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特产芒市石斛介绍
芒市石斛,云南省芒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石斛性平、味甘、淡微苦、微寒,归胃、肺、肾经。主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劳虚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芒市以其自然气候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盆坝边缘的丘陵缓坡冬春有300~700m厚度的逆温层,丰富的热量、丰沛的雨量、充足的阳光以及茂密的森林和清新的空气,造就了“芒市石斛”特色鲜明、质地优良;质量好,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的特点。“芒市石斛”源于纯净的自然。
2013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芒市石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芒市石斛历史溯源
20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药用记载,千年以来它一直和灵芝、人参、冬虫夏草等被列为上品中药,成为“九仙草”之一,又因其滋阴补虚效果显著,被列为九大仙草之首位。
芒市最早种植铁皮石斛是从1999年开始.当时林业局的科技人员开始做石斛仿野生栽培试验。一些喜欢兰花的居民,也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上一些石斛,既作药食两用又作观赏。这些早期的探索和实践为芒市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2000年开始出现不等规模的大棚种植.2008年芒市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和产值大幅提升。是当地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的分界点,从此铁皮石斛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芒市石斛产品特点
石斛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铁皮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成书于一千多年前的道家医学经典《道藏》将铁皮石斛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铁皮石斛“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益智除惊,轻身延年”;民间称其为“救命仙草”。
石斛性平、味甘、淡微苦、微寒,归胃、肺、肾经。主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劳虚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
芒市石斛产地环境
云南省芒市的自然气候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盆坝边缘的丘陵缓坡冬春有300~700米厚度的逆温层,丰富的热量、丰沛的雨量、充足的阳光以及茂密的森林和清新的空气,造就了“芒市石斛”百花齐放,品种众多;特色鲜明、质地优良;质量好,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的特点。“芒市石斛”源于纯净的自然,凝结了浓厚的历史情结,盘点秀丽的山川,其名首当其冲,芒市作为“中国石斛之乡”早已享誉四方。
芒市石斛产品荣誉
2011年芒市被云南省科技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云药之乡”称号。
2012年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石斛之乡”的荣誉称号及牌匾。
2013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芒市石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芒市石斛地理标志
芒市石斛产地范围为云南省芒市现辖行政区域。
一、种源
铁皮石斛,齿瓣石斛,兜唇石斛。
二、栽培环境
产地范围内海拔900米至1900米,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年平均气温19.5℃,无霜期≥300天,年日照时数≥1900小时。
三、栽培管理
⒈基质:基质成份为树皮、锯木屑等有机材质,pH值6.5至7.0,有机质含量≥10%,水分含量30%至40%,
⒉育苗:采用扦插无性繁殖或采集石斛硕果经组培进行有性繁殖育苗。
⒊移栽:3月下旬至6月下旬,温度≥12℃,进行组培苗或扦插苗移栽。种植为株距8厘米至10厘米、行距15厘米至20厘米。
⒋田间管理:
⑴遮荫:荫蔽度65%至85%。
⑵施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500千克至700千克。
⑶水分:生长期基质湿度在30%至40%、空气相对湿度在60%至80%,收获前15d停止喷水。
⒌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⒈采收:11月至翌年3月采收。采收分采摘当年生白条和全草采收两种。
⒉加工:
⑴鲜品:白条采收后,除去杂质,减去须根。
⑵干品:白条或全草通过除杂、清洗后,切段,60℃以下低温烘干或采取传统方法加工成枫斗产品。
五、质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
⑴鲜品:
①铁皮石斛:节明显,有黑环。叶鞘包裹的鲜条多呈叶鞘的颜色,拨开叶鞘,茎多呈绿色或呈紫色,节间色较深。外表无气味或带青草气味。味道淡或微甜,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无渣。
②齿瓣石斛:表面黄绿色带紫斑点或条纹,老熟时叶鞘呈银灰色,节间裸露部分呈紫色,具有青草香气,味道淡或微甜,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嚼后有少量纤维。
③兜唇石斛:表面绿色或黄绿色,略具青草香气,味淡或微酸、苦,嚼之初有粘滑感,嚼后有纤维。
⑵干品:
①铁皮石斛:表面暗黄绿色或金黄绿色,有细纵皱纹,节明显。质坚实,略韧,不易折断。气微,味淡,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无渣或渣少。
②齿瓣石斛:表面有细纵皱纹,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嚼之初有黏滞感,无渣或渣少。
③兜唇石斛:绕紧密,颗粒均匀整齐,多数可见3至5个旋环。
⒉理化指标:
⑴铁皮石斛:鲜品水分≤85%,干品水分≤12%。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25%(以葡萄糖计)。
⑵齿瓣石斛:鲜品水分≤85%,干品水分≤12%。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12%(以葡萄糖计)。
⑶兜唇石斛:鲜品水分≤88%,干品水分≤14%。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8%(以葡萄糖计)。
⒊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芒市石斛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云南省芒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芒市石斛的检测机构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芒市石斛补充介绍
芒市石斛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齿瓣石斛(D. devonianum Paxt.),兜唇石斛(D. aphyllum (Roxb.) C.E.Fisch.)。
二、栽培环境
产地范围内海拔900m至1900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年平均气温19.5℃,无霜期≥300天,年日照时数≥1900小时。
三、栽培管理
1.基质:基质成份为树皮、锯木屑等有机材质,pH值6.5至7.0,有机质含量≥10%,水分含量30%至40%,
2.育苗:采用扦插无性繁殖或采集石斛硕果经组培进行有性繁殖育苗。
3.移栽:3月下旬至6月下旬,温度≥12℃,进行组培苗或扦插苗移栽。种植为株距8cm至10cm、行距15cm至20cm。
4.田间管理: (1)遮荫:荫蔽度65%至85%。
(2)施肥:每667m2(亩)施腐熟有机肥500kg至700kg。
(3)水分:生长期基质湿度在30%至40%、空气相对湿度在60%至80%,收获前15d停止喷水。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11月至翌年3月采收。采收分采摘当年生白条和全草采收两种。
2.加工: (1)鲜品:白条采收后,除去杂质,减去须根。
(2)干品:白条或全草通过除杂、清洗后,切段,60℃以下低温烘干或采取传统方法加工成枫斗产品。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鲜品: ①铁皮石斛:节明显,有黑环。叶鞘包裹的鲜条多呈叶鞘的颜色,拨开叶鞘,茎多呈绿色或呈紫色,节间色较深。外表无气味或带青草气味。味道淡或微甜,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无渣。
②齿瓣石斛:表面黄绿色带紫斑点或条纹,老熟时叶鞘呈银灰色,节间裸露部分呈紫色,具有青草香气,味道淡或微甜,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嚼后有少量纤维。
③兜唇石斛:表面绿色或黄绿色,略具青草香气,味淡或微酸、苦,嚼之初有粘滑感,嚼后有纤维。
(2)干品: ①铁皮石斛:表面暗黄绿色或金黄绿色,有细纵皱纹,节明显。质坚实,略韧,不易折断。气微,味淡,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无渣或渣少。
②齿瓣石斛:表面有细纵皱纹,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嚼之初有黏滞感,无渣或渣少。
③兜唇石斛:绕紧密,颗粒均匀整齐,多数可见3至5个旋环。
2.理化指标: (1)铁皮石斛:鲜品水分≤85%,干品水分≤12%。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25%(以葡萄糖计)。
(2)齿瓣石斛:鲜品水分≤85%,干品水分≤12%。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12%(以葡萄糖计)。
(3)兜唇石斛:鲜品水分≤88%,干品水分≤14%。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8%(以葡萄糖计)。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芒市石斛 云南省芒市现辖行政区域 《芒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芒市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批复》,芒政复〔2012〕52号 芒市林业局 芒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芒市石斛标准(试行草案)》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芒市石斛”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