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特产早酥梨介绍
早酥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新品种。母本为苹果梨,父本为身不知梨。1956年杂交,1969年命名。生长势极强,幼树新梢常达1米以上。芽萌发力强,成枝力弱。除极寒地区外均可栽培。
早酥梨形态特征
果实多呈卵圆形或长卵形,平均单果重约250克,大者可达700克;果皮黄绿或绿黄色,果面光滑,有光泽,并具棱状突起,果皮薄而脆;果点小,不明显;果心较小;果肉白色,质细,酥脆爽口,石细胞少,汁特多,味甜稍淡,含可溶性固形物11%-14%,可溶性糖7.23%,可滴定酸0.28%,维生素C3.70毫克/百克,品质上。树势强,萌芽率84.84%,一般剪口下抽生1-2条长枝。定植后3年即开始结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占91%,中果枝6%,腋花芽3%。连续结果能力强,丰产、稳产。8月16日果实成熟。果实发育天数94天,营养生长天数为209天。在某些地区,果肉出现缺硼引起的小块木栓化组织。
树姿半开张,树冠中等大,呈圆锥形。枝条较稀疏,骨干枝灰褐色新梢紫红色,嫩梢部有茸毛。叶片大,卵圆形,浓绿色,革质而厚;叶缘波浪形,锯齿较粗、刺芒状。花芽大,椭圆形;叶芽贴附着生。每花序7-9朵花。
早酥梨生长环境
除极寒地区外均可栽培。
早酥梨补充介绍
一、基本特性
早酥梨属早熟类梨。果实多呈卵圆形或长卵形,各地表现有所不同。果实大,平均单果重250克左右,大者可达475克。纵径8.4厘米,横径7.5厘米。果皮黄绿或绿黄色,果面平滑,有光泽,具棱状突起,果皮薄而脆,果点小,不太明显。果梗平均长4.01厘米,粗3.7毫米;梗洼浅而狭,有棱沟。萼片宿存,中等大,直立,半开张;萼洼中深,中广,有肋状突起。果心中等大,5心室。果肉白色,肉质细,酥脆爽口,石细胞少,汁液特多,味淡甜,一般含可溶性固形物11%~14.6%,含可溶性糖8.2%,可滴定酸0.25%,维生素C3.10毫克/100克;去皮硬度7.2千克/平方厘米,不去皮硬8.1千克/平方厘米。室温下可贮放1个月左右。为鲜食制罐兼用的优良品种。
二、全市梨生产情况
全市水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290.87万亩,总产265.37万吨,梨种植面积16.24万亩,产量21.29万吨,优果率达70%。优质梨果在我市主要分布在礼泉、乾县、彬县、泾阳、秦都等县区。主要水果品种有:早酥梨、梨枣、三水梨、砀山酥梨、水晶梨。
全市早酥梨种植面积约7万亩,产量6万吨。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早酥梨”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