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特产大荔西瓜介绍
大荔西瓜,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荔西瓜,历史上亦称“同州大西瓜”。汉唐以来,为贡品 。大荔西瓜生产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海拔329—533米,土壤类型以黄绵土、沙质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有利于西瓜种植。大荔西瓜个头大,果实形状圆形或椭圆,瓜瓤艳红,细嫩多汁,沙甜可口 。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大荔西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大荔西瓜历史渊源
大荔西瓜,历史上亦称“同州大西瓜”。汉唐以来,同州西瓜为贡品。
清,熊兆麟《大荔县志》,有大荔西瓜的记载。
1981年后,大荔县加强西瓜的技术指导,培训技术力量,进行品种更新,先后引进新澄杂交一代、早花、湘蜜、中育等27年良种。并采塑料薄膜进行地面覆盖,把成熟期提前一个多月。
1984年,大荔县又引进新红宝、优红、郑杂等品种,面积发展到10多万亩,种植地区由洛南发展到洛惠灌区。
大荔西瓜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大荔西瓜个头大,果实形状圆形或椭圆,瓜瓤艳红,细嫩多汁,沙甜可口。
营养价值
大荔西瓜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含糖量较高,一般为5—12%。
种植品种
大荔县种植的优质西瓜品种有“绿宝八号”、“西农8号”、“新红宝868”、“早冠龙”、“卡奇“等大果型有籽西瓜和“黑密2号”、“黑骏马”、“黑元帅”等中果型无籽西瓜达20多个品种,引进“小兰”、“黑美人”、“金美人”、“早春红玉”等小果型早熟礼品西瓜10多个品种。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云:西瓜“清烦止渴、解暑热,宽中下气、利小便。”中医认为西瓜是天然的“白虎汤”,对口渴咽干、口舌生疮、小便赤黄、大便甘结等热性病有很好的疗效。难怪人们都以暑天食西瓜为快。
大荔西瓜产地环境
大荔地史屡经地堑断裂,湖、河交替沉积、深切,构成今日北高南低,依次下降,地面趋向渭、洛倾斜,台、阶、沙、滩,多级格局的地貌特征。
大荔西瓜生产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海拔329—533米,土壤类型以黄绵土、沙质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且透气性、排水性能好,是中国唯一具备西瓜生产七项指标的地区,所处纬度、海拔高度、土壤厚度有利于西瓜种植。
大荔西瓜产品荣誉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大荔西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大荔西瓜地理标志
大荔西瓜生产区域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3′—110°19′,北纬34°36′—35°02′。主要涉及下寨、羌白、埝桥、城关、许庄、冯村、官池、苏村、韦林、两宜、高明、范家、平民、赵渡、朝邑等15个乡镇。
特定生产方式
大荔西瓜生产过程中采用培肥地力、嫁接育苗、大苗定植、设施栽培、2—3蔓枝整枝、科学防治病虫害、适期采收等配套技术,以及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品牌化营销战略,使其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其中嫁接苗栽培和培肥地力最为关健。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大荔西瓜产地环境符合NY5110-2002《无公害食品:西瓜产地环境条件》、生产管理过程严格遵照NY5111-2002《无公害食品:西瓜生产技术规程》。农残检测超标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了生理、产品标准符合NY5109-2002《无公害食品西瓜》。
(1)大荔西瓜的生产经营者在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前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交使用申请书、生产经营者资质证明、生产经营计划和相应质量控制措施、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书面承诺以及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和材料。
(2)经审核符合标志使用条件的,大荔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标志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
(3)大荔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在农产品或者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活动。
(4)大荔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要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如实记载地理标志使用情况,并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
(5)大荔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需保存五年,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不得超范围使用经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荔西瓜补充介绍
渭南大荔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境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种植西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属栽培西瓜的最佳优生区。大荔群众历来就有种植西瓜的作务习惯。长期以来,西瓜成为全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之一,同州西瓜闻名遐迩,久负盛名。近两年来,随着西瓜品种结构的调优和种植模式的转变,全县西瓜种植规模持续扩张,呈现出抢季节以早取胜、创品牌以优取胜和出新招以特取胜的竞争态势,西瓜产业一路走红,实现了产销两旺。
大荔西瓜果实呈圆球形或椭圆形;果皮颜色有绿色、黑色、深浅绿色相间条纹的花皮;瓜瓤艳红,细嫩多汁,沙甜可口。
内在品质
大荔西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A、B1、B2、C,葡萄糖、蔗糖、果糖、苹果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等;其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较高,瓤肉含糖量一般为5%~12%,堪称瓜中之王。
产地自然环境
大荔西瓜生产区域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北依镰山,南傍渭水,黄河临东,洛水贯中,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海拔329~533米,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唯一具备西瓜生产七项指标的地区;特别是三河交汇形成的独特黄绵土与沙壤土土质,有机质含量丰富,且透气性、排水性能好,更为大荔西瓜生产提供了德天都厚的优越条件。
地域保护范围
大荔西瓜区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09°43′~110°19′,北纬34°36′~35°02′,主要涉及下寨、羌白、埝桥、城关、许庄、冯村、官池、苏村、韦林、两宜、高明、范家、平民、赵渡、朝邑等15个乡镇。总面积1万公顷,年产量42万吨。
特有种植方法
大荔西瓜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标准进行生产,保留两年的田间记录档案。种植上采用培肥地力、嫁接育苗、大苗定植、塑料薄膜地面覆盖、设施栽培、2~3蔓整枝、科学防治病虫害、适期采收等配套技术,以及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品牌化营销战略,使其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其中嫁接育苗栽培和培肥地力是大荔西瓜最为关健的栽培技术。
历史上的“同州三白”
大荔西瓜,当地在历史上俗称“同州大西瓜”,以个头儿大而闻名。一般十五斤起码,二十斤一般,素有“大如笸箩小,小若牛头大,粗细像盆口,长短似枕头,竖起来,能和小娃比高低,平放下,能与竹笼赛大小”的美誉。据《大荔县志》载:“西瓜出沙苑,味甘美,甲于秦中。其尤美者,皮白、瓤白、籽白,呼为‘三白瓜’。远及数百里外,无不尊‘同州三白’者”。
发扬传统丰富内涵
上世纪50年代,同州大西瓜,仍驰名省内外,60至70年代,栽培面积随粮食生产的变化,几起几落。1981年后,大荔县重视西瓜的技术指导,培训技术力量,采取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成熟期提前一个多月。先后引进新澄、早花、湘密、中育等20多个品种,丰富了大荔西瓜的内涵。近年来,瓜农采用保护地、间作、大中拱棚等多种栽培模式,摒弃传统的大型品种,先后引进景新、会龙、金钟冠龙、新红宝等中型品种,使品种结构更符合市场的需求,使“大荔西瓜”的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大荔西瓜
地域范围
大荔西瓜生产区域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3′-110°19′,北纬34°36′-35°02′。主要涉及下寨、羌白、埝桥、城关、许庄、冯村、官池、苏村、韦林、两宜、高明、范家、平民、赵渡、朝邑等15个乡镇。总面积15万亩,年产量4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大荔西瓜个头大,一般十五斤起码,二十斤一般;“大如笸箩小,小若牛头大,粗细像盆口,长短似枕头,竖起来,能和小娃比高低,平放下,能与竹笼赛大小”;果实形状圆形或椭圆,瓜瓤艳红,细嫩多汁,沙甜可口。 2、内在品质指标:大荔西瓜营养丰富,堪称瓜中之王,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含糖量较高,一般为5-12%。 3、安全要求:大荔西瓜产地环境符合NY5110-2002《无公害食品:西瓜产地环境条件》、生产管理过程严格遵照NY5111-2002《无公害食品:西瓜生产技术规程》。农残检测超标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了生理、产品标准符合NY5109-2002《无公害食品西瓜》。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大荔西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