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特产

“永子”

“永子”特产照片

隆阳特产“永子”介绍

永子品牌为云南老字号

云南省保山市古称永昌郡、永昌府,永昌所产的围棋被世人冠以“永昌之棋” 和“永昌棋”,现今亦称之为“永子”。距今有500多年历史,永子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永子品牌为云南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等。

永子是李德章于明代1512年发明,非遗传承人李国伟 (生于1977年)为李德章后人,是永子第十二代传承人。

其主要原材料采用保山特有的南红玛瑙、黄龙玉、墨翠等多种天然矿石,采用保密配方和绝技熔炼、传统手工点“丹”而成。

棋子质坚色润、细腻如玉、触子心舒、冬暖夏凉、隽永神韵,是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的棋中圣品,历来深受达官贵人所追捧。公元1539年,嘉靖皇帝将永子敕令为每年上贡之物,堪称国宝。

永子永子的历史

据记载,“永子”始于明代,其中可考证的历史在五百年以上。

《滇志》(明·刘文征):“永昌之产……货物中料棋、料丝灯二种甚佳考列郡第一”。《一统志》(清·和珅):"永昌之棋甲天下"。《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卷十八亦有云:"棋子出云南,以永昌者为上"。《滇游记》(清·陈鼎)也记载:"永昌出围棋子光润如玉琢。"《永昌府志》(清·刘毓珂)卷六十二中记载:"永碁,永昌之碁甲於天下"。《南中杂说》(清·刘昆):"滇南皆作棋子,而以永昌为第一。《寄园寄所寄》(清·赵吉士):“烧棋之人,以郡庠生李德章为第一,世传火色,不以授人也。”《滇绎·永棋·周栎园小记》:“按围棋之兴久矣,而棋子则独推永棋,永棋者永昌所作”《一统志》中说“永昌之棋甲天下”。《徐霞客游记》卷十八亦有云:“棋子出云南,以永昌者为上”。

永子基本信息栏

中文名:永子

主要产地:永昌(现今云南省保山市)

历史史记:"永子"始于明代,可考证的历史在五百年以上。

现今种类:围棋、象棋、棋盘及周边

收藏品特点:500多年历史、多种珠宝矿石为原料、手工滴制、点丹而成;不含色素色料,白子富含南红玛瑙,黑子富含玉石墨翠。棋子细腻如玉、触子心舒、冬暖夏凉,隽永神韵,乃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的棋中圣品。

非遗传承人:李国伟

永子永子的工艺

白子富含南红玛瑙,黑子富含玉石墨翠,多种矿石原料经过比例调配后,经上千度高温融化,后再进行手工滴制。棋子大小、厚薄、圆形靠工匠传统手工点“丹”而成,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永子”补充介绍

  传统的“四大雅艺”——琴棋书画中的围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保山人发明于明代的“永子”,则是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的棋中圣品。“棋子出于云南,以永昌者为上”徐霞客360年前说的这话便是定论。

  永子亦称“云子”,椐《永昌府志》、《滇南杂志》等史籍记载,永子系以玛瑙石、紫瑛石合研为粉,再加上铅硝药料“合而 之”,然后用“长铁蘸其汗,滴以成棋”。其配料之考究,工艺之精妙、复杂、俨然是古代的“高科技产品”,产量极为有限,不仅为达官显贵、文士骚客所珍爱,还一直是奉献皇室的贡品,故数百年来风行天下而十分难求。

  保山城内一朴雅人家至今藏有一副明代祖传古品,其质地细糯如玉,体坚而意柔;其色泽润如丽珠,明而不炫;形面凸而不显,身扁而不觉其薄。“黑白两道”,白呈象牙之色,通体流光;黑透碧玉之泽,边闪翠环。再加上紫柚木精作之棋盒,可谓珠美椟贵,美化美奂。据说,以此对奕,触子心舒、着盘声铿,因其导温性低,且有科暖夏凉之妙。

  清末民初,永子烧制工艺一度失传。陈毅元帅于1964年视察云南,曾过问永子的情况,并说:“我就不相信保山就无人再烧出永子。”直到70年代中期,有人受云南省体委之托,从民间搜集到几颗老永子,经过上百次化验分析,工艺试制,终于掌握了传统的工艺配方,生产出了质量品位可与永子相仿的“云子”。投入市场后,多次荣获省优、部优称号,并于1986年被国家体委审定为重大比赛用棋。陈祖德、聂卫平等弈坛圣手亦对其推崇备至。与此同时,云子屡次被用作“国礼”:我国领导人曾将其赠送给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86年访滇时,也欣喜地接受了一副“云子”。( 保山)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永子””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永子””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