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特产五味果介绍
五味果 该品为木兰科五味子属多年生藤本植物,8月下旬成熟,果实串状色红透亮,独具爽甜,辛凉,香兼五味而得名,大田,庭院,街道,盆栽均可,大棚栽植还 可错季上市,鲜果效益更佳,亩用苗500株,一次定植可连续受益15-20年。五味果当年栽植次年挂果,三年进入盛果期(常规品种进入盛果期需5年)。
五味果产品介绍
五味果药食兼用,8-9月份成熟,果实鲜红透亮,好像成串葡萄,果味具有甘、辛、凉、麻、香兼五味而称“五味子”,至今药市成交价由原来的每公斤16元,上升到每公斤35元,推广人工栽培五味果药食兼用,势在必行,无味子抗寒、抗旱、耐瘠薄、无病虫害,栽培管理粗放,用种子繁殖苗,第2年进行移植,第3年可开花结果,盛果期亩产干果350-500公斤,按最低价每公斤16元计算,亩可收入5000-8000元,既可以大田栽培,又可以栽在庭院观果观赏和制作盆景。
五味果形态特征
落叶木质藤本,除幼叶背面被柔毛及芽鳞具缘毛外余无毛;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褐色,常起皱纹,片状剥落。叶膜质,宽椭圆形,卵形、倒卵形,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3)5-10(14)厘米,宽(2)3-5(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部边缘具胼胝质的疏浅锯齿,近基部全缘;侧脉每边3-7条,网脉纤细不明显;叶柄长1-4厘米,两侧由于叶基下延成极狭的翅。雄花:花梗长5-25毫米,中部以下具狭卵形、长4-8毫米的苞片,花被片粉白色或粉红色,6-9片,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6-11毫米,宽2-5.5毫米,外面的较狭小;雄蕊长约2毫米,花药长约1.5毫米,无花丝或外3枚雄蕊具极短花丝,药隔凹入或稍凸出钝尖头;雄蕊仅5(6)枚,互相靠贴,直立排列于长约0.5毫米的柱状花托顶端,形成近倒卵圆形的雄蕊群;雌花:花梗长17-38毫米,花被片和雄花相似;雌蕊群近卵圆形,长2-4毫米,心皮17-40,子房卵圆形或卵状椭圆体形,柱头鸡冠状,下端下延成1-3毫米的附属体。聚合果长1.5-8.5厘米,聚合果柄长1.5-6.5厘米;小浆果红色,近球形或倒卵圆形,径6-8毫米,果皮具不明显腺点;种子1-2粒,肾形,长4-5毫米,宽2.5-3毫米,淡褐色,种皮光滑,种脐明显凹入成U形。花期5-7月,果期7-10月。
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Rehd.etWils.常被误认为本种作为中药五味子代用品。除花特征外,本种的叶通常中部以上最宽,叶背侧脉及中脉被柔毛;外果皮具不明显的腺点,种子较大等可以识别。
五味果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沟谷、溪旁、山坡。
五味子喜微酸性腐殖土。野生植株生长在山区的杂木林中、林缘或山沟的灌木丛中,缠绕在其它林木上生长。其耐旱性较差。自然条件下,在肥沃、排水好、湿度均衡适宜的土壤上发育最好。
五味果补充介绍
五味果
云雾山中的五味果当然和它依靠的秦岭主山脉中的五味果一样,味道多杂,特别刺激。
五味果是初秋成熟的野果,它是木本挂果,成珠成串,果实累累,十分繁密。五味果由青绿走向成熟的紫红,引来山里人的采摘。它的果味由酸、甜、苦、涩、麻五味组成,味道特别刺激,吃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五味果具有生津止渴功效,秋日登山,饥渴时摘上几串吃后,精神顿增,兴致更高,是山中提神增劲的好野果。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五味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