏春介绍说,主要是为了防止被周围的田地污染了,周围的小麦等作物会喷洒一些农药,这些农药容易被风吹到绿芦笋的示范区中,引起污染。
“像我这样规模的绿芦笋示范区在莒县有30多处。”李宏春介绍,基地主要是租用农民的土地 ,而种子是1980年从美国引进过来的,种子不能重复使用,绿芦笋要先经过培育,然后定植,“绿芦笋今年定植明年春天就可以采摘了,一般可以活15年~20年,第三年到第十年是高峰期。”
销售好出口量占全国的70%
山东新辰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蒲玲玲介绍说,他们公司绿芦笋示范基地有3000亩,其中莒县500亩主要在小店镇,还有2500亩示范基地在山西。随后,记者穿上工作服,经过一系列消毒进入车间。据蒲经理介绍,目前绿芦笋出口主要以速冻绿芦笋为主。绿芦笋的加工先经过粗加工,进行切割、按长度分机,然后清洗、漂烫,最后速冻包装。
记者在芦笋的包装箱中看到了每个箱子上都有追踪号。品管员杨先生告诉记者,在种植的过程中有农事操作记录 、所用的机械、施用的有机肥料等情况都有记录 。
“现在绿芦笋的出口价格一般一吨可以卖到25000元左右,精笋可以卖到30000元左右。”李宏春表示,他不担心销路问题,绿芦笋在国际上都很认可,莒县也是全国出口绿芦笋的大县。
据悉,目前莒县已建立了30处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已建成的绿芦笋加工企业16家,年加工出口绿芦笋3.1万吨,出口创汇0.68亿美元,成为全国最大绿芦笋出口基地,占全国绿芦笋出口的70%。莒县绿芦笋经加工已出口到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资料 绿芦笋营养价值高
据日照市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师刘军介绍,芦笋生长过程中,笋尖露出地面,经光合作用后呈现绿色,被称为绿芦笋;若加盖土壤不受阳光照射,就保持白色,称为白芦笋,“绿芦笋经过光合作用叶绿素丰富 ,维生素的含量也比较高,吃起来脆而可口,并且营养价值较高,特别是维生素、钙、铁的含量远高于白芦笋。”刘军表示,绿芦笋确实有降血压、软化血管等功效,绿芦笋中含有可膳食纤维,其中的木质素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莒县绿芦笋”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