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特产牛滩生姜介绍
牛滩生姜,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牛滩生姜外皮光滑,呈现乳白色至淡黄色,嫩茎芽尖有3-5个鳞片,嫩芽粉红色,比较粗壮,姜块呈佛手状形态。理化指标:水分≥87%,纤维素≤1%,钾≥320毫克/100克,钙≥25毫克/100克,维生素A≥20毫克/100克,维生素C≥3.0毫克/100克,胡萝卜素≥120毫克/100克。
2017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牛滩生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牛滩生姜历史渊源
清朝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泸州志》记载“四月种姜,9月取姜”;
1935年,《泸县志》记载“牛滩之姜,为县中特产”;
2012年起,牛滩镇建成生姜种植基地。
牛滩生姜产品特点
牛滩生姜外皮光滑,呈现乳白色至淡黄色,嫩茎芽尖有3-5个鳞片,嫩芽粉红色,比较粗壮,姜块呈佛手状形态。理化指标:水分≥87%,纤维素≤1%,钾≥320毫克/100克,钙≥25毫克/100克,维生素A≥20毫克/100克,维生素C≥3.0毫克/100克,胡萝卜素≥120毫克/100克。
牛滩生姜产地环境
牛滩生姜产自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泸县境内地貌有低山深丘、中丘中窄谷、浅丘宽谷、河谷阶地四种形态,分别占幅员面积的7%、27%、60.5%和5.5%。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泸县辖区内土壤类型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四个土壤类型。其中水稻土占耕地面积的83%,土壤肥沃,适宜性强;全年平均气温18.1oC,极端最高气温38.2oC,极端最低气温0.7℃。全年降水1179.4毫米。全年日照时数950.3小时,适宜种植生姜。
牛滩生姜产品荣誉
2017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牛滩生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牛滩生姜地理标志
牛滩生姜产地范围为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福集镇、嘉明镇、得胜镇、牛滩镇、潮河镇、天兴镇、海潮镇现辖行政辖区域。
品种
牛滩生姜地方品种。
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220-700米;土壤有机质含量1%-2%,土壤pH值6.5-7,土壤类型包括水稻土、紫色土、潮土、黄壤四个类型。
栽培技术
催芽:姜种选择健壮饱满、无病虫害姜块。
栽植:栽植时间3月上中旬,栽植密度≤5000窝/亩。
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施肥量:有机肥≥1500千克/亩,尿素10-20千克/亩,硫酸钾5-10千克/亩,过磷酸钙20-30千克/亩。基肥施量占全年施量的60-70%,分期追肥。
浇水、中耕培土:在定植后适当浇水1次,其它时间视天气情况而定;前期每隔10-15天进行一次浅锄,多在雨后,保持土壤透气性,防止板结,到株高40-50厘米时,开始培土,将行间的土培向种植沟。
盖遮阳网: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用黑色遮阳网遮阴。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采收
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可采到10月底,用高压水将表面泥土洗净,忌伤表皮,避免人工洗刷导致姜块变色。
牛滩生姜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泸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牛滩生姜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牛滩生姜补充介绍
牛滩生姜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福集镇、嘉明镇、得胜镇、牛滩镇、潮河镇、天兴镇、海潮镇现辖行政辖区域
《泸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牛滩生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泸县府函〔2016〕168号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0521/T002-2016《牛滩生姜种植技术规范》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牛滩生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