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屯特产补血草介绍
补血草(学名:Limonium sinense (Girard) Kuntze),别称:补血草(福建)海赤芍(福建),鲂仔草(台湾),白花玉钱香(广东),海菠菜、海蔓(山东),海蔓荆(河北),匙叶草(种子植物名称),华蔓荆(指示植物),盐云草(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匙叶矶松(东北植物检索表),中华补血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中国滨海各省区;生在沿海潮湿盐土或砂土上。越南也有。
根或全草民间药用,有收敛、止血、利水的作用因其花朵细小,干膜质,色彩淡雅,观赏时期长,与满天星一样,是重要的配花材料,俗称“勿忘我”。除作鲜切花外,还可制成自然干花,用途更为广泛。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补血草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全株(除萼外)无毛。
叶基生,淡绿色或灰绿色,倒卵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12(22)厘米,宽0.4-2.5(4)厘米,先端通常钝或急尖,下部渐狭成扁平的叶柄,多数,排列成莲座状。花轴上部多次分枝;花集合成短而密的小穗,集生于花轴分枝顶端,小穗茎生叶退化为鳞片状,棕褐色,边缘呈白色膜质。
花序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轴通常3-5(10)枚,上升或直立,具4个棱角或沟棱,常由中部以上作数回分枝,末级小枝二棱形;不育枝少,位于分枝的下部或分叉处,通常简单;穗状花序有柄至无柄,排列于花序分枝的上部至顶端,由2-6(11)个小穗组成;小穗含2-3(4)花,被第一内苞包裹的1-2花常迟放或不开放;外苞长约2-2.5毫米,卵形,第一内苞长5-5.5毫米;萼长5-6(7)0毫米,漏斗状,萼筒直径约1毫米,下半部或全部沿脉被长毛,萼檐白色,宽2-2.5毫米(接近萼的中部),开张幅径3.5-4.5毫米,裂片宽短而先端通常钝或急尖,有时微有短尖,常有间生裂片,脉伸至裂片下方而消失,沿脉有或无微柔毛;花冠黄色。花瓣5,蓝紫色;雄蕊5;雌蕊子房上位,花柱5,柱头丝状。
果实倒卵形,黄褐色。花期在北方7(上旬)-11(中旬)月,在南方4-12月。
补血草主要价值
补血草可作观赏用。因其花朵细小,干膜质,色彩淡雅,观赏时期长,与满天星一样,是重要的配花材料。除作鲜切花外,还可制成自然干花,用途更为广泛。
根或全草民间药用,有收敛、止血、利水的作用。
性味苦;微咸;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解毒。主湿热便血;脱肛;血淋;月经过多,白带;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或用至6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水煎坐浴。
各家论述《新疆中草药手册》:止血散瘀。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宫颈癌及其他出血。
补血草补充介绍
补血草
在奎屯野外山坡上,每到夏季的时候,远远望去,满山遍野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这就是补血草。别名黄花矶松、金匙叶草据古医书记载,它还有要用价值,具有止痛,消炎,补血。用于神经痛,月经量少,耳鸣,乳汁不足,感冒;外用治牙痛及疮疖痈肿等症。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补血草”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