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特产

暗紫贝母

暗紫贝母特产照片

马尔康特产暗紫贝母介绍

百合科植物

暗紫贝母(学名:Fritillariaunibracteata P.K.Hsiao & K.C.Hsia)是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深埋土中,叶在下面为对生,散生或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花单朵,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叶状苞片,花药近基着,花丝具或不具小乳突;蒴果棱上的翅很狭,宽约1毫米。6月开花,8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四川西北部(松潘、若尔盖、马尔康、刷经寺、洪源、理县)和青海东南部(兴海、河南、果洛、班玛)。生于海拔3200-4500米的草地上。

2010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规定暗紫贝母同属于川贝母原植物,暗紫贝母是贝母属中较名贵的中药材。

暗紫贝母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鳞茎深埋土中,外有鳞茎皮,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6-8毫米。植株长15-23厘米。

叶在下面的1-2对为对生,上面的1-2枚散生或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6-5.5厘米,宽3-5毫米,先端不卷曲。

花单朵,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叶状苞片1枚,先端不卷曲;花被片长2.5-2.7厘米,内三片宽约1厘米,外三片宽约6毫米;蜜腺窝稍凸出或不很明显;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基着,花丝具或不具小乳突;柱头裂片很短,长约0.5-1毫米,极少能长达1.5毫米。

蒴果长1-1.5厘米,宽1-1.2厘米,棱上的翅很狭,宽约1毫米。花期6月,果期8月。

暗紫贝母主要价值

药用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主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燥热咳嗽;肺痈;瘰疬;痈肿;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1-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反乌头。

暗紫贝母生长环境

暗紫贝母喜欢冷凉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温、喜荫蔽的特性。土壤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67%左右,无霜期约100天。阳光充足,腐殖质丰富,土壤疏松。

暗紫贝母保护现状

暗紫贝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暗紫贝母繁殖方法

整地:在土地冻结前整地,先清除地面杂草,然后进行翻地。翻地时要结合施肥,每亩可施1000-200千克牛羊粪积肥和25公斤磷酸二铵做为底肥。平整土地后要耙细,使土壤疏松、平整。

种子采摘:暗紫贝母的种子一般采收期在8-9月,当暗紫贝母果由绿转黄时,即为种子成熟。采摘过早,种子不成熟,过晚,种子散落,此时采摘最好。将采集的果夹晾干后,让种子脱落,收集种子,用筛子过筛除去大的杂物,再用细筛筛去细土,利用风将种子中的不饱满的种子以及碎叶片除去,种子净度达98%以上。

种子预处理:在15℃下,用200ppm的生长素处理贝母种子60天,然后用250ppm的赤霉素处理贝母种子7天。将处理好的贝母种子晾干,备用。

播种:合理的种植深度与植物的出芽率有着密切的关系,种植深度过浅,湿度低,过深,幼苗难以钻出土层。可盆栽试验根据试验确定播种。

暗紫贝母补充介绍

  种中文名:暗紫贝母
  种拉丁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
  科中文名:百合科
  科拉丁名:Liliaceae
  属中文名:贝母属
  属拉丁名:Fritillaria
  国内分布:产四川西北部(松潘、若尔盖、马尔康、刷经寺、洪源、理县)和青海东南部(兴海、河南、果洛、班玛)
  海 拔:3200-4500
  命名来源:[Acta Phytotax. Sin. 15(2): 39.f.4: 2-3. 1977]
  中国植物志:14:109
  英文植物志:24:131
  川贝母—暗紫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Unibracteatae
  (英) Unibract Fritillary Bulb
  【别名】 乌花贝母、松贝母。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 的鳞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23cm。鳞茎直径6~8mm。叶多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6~5.5cm,宽3~5mm。花单生,叶状苞片1枚;花被片长2.5~2.7cm,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宽6~10mm;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基着;柱头裂片很短,长约0.5~lmm。蒴果长1~1.5cm,宽1~1.2cm,有棱,棱上具狭翅,宽约1mm。花期6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主产四川、青海、甘肃。
  【采制】 7~9月苗未枯萎时采挖,带泥曝晒或微火烘,随时用竹、木器翻动,至表皮现粉白色时筛去泥士,装入麻袋,轻轻撞去附土及老皮,再晒干。
  【性状】 鳞茎圆锥形或心脏形,直径5~9mm,高4~8mm。表面类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大小悬殊,大鳞叶紧裹小鳞叶,小鳞叶露出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较尖或钝圆,多闭合,底部较平整,微凹入。内有细小鳞叶及心芽。气微,味微甜。
  【化学成分】 含去氢川贝碱(chuanbeinone)、西贝素(imperialine)。
  【性味】 性微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暗紫贝母”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暗紫贝母”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