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特产

龙竹

龙竹特产照片

金平特产龙竹介绍

禾本科植物

龙竹(学名:Dendrocalamus giganteus Munro.)是禾本科、牡竹属 植物。直立,梢端下垂或长下垂,节处不隆起;幼时在外表被有白蜡粉;竿分枝习性高,每节分多枝,主枝常不发达。竿箨早落;箨鞘大形,厚革质,鲜时带紫色,全缘,背面贴生暗褐色刺毛;箨耳与下延之箨片基部相连,多少有些外翻,以后易脱落;箨舌显著,边缘有短齿状裂刻;箨片外翻,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表面幼时生有微毛,先端钝圆,并具毛茸,略呈羽毛状。

该种在中国云南东南至西南部各地均有分布,台湾也有栽培。国外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各国家都有栽培。

该种是牡竹属中栽培最广泛的,中国滇西南可能是它的自然分布区。 。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类之一,可为良好的建筑和篾用竹材。其笋味苦,不宜蔬食,但加工漂洗和蒸煮后能制作笋丝和笋干,其色泽淡黄,颇受人们欢迎。

龙竹形态特征

竿高20-30米,直径20-30厘米,直立,梢端下垂或长下垂,节处不隆起;节间长30-45厘米,壁厚1-3厘米,箨舌显著,高6-12毫米,边缘有短齿状裂刻;箨片外翻,卵状披针形,长13-38厘米,其基部约占箨鞘顶端的4/5。

末级小枝具5-15叶,叶鞘无毛;叶耳无;叶舌隆起,高1-3毫米,边缘具不整齐的齿裂;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大小变异较大,最长者可达45厘米,宽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表面幼时生有微毛,次脉8-18对,再次脉约为6条,小横脉尚明显,叶缘具小锯齿而极粗糙;叶柄长5-10毫米。

花枝无叶,大型圆锥状,各节有4-12(-25)枚假小穗簇生;末级花枝的节间长1.2-1.5厘米,节下方被白粉,此外全生有锈色柔毛;小穗长1-1.5厘米,宽3-4毫米,干时呈紫色,先端渐尖,基部托以1-2片苞片,具腋芽或上方的一片无芽,小穗共含5-8朵小花,最上方一小花不孕,成熟后在诸小花之间并不彼此疏离;颖2片,长3-4毫米;外稃广卵形,长约1厘米,其宽大于长(1厘米),具多脉(共约25条),背面和边缘均略具微毛,先端微具小尖头;内稃长与外稃相等,背部具2脊,两脊间宽2.5毫米,具2脉,脊外至边缘还各有一脉,脊上密生纤毛,先端钝或稍凹(最上方小花的则无脊无毛);鳞被不存在;花丝长约1厘米,花药长6.5毫米,先端以药隔伸出而渐尖;雌蕊全长为1厘米,全体被短柔毛,子房卵形,花柱甚长,柱头单一,弯曲而带紫色。果实长圆形,长7-8毫米,先端钝圆,并具毛茸,略呈羽毛状。

龙竹主要价值

龙竹为世界上最大的竹类之一,可为良好的建筑和篾用竹材。其笋味苦,不宜蔬食,但加工漂洗和蒸煮后能制作笋丝和笋干(商品称为“玉兰片”),其色泽淡黄,颇受人们欢迎。

龙竹生长环境

龙竹为暖热性喜温怕寒竹种,有一定的抗干旱耐瘠薄能力。龙竹要求的气候条件为年均温>17℃,>10℃积温为5500℃以上。在各种母岩发育而成的酸性土壤(pH5.0-7.0)上都能良好地生长。海拔1800米以下范围内生长最好。

龙竹繁殖方法

龙竹截秆移蔸

取苗季节:最好在发笋前期的2-4月,不伤竹蔸笋芽,但需进行圃地假植遮阳管理至雨季定植,当年发笋量大;5-6月取苗,容易伤及竹蔸笋芽;现取现植,当年发笋量相对小一些。

母竹选择及取苗方法:选取1-2年生竹秆,根据需要长度截秆,然后在竹蔸周边约50厘米范围内开沟去土,待竹蔸全部露出时,根据竹蔸生长位置及方位,用锋利的工具将其连接的轴分开,取出竹蔸,在竹秆最上一节塞泥巴,塑料膜包扎。蔸苗要求竹蔸无撕裂,芽眼完整无损。此法取苗不易,运输成本高。

定植方法:定植时将竹秆直立于穴中,竹秆要端正,分层填土,使竹蔸的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踏实,覆土高出地面5厘米,呈平盘形,然后灌定根水(以土壤完全湿润为准)。整个栽竹过程中做到:深挖塘、浅栽竹、紧壅土、多浇水。

龙竹培育地苗

圃地选择及制作:选择交通便利、适宜竹子种植区域内土层深厚、沙壤、临近水源的地块为竹子育苗地,苗床长度、宽度根据需要确定。

育苗季节:根据龙竹生物学特性,选择3-4月育苗。育苗方式及竹苗要求:采用埋秆、埋节、扦插(秆枝连体扦插即主枝与竹秆不分裂的扦插、主枝扦插)或种子繁殖的方式培育竹苗,造林用竹苗要求每丛1-2年生竹秆地径1厘米以上,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蔸芽饱满。埋秆、埋节、扦插育苗,对母竹选择的要求是:具有主枝的2-3年生的竹秆节段,主枝细的竹梢不用。埋秆、埋节、扦插的截秆方法:在砍伐竹秆时可距地面1·5-2·5米处截断,并截去主枝细的竹梢,主枝保留2-3节短截,修去盘枝,根据苗床的宽度锯(或砍)断竹秆,在垂直主枝方向的竹节中央用利刀砍一孔口;根据埋节、扦插的要求,将竹秆锯(或砍)成双节段或单节段,双节段的节两端应保留2-3厘米,在垂直主枝方向的竹节中央用利刀砍一孔口;单节段主枝节下应保留1-2厘米。

育苗方法:

埋秆、埋节育苗法在苗床上挖20厘米深,30厘米宽的育苗沟,育苗沟行距40厘米,将竹秆或竹节平放入育苗沟中,孔口向上,向孔内灌满水,然后覆土,覆土厚度5厘米,覆土时保持苗床平整,最后苗床浇透水。以后进入常规管理。此法育苗时省工,但取苗时断秆麻烦。

秆枝连体扦插育苗方法在苗床上挖15厘米深、20厘米宽的育苗沟,育苗沟行距40厘米,将带有主枝的单节段竹节按45°角倾斜放入育苗沟,主枝蔸部靠左或靠右贴土,株距15-20厘米,覆土时保持苗床平整,竹节内灌满水,然后苗床浇透水,露天扦插应采用遮荫网苗床遮荫或苗床覆盖稻草、松毛等覆盖物保湿,以后进入常规管理。此法育苗时截节麻烦,但取苗容易,单位产苗量高。

主枝扦插育苗法在2-3年生的竹秆上选取生长健壮并充分木质化的主枝(枝粗10厘米以上),留20-30厘米截断主枝梢部,剪去盘枝,用利刀沿主枝蔸部与竹秆连接处快速劈下,剥去主枝蔸部的箨片,扦插于苗床上或营养袋大袋中,采用遮荫网遮荫,塑料棚保湿。此法繁殖材料采集容易,不伤母竹竹秆,有利于竹材利用,但育苗管理工作比其他更精细。

空中诱根育苗法在2-3年生的竹秆上选取生长健壮的主枝(枝粗1·0厘米以上),留20-30厘米截断主枝梢部,剪去盘枝,剥去主枝蔸部的箨片,用16厘米×20厘米的营养袋,底部剪开和上部一样,套入主枝蔸部,用棉线将塑料袋底部靠近竹秆扎紧,塑料袋内装入体软、透气、保湿的泥团,使主枝竹蔸位于泥团中央,然后用棉线扎紧塑料袋上口。一段时间后,主枝抽发新枝叶,随后主枝蔸部陆续生根。生根后即可用利刀(锯)沿主枝蔸部与竹秆连接处劈(锯)下,即成为一株有根的竹苗,可假植于苗圃地待用,或定植于造林地。此法诱根育苗操作时费工,但育苗不占地,育苗成本低,而且取苗不伤母竹竹秆,有利于竹材利用。

龙竹补充介绍

  金平龙竹是生于金平县海拔1000-1200m的厚毛龙竹。秆高达12-18cm,径10-15cm;梢头下垂;节间长30-40cm,被白色或棕色贴生小刺毛;节内与节下各具一圈白色至棕褐色绒;主枝1或有时主芽发育。秆箨早落,或于基部数节迟落,鲜时黄棕色至栗褐色,密被白色至淡棕色绒毛及黑褐色遂毛,箨舌高6-10mm,先端齿裂;箨叶卵状,外翻,稀近直立。材用观赏价值高。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龙竹”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龙竹”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