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特产石泉蚕丝介绍
石泉蚕丝,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石泉蚕丝,生丝色泽均匀,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呈现“细、圆、匀、坚、净、柔、韧”特性。理化指标:生丝规格 20/22D、纤度偏差≤1.20den、纤度最大偏差≤3.45den、清洁≥97.5分、洁净≥94.0分,均匀二度变化≤3条。
2018年8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长宁苦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石泉蚕丝历史渊源
西汉时期,石泉县是中国蚕桑丝绸生产的重要产区和丝绸外贸商品出口基地;
清朝道光十三年,《石泉县志》中记载了石泉蚕的养殖状况;
1984年,石泉县在池河镇出土汉代古文物“鎏金蚕”。
石泉蚕丝产品特点
石泉蚕丝,生丝色泽均匀,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呈现“细、圆、匀、坚、净、柔、韧”特性。理化指标:生丝规格20/22D、纤度偏差≤1.20den、纤度最大偏差≤3.45den、清洁≥97.5分、洁净≥94.0分,均匀二度变化≤3条。
石泉蚕丝产地环境
石泉蚕丝产自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石泉县境内地形复杂,山峦叠嶂,北高南低,海拔高低悬殊大。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由西向东横贯石泉县,南北重峦叠嶂,中部河流纵横,呈“两山夹一川”之势,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秦岭山高坡陡,南部巴山山势稍缓,多呈浑圆状山脊,中部沿汉江两岸及池河下游,系在第三纪断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串珠式河谷小盆地,俗称“坝子”。
石泉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季雨量少,气候较温和,夏季气温较高,秋季湿润多雨。主要气象资料为:年平均气温14.5℃,年极端最高气温41.4℃,年极端最低气温-10.8℃,年平均气温14.6℃,气温年较差25℃,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0℃,年平均相对湿度73%,年平均降水量873.9毫米,最大冻土深度8厘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适宜种桑养蚕。
石泉蚕丝产品荣誉
2018年8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石泉蚕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0年7月27日,石泉蚕丝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石泉蚕丝地理标志
石泉蚕丝产地范围为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云雾山镇、曾溪镇、中池镇、后柳镇、喜河镇、熨斗镇、两河镇、饶峰镇、池河镇、迎丰镇共11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品种
桑树品种:
(1)品种:农桑14号、强桑一号。
(2)土壤条件:土壤pH值5.5至7.5。
(3)栽植密度:800至1000株每667平方米(亩),低杆树形。
蚕品种:
(1)品种:菁松皓月、华康2号。
(2)饲养时间:春蚕4月30日至5月30日,夏蚕7月10日至8月15日,秋蚕8月25日至9月25日。
(3)蚕室管理:养蚕前7天进行蚕室蚕具消毒,养蚕期间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采用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和方格簇上簇技术。
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混茧→剥茧→选茧→煮茧→缫丝→复摇→整理→检验→成品出厂。
工艺要点:制丝水质pH值8至9。
石泉蚕丝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陕西省石泉县原产地地理标志行政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陕西省原产地地理标志行政部门审核,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石泉蚕丝的检测机构由石泉县原产地地理标志行政部门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石泉蚕丝补充介绍
石泉蚕丝是陕西安康石泉县的特产。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云雾山镇、曾溪镇、中池镇、后柳镇、喜河镇、熨斗镇、两河镇、饶峰镇、池河镇、迎丰镇现辖行政区域
《石泉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石泉蚕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石政函〔2017〕54号
安康市地方标准DB6109/T270.1-13-2017: 《“石泉蚕丝”地理标志产品系列生产技术规程》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石泉蚕丝”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