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河特产滇皂荚介绍
滇皂荚(学名:Gleditsia japonica Miq. var.delavayi(Franch.) L.C.L.)是豆科皂荚属植物,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达25米;小枝紫褐色或脱皮后呈灰绿色,微有棱,具分散的白色皮孔,光滑无毛。叶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具羽片2-6对),长11-25厘米。花黄绿色,组成穗状花序;花序腋生或顶生,被短柔毛,雄花序长8-20厘米,雌花序长7-8(9)厘米。荚果带形,扁平,长30-54毫米,宽4.5-7厘米,不规则旋扭或弯曲作镰刀状;种子多数,椭圆形,深棕色,光滑。花期4-6月;果期6-11月。
分布于中国云南和贵州。生长于海拔1200-2500米的山坡林中或路边村旁。
滇皂荚木材较坚实,心材红褐色,边材淡黄褐色,供建筑、家具及农具用。荚果煎汁用于代皂洗涤。外胚乳含丰富多糖,胶质半透明,加热膨胀,俗称皂仁,为宴会甜食佳品。入药,有祛痰、利尿之效。
滇皂荚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达25米;小枝紫褐色或脱皮后呈灰绿色,微有棱,具分散的白色皮孔,光滑无毛;刺略扁,粗壮,紫褐色至棕黑色,常分枝,长2-15.5厘米。叶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具羽片2-6对),长11-25厘米;小叶3-10对,纸质至厚纸质,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2-7(90)厘米,宽1-3(4)厘米(二回羽状复叶的小叶显著小于一回羽状复叶的小叶),先端圆钝,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微偏斜,全缘或具波状疏圆齿,上面被短柔毛或无毛,微粗糙,有时有光泽,下面基部及中脉被微柔毛,老时毛脱落;网脉不明显;小叶柄极短。
花黄绿色,组成穗状花序;花序腋生或顶生,被短柔毛,雄花序长8-20厘米,雌花序长7-8(9)厘米;雄花:直径5-6毫米;花托长1.5毫米,深棕色,外面密被褐色短柔毛;萼片3-4,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两面均被柔毛;花瓣4,椭圆形,长约2毫米,被柔毛;雄蕊6-8(9);雌花:直径5-6毫米;花托长约2毫米;萼片和花瓣均为4-5形状与雄花的相似,长约3毫米,两面密被柔毛;不育雄蕊4-8;子房无毛,花柱短,下弯,柱头膨大,2裂;胚珠多数。荚果带形,扁平,长30-54毫米,宽4.5-7厘米,不规则旋扭或弯曲作镰刀状,先端具长5-15毫米的喙,果颈长1.5-3.5(5)厘米,果瓣革质,棕色或棕黑色,常具泡状隆起,无毛,有光泽;种子多数,椭圆形,长9-10毫米,宽5-7毫米,深棕色,光滑。花期4-6月;果期6-11月。
滇皂荚主要价值
滇皂荚木材较坚实,心材红褐色,边材淡黄褐色,供建筑、家具及农具用。荚果煎汁用于代皂洗涤。外胚乳含丰富多糖,胶质半透明,加热膨胀,俗称皂仁,为宴会甜食佳品。入药,有祛痰、利尿之效。
滇皂荚繁殖方法
应选择地形开阔,背风向阳,土壤肥力较高,生长迅速,体形高大;树干通直圆满,木材纹理通直;树冠均匀对称,侧枝较多;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种子饱满、连续挂果10-25年的滇皂荚做为母树,10月底进行采收,采摘靠近树干中部的窄型紫荚种子,采摘后要把种子摊开、暴晒、晒干。先把皂荚四边剪去,不能机械伤害,留子粒相连的中间饱满皂荚做种,要做到当年采收当年育苗。
育苗地选择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方,进行精细整地,然后翻土,暴晒,喷洒30%的辛硫磷100倍稀释液,盖上薄膜3-5天,杀死地下害虫,如蛴螬,小地老虎,非洲蝼蛄和红蚂蚁等。然后每公顷用4500-7500千克的细有机肥与草木灰,细土搅拌均匀筑成平床或高床。
12月份进行播种,播种时采用条播,播种前用20%的多菌灵1000-1500倍稀释浸泡24小时消毒,再用水浸泡40-50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软化种皮,待种皮破裂后,再播种。播种后覆盖细土1-2厘米,盖土后要进行一次振压,振压后用稻草或麦杆覆盖,然后浇水。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播种结束后,搭荫棚,以利保护日后幼苗出土,荫棚高度不超过30厘米.幼苗刚出土不整齐,所以幼苗出土期间不能中耕松土,只能用手耙轻轻疏松表土,以免损伤还未出土的幼芽。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打尖,促进分枝增粗。6-8月份苗木生长快,要适时适量灌溉和追肥,同时注重防治蚜虫。7月份定植时苗木高可达20厘米以上。
滇皂荚补充介绍
滇皂荚
梁河县种植滇皂荚已有上百年历史,种植最早、保存最多、效益最好要数以大勐藏寨子为中心的方圆50公里地盘,此地出产中国唯一可以食用的单荚皂角米,超过50公里就种不出可以食用的皂角米,大自然创造出的精美食材对气候环境总是惊人的挑剔。金秋八月,放眼望去整个地区都被一片绿荫笼罩着,房前屋后,高大的皂荚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皂荚,有的树枝都已经被压弯。据统计,梁河县现保存滇皂荚面积5700亩,年产鲜荚460吨,20—26斤鲜荚可产1斤干皂角米,皂角米产量可达6.5吨,产值可达700万元,现已推出众多自主经营的品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一度飙升到每公斤600多元,礼盒装到880元/公斤。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滇皂荚”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