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特产

白水苹果

白水苹果特产照片

白水特产白水苹果介绍

陕西省苹果品牌

白水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素有“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其“白水”苹果也被确定为陕西省知名品牌。白水苹果以肉美色艳、 酸甜适中、 香脆可口而驰名中外 , 多次被评为 “中华名果”、 “绿色食品”、 “黄土高原上的明珠” 等 , “白水苹果” 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县名注册的苹果商标 , 白水县被授予 “中国苹果之乡” 荣誉称号。

白水和渭北高原的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与生产优质苹果的生态环境完全吻合,属全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已列为陕西和全国苹果生产基地。应力争在短期内把白水建成中国的优质苹果基地。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白水苹果苹果介绍

苹果,属蔷薇科(R.saceae)、李属的一种落叶果树。古称“柰”、“来禽”、“林檎”、“频婆”、“苹婆果”等。名“来禽”者,据说熟时就引得飞鸟来偷食,故名。“林檎”者,飞鸟来集之意。称“苹婆果”者,据说出自佛经《采兰杂志》云:“燕地有苹婆果,味极平淡,夜置枕边,极有香气,即佛书所谓苹婆,华言于思也”。

白水苹果发展现状

白水苹果基地规模

白水县辖7镇7乡,194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986平方公里。全县苹果栽植总面积5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45万亩,人均2.3亩,2006年苹果总产值达到55万吨,创历史新高。果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5%;人均果业纯收入1100元以上,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4%以上。建设新优良种苗木繁育基地620亩,高标准示范园10280亩。全县30万亩果园已通过绿色食品基地认证,1万亩已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00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落户白水,为白水苹果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白水苹果服务体系

围绕苹果产业的发展,县苹果局、园艺站、乡镇果树站不断强化苹果技术培训,全力提高果农的作务水平。全县服务果业的技术干部有294人。拥有机构健全运行规范的果业专业合作社36个,涉及会员6800余人,辐射果业面积4万亩;全县已建成专业批发市场2个,日均交易量2000余万元,组建果品交易、运输等信息服务部60余家,形成了辐射黄土高塬的果业营销集散地。

白水苹果市场开发

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以品牌宣传为主的市场开发,早在1993年,"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福"就通过央视等媒体传遍神州大地;1997年,白水牌苹果商标正式注册使用。立足市场开发,强化品牌宣传,积极参与和举办各类营销活动。全县组织培训了2万人的营销队伍,活跃在全国各个大、中城市。县政府在全国20个重点城市设立了120个白水苹果直销行,在主销区市场开展了白水苹果一条街营销活动,进一步拓宽了营销市场,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同时,通过企业运作,加强国际市场开拓,产品销往英国、丹麦、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逐年增加。白水苹果已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中华名果"等中省市各类奖励72次。

白水苹果发展史

白水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东部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县城距省会西安130公里。

总面积986.6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荒沟荒坡33万亩;辖7镇7乡,194个行政村,103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3万,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白水县有着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有文字始祖仓颉,故被人们尊称为"仓颉故里"而闻名华夏。随着社会的发展,白水人民凭着勤劳和智慧,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奋力发展,使苹果产业异军突起,以果质的绝对优势成为"中华名果"而享誉海内外,与仓颉故里齐名于世。民国三十六年,白水城郊李家河村的李至愚,从西安引进大苹果和西洋梨新品种,首次成片建园,栽植10余亩。此后,雷村乡龙山村的傅百福从山东引回新品种,栽植15亩。西固镇西固村孙子策曾于上海参加民国时期的田径队代表陕西获得殊荣,他从上海引进苹果新品种,在自己的土地上栽植了20余亩。冯雷镇冯雷村曾任龙山乡长的冯百川,在经营煤炭时从泾阳一带引进六月竹、红玉、小国光品种栽植6亩,后扩栽至20余亩。史官乡贺苏村的韩三保从兰州一带引进新品种苹果金矮生接穗,嫁接于自家红果树上,结果最大者达1斤重,还引进了仙桃、银杏等。那时,壶梯山下的孙家山、郭家山、史家山、段家山,苹果满山遍野。在西北部的雁门山、东南部的五龙山一带,还生长着一种叫"山定子"的野苹果。由于以上有识之士从河南、山东、山西、辽宁、甘肃,本省的西安、泾阳等地引进部分新品种,从此小国光、大国光、红玉、青香蕉、金矮生、六月竹、红元帅等优良品种便在白水大地扎根、开花、结果。从民国初经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数十年战争烟尘,在艰难中仍保持缓慢发展态势。上述有识之士都为白水苹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社会因素制约,面积甚微,至解放前夕,全县苹果面积仅存有29亩。悠久的栽植传统、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优异的果质内蕴,造就了誉满全国的优质果品--白水苹果。根据国内外著名苹果产区的资料分析与生产实践,苹果与其他作物一样,与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白水县地处渭北高原沟壑区,所处地理位置与日本富士产区基本在同一纬度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世界优质苹果优生区。优秀的果质内蕴是自然资源优越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白水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许多科研成果证明,海拔在800--1200米地带适宜苹果生长发育,特别在果实品质、色泽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白水14个乡镇处于海拔850公尺以上,其中7个乡镇海拔高度在900--1100米之间,无疑是发展苹果的优生区。苹果生长发育以向阳缓坡地形为优,白水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呈台阶式缓坡状,且多为向阳缓坡,阳光充足,季风流畅,温暖适宜,极有利于果树对光能、热能的吸收和利用,有益于果树的生长和发育,有利于品质和产量的提高。

白水土层深厚,矿物质丰富,有利于接纳贮存雨水和养分,满足苹果树生长期间对养分的要求。夏天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1.4℃,昼夜温差大。苹果最适年平均温度是8--14℃。典型的气候特点有利于糖份和有机物的积累,这些都是构成白水苹果优良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经有关方面鉴定,白水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份含量、硬度、果形指数、着色指数均高于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示范场苹果的各项指标,也优于日本红富士、内在质量特佳。白水苹果以其优良的品质,多年来一直处于"名牌"地位,被誉为"中华名果"而驰名海内外。不少果品专家教授一再赞赏"白水苹果是渭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其品牌闻名天下。

白水苹果补充介绍

  白水是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果业大县,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果园面积50万亩,已经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基地中心认证的有30万亩,是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苹果年产量50万吨,总产值6.5亿元,年出口量5万吨,创汇2000多万美元。苹果生产、销售、储藏、包装、加工产业化格局已形成。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4%以上。近年来,白水苹果特色旅游产业已逐步兴起,市场前景非常好。

  白水苹果栽培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白水苹果在市场上异军突起,以“个大、色艳、香甜、细脆、耐储藏、无污染”的突出特色而享誉中外,成为果品市场上的名牌产品,被消费者称赞为“黄土高原上的明珠”,白水苹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红富士、新红星、秦冠、美国8号、新世纪、嘎啦等品种繁多,质优价廉。全县14个乡镇,194个行政村中超过千亩的果园有168个;全县10亩以上的农户有3650户,白水已发展为陕西著名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

  渭南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发展示范区。特别是白水等渭北地区,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白水县是最早命名的中国苹果之乡,被誉为全国有机苹果第一县,属国家级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白水苹果年产量60万吨,酸甜适中、以酸见长、香脆可口,是中国驰名商标、陕西绿色品牌。我们这里有句行话叫做,中国苹果看陕西,陕西苹果看白水。足以说明白水苹果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众所周知,白水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素有“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其“白水”苹果也被确定为陕西省知名品牌。陕西全省的苹果面积和产量,目前已跃居全国第二,而人均占有苹果,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倍,名列全国榜首。白水和渭北高原的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与生产优质苹果的生态环境完全吻合,属全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已列为陕西和全国苹果生产基地。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白水苹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白水苹果”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