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特产

云霄枇杷

云霄枇杷特产照片

云霄特产云霄枇杷介绍

云霄枇杷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福建省云霄县特产

云霄枇杷,福建省云霄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云霄枇杷种植有较长的历史,历来产品多以鲜果及药用干叶为主。云霄枇杷素以早熟、风味香浓、外观鲜艳、果面富有绒毛而著称,云霄枇杷具有风味和品质俱佳、果实柔软多汁、细嫩化渣、易剥皮、甜酸适度、风味浓、香气足等特点。

200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云霄枇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云霄枇杷历史渊源

云霄枇杷种植有较长的历史,历来产品多以鲜果及药用干叶为主。近年来,云霄县引进以“解放钟”与日本“森尾早生”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早钟6号”枇杷,集中了父本早熟、优质、果大等特点,还能比一般品种提早15至30天成熟,每年元宵佳节即可上市,此品种具有果皮果肉均呈橙红色,肉质细嫩,香气浓郁,甜质多、酸味少等优点,1992年被省有关部门评定为“枇杷更新换代优良品种”。

云霄枇杷栽培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史料记载。一千三百多年前,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南下,中原文化也随之传入。当时的部将、诗人丁儒就曾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巴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写的就是云霄的山肥水美、花果飘香。云霄枇杷作为果中珍品,时令贡品,以其风味和品质俱佳,美名誉于当时,始称云霄枇杷。

宋朝时漳州知府杨万里《咏枇杷》:“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压低枝重,浆流冰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

到了明代,云霄祀奉林偕春的庙宇“云山书院”中设有260首求医药签,多有以枇杷叶为药件的处方,枇杷花、叶均可入药,枇杷叶具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用,为治疗肺气咳嗽的要药,可见云霄在明代已盛产枇杷,且其功用为百姓所熟知。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乃和胃降气,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

清代光绪年间,秋谨的祖父秋嘉禾曾二度(公元1878年和1889年)在云霄任同知,就经常以当地盛产的枇杷花、枇杷叶、枇杷根置于其住地,供百姓煮水饮用,以滋阴降火,清肺化痰,治疗感冒咳嗽、肺胃盛热、口干舌燥。他常对百姓说道:“这是民间药品,省钱又能治病。”

民国时期云霄是漳州南部五县的经济、文化中心,航运尤其发达,云霄枇杷也随之南下汕头、广州、香港,北上福州、宁波、上海,云霄成为福建省枇杷主产区,以早熟、优质而闻名。

云霄枇杷产品特点

云霄枇杷属热带型常绿小乔木,云霄枇杷风味和品质俱佳,果实柔软多汁,细嫩化渣,易剥皮,甜酸适度,风味浓,香气足;果大,单果重50g左右,最大可达到150g,可食率高,一般在70%左右;营养丰富,有润喉、止咳、健胃和清热等作用,是老少皆宜的保健水果。

云霄枇杷产地环境

云霄县地处沿海,背山面海、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聚留冬季海上西南暖湿气流,冬季区内润而不燥,年均温21.4℃,有霜日短只有2.7天,是福建省越冬条件较好的三个县份之一,也是福建省没有出现极端最低气温0℃以下的县份,有利于热带型的云霄枇杷果实生长发育。

云霄枇杷获得荣誉

2001年,云霄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枇杷之乡”。

2003年,申请注册“云霄”枇杷集体商标。

2007年云霄枇杷获得国家质检总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2008年云霄县被批准为“中国优质枇杷基地重点县”和“服务果业全国先进单位”。

2009年云霄枇杷被评为漳州市“十大名优花果”。

2010年“云霄枇杷”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2011年11月,“云霄枇杷”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2020年7月27日,云霄枇杷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纳入2020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云霄枇杷地理标志

云霄枇杷综述

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云霄枇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2007年6月起对云霄枇杷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公告2007年第206号)。

云霄枇杷地域保护范围

云霄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云霄县《关于界定云霄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云政综〔2007〕9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云霄县现辖行政区域。

云霄枇杷质量技术要求

云霄枇杷应具备以下主要质量技术要求条件:

(一)品种

早钟6号、长红3号、解放钟。

(二)立地条件

pH值5.0至6.5的红壤和赤红壤,有机质含量≥1.5%,排水良好。

(三)栽培管理

1、育苗:以枇杷实生苗为砧木,从品种纯正、无检疫病虫害的母树上剪取接穗进行嫁接繁殖。

2、定植:容器苗在10月到翌年5月、裸根苗在12月到翌年2月,种植密度每公顷≤630株。

3、树体管理:

(1)初龄树:定干高度40厘米至50厘米,培养自然开心形式或双层杯状形。

(2)结果树:重视采后修剪,控制树冠高度在3m以下,培养通风透光和疏朗树冠。

4、疏花疏蕾疏果、套袋:花穗形成后至未开花前疏去过多花穗,壮旺树保留70%至80%枝条的花穗,弱树保留40%至50%枝条的花穗,保留的花穗应分布均衡。

疏蕾在支轴分化明显时进行,留下中部向外健壮支穗3个至4个,其余花蕾摘除。

疏果在果实长至黄豆到花生仁大小时进行,每穗留下生长较一致的果实3个。

套袋在幼果直径达到1厘米时进行,采用封闭标记套袋方法。

5、肥水管理技术:

(1)施肥:有机肥占全年施肥量50%以上,N:P:K比例为1.0:0.6:0.8~1.0,每株全年施氮0.4k千克至0.8千克,分别在采果后、抽穗、幼果期施。

(2)水分管理:秋冬季节干旱少雨,开花结果期连续半个月无雨,应进行灌溉,7月份至9月份应控水控肥以利花芽分化。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贮藏或长途运输成熟度在八成熟采收,就地销售果实成熟度在八成半至九成熟时采收。雨天不得采收。采后进行分级、包装。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征:

(1)长红3号:果皮橙黄色,易剥皮;果肉淡橙红色、质稍粗,核少、肉厚、汁多,味淡甜。

(2)早钟6号:果皮橙红色,果肉橙红,质地细嫩、化渣、甜多酸少,香气浓。

(3)解放钟:果大,果皮淡橙红色,肉淡橙红色,肉质较致密,风味浓。

2.理化指标:

项目

品种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单果

重(g)

解放钟

≥75

60-74

50-59

长红三号

≥60

50-59

40-49

早钟六号

≥65

50-64

40-49

可食率≥

70%

66%

64%

可溶性固形物

≥9%

总酸量

≤0.5g/100ml果汁

固酸比

≥16:1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云霄枇杷专用标志使用

在云霄枇杷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云霄枇杷“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的申报机构申请并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云霄枇杷“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云霄枇杷补充介绍

  云霄枇杷种植有较长的历史,历来产品多以鲜果及药用干叶为主。近年来,云霄县引进以“解放钟”与日本“森尾早生”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早钟6号”枇杷,集中了父本早熟、优质、果大等特点,还能比一般品种提早15至30天成熟,每年元宵佳节即可上市,此品种具有果皮果肉均呈橙红色,肉质细嫩,香气浓郁,甜质多、酸味少等优点,1992年被省有关部门评定为“枇杷更新换代优良品种”。此外,云霄枇杷种植还有解放钟种、大钟种、红肉长种、红肉圆种、温州种、莆田种、下坂土圆种、鸭蛋本种、大红袍种、软条白纱种等等,堪谓种类繁多,产量丰富,驰誉大江南北乃至海外,成为云霄水果品种之首。

  福建省云霄县,国家林业局评定的“中国枇杷之乡”。云霄枇杷,有闽南报春第一果的美誉。

  云霄县地处沿海,背山面海、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聚留冬季海上西南暖湿气流,冬季区内润而不燥,年均温21.4℃,有霜日短只有2.7天,是福建省越冬条件最好的三个县份之一,也是福建省大陆唯一没有出现极端最低气温0℃以下的县份,十分有利于热带型的云霄枇杷果实生长发育。

  云霄枇杷属热带型常绿小乔木,云霄枇杷风味和品质俱佳,果实柔软多汁,细嫩化渣,易剥皮,甜酸适度,风味浓,香气足;果大,单果重50g左右,最大可达到150g,可食率高,一般在70%左右;营养丰富,有润喉、止咳、健胃和清热等作用,是老少皆宜的保健水果。

  云霄县是云霄枇杷的原产地,云霄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造就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云霄枇杷。云霄枇杷素以早熟、柔软细腻、外观鲜艳、果面富有绒毛而著称,有“闽南报春第一果”之美誉。

  云霄枇杷栽培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史料记载。一千三百多年前,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南下,中原文化也随之传入。当时的部将、诗人丁儒就曾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巴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写的就是云霄的山肥水美、花果飘香。云霄枇杷作为果中珍品,时令贡品,以其风味和品质俱佳,美名誉于当时,始称云霄枇杷。

  宋朝时漳州知府杨万里《咏枇杷》:“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压低枝重,浆流冰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

  到了明代,云霄祀奉林偕春的庙宇“云山书院”中设有260首求医药签,多有以枇杷叶为药件的处方,枇杷花、叶均可入药,枇杷叶具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用,为治疗肺气咳嗽的要药,可见云霄在明代已盛产枇杷,且其功用为百姓所熟知。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乃和胃降气,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

  清代光绪年间,秋谨的祖父秋嘉禾曾二度(公元1878年和1889年)在云霄任同知,就经常以当地盛产的枇杷花、枇杷叶、枇杷根置于其住地,供百姓煮水饮用,以滋阴降火,清肺化痰,治疗感冒咳嗽、肺胃盛热、口干舌燥。他常对百姓说道:“这是民间药品,省钱又能治病。”

  民国时期云霄是漳州南部五县的经济、文化中心,航运尤其发达,云霄枇杷也随之南下汕头、广州、香港,北上福州、宁波、上海,云霄成为福建省枇杷主产区,以早熟、优质而闻名。

  1958年3月5日,时任团中央书记的1同志到云霄视察,在询问了云霄山地种果的情况和枇杷的品性后,勉励大家说:“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开山种果、果化云霄。”后来云霄枇杷种植发展到全县6镇3乡1开发区,遍布全县的山地和农地。

   改革开放以来,云霄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优势,大力发展枇杷种植。于1994年,推广枇杷早熟优质新品种“早钟6号”,使云霄枇杷产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通过龙头企业与科研部门合作,研制开发出“枇杷酒”、“枇杷膏”、“枇杷汁”、“枇杷花茶”等深加工产品,并成功投放市场,延长了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了枇杷产业效益,成为市场热捧的“黄金果”。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8.8万亩,产量5.7万吨,产值5.6亿元,至2010年种植面积12.5万亩,产量7.5万吨,产值7.8亿元。目前云霄枇杷已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畅销福建本省及粤、浙、苏、沪、川、渝、鄂等国内大中城市,并出口至欧盟、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云霄枇杷部分荣誉:  2001年,云霄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枇杷之乡”;

  2003年,申请注册“云霄”枇杷集体商标;

  2007年云霄枇杷获得国家质检总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2008年云霄县被批准为“中国优质枇杷基地重点县”和“服务果业全国先进单位”。

  2009年云霄枇杷被评为漳州市“十大名优花果”;

  2010年“云霄枇杷”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2011年11月,“云霄枇杷”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云霄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云霄县 《关于界定云霄枇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云政综〔2007〕9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云霄县现辖行政区域。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云霄枇杷”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云霄枇杷”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