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特产威宁芸豆介绍
威宁芸豆,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威宁芸豆,籽粒形状呈肾形、色泽明亮;籽粒大小均匀饱满;颜色呈紫黑或紫红色;口感细嫩绵密,带清香味。威芸2号:籽粒形状呈直肾形、色泽较明亮;籽粒大小均匀饱满;颜色呈紫红色或紫黑色;口感细嫩绵密,带清香味。花芸豆:籽粒形状呈扁肾形、色泽明亮;籽粒大小均匀饱满;颜色呈紫红色与奶白色或紫黑色与奶白色相间;口感细嫩绵密,带清香味。白芸豆:籽粒形状呈肾形、色泽明亮;籽粒大小均匀饱满;颜色呈奶白色;口感细嫩绵密,带清香味。
2016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威宁芸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威宁芸豆历史渊源
2009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威宁芸豆专业合作社;
2018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建立芸豆良种繁育基地龙场镇示范点。
威宁芸豆产品特点
威宁芸豆,籽粒形状呈肾形、色泽明亮;籽粒大小均匀饱满;颜色呈紫黑或紫红色;口感细嫩绵密,带清香味。威芸2号:籽粒形状呈直肾形、色泽较明亮;籽粒大小均匀饱满;颜色呈紫红色或紫黑色;口感细嫩绵密,带清香味。花芸豆:籽粒形状呈扁肾形、色泽明亮;籽粒大小均匀饱满;颜色呈紫红色与奶白色或紫黑色与奶白色相间;口感细嫩绵密,带清香味。白芸豆:籽粒形状呈肾形、色泽明亮;籽粒大小均匀饱满;颜色呈奶白色;口感细嫩绵密,带清香味。
理化指标:水分(%)≤13.5;粗脂肪(%)≤1.6;粗蛋白质(%)≥22.0;淀粉(%)≥28.0。
威宁芸豆产地环境
威宁芸豆产自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200米,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乌蒙山脉贯穿县境,其间屹立着四座2800米以上的高峰;县境中部开阔平缓,四周低矮,峰壑交错,江河奔流,是“四江之源”(即乌江、横江的发源地,牛栏江的西源、东源,珠江的北源)。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日照时数1812小时,无霜期180天,年降雨量926毫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暖夏凉,夏季平均气温18度。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使这里的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为贵州之冠,威宁县城也因年平均日照数为1812小时而被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湿度较大、季风气候明显、无霜期长、垂直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适宜种植芸豆。
威宁芸豆产品荣誉
2016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威宁芸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2年7月,“威宁芸豆”商标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威宁芸豆地理标志
威宁芸豆的产地范围为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陕桥街道、五里岗街道、草海镇、小海镇、双龙镇、观风海镇、秀水镇、迤那镇、黑土河镇、石门乡、雪山镇、云贵乡、免街镇、龙街镇、大街乡、盐仓镇、板底乡、么站镇、麻乍镇、黑石镇、海拉镇现辖行政区域。
品种
威芸1号、威芸2号、花芸豆等当地主栽芸豆品种。
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700~2400米,土壤类型以黄棕壤、黄壤和紫砂土为主,土壤pH值5.5~7.0,土壤有机质含量≥1.0%,土层厚度≥50厘米。
栽培管理
整地:选择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的砂壤。种植前进行除草、翻耕、作畦及施适量基肥。
选茬:选择与马铃薯、玉米轮作或套作。
选种:选用大小均匀、饱满的种子。要求种子纯度≥98.0%、净度≥97.0%、发芽率≥90.0%。
种植:时间为4月上旬至4月下旬。栽植密度20万株左右/公顷。
田间管理:幼苗期至开花前进行2~3次中耕除草。
施肥:施适量腐熟有机肥。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采收与加工
采收
采收时间:每年8月上旬至8月下旬。全株80%荚果成熟后开始收割。
收割及晾晒:收割后自然晾晒至水分≤13.5%。
加工
工艺流程:筛选→去杂→色选→整理→计量包装。
威宁芸豆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威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威宁芸豆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威宁芸豆补充介绍
威宁芸豆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陕桥街道、五里岗街道、草海镇、小海镇、双龙镇、观风海镇、秀水镇、迤那镇、黑土河镇、石门乡、雪山镇、云贵乡、免街镇、龙街镇、大街乡、盐仓镇、板底乡、么站镇、麻乍镇、黑石镇、海拉镇现辖行政区域
《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威宁芸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威府函〔2016〕43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 威宁芸豆(草案)》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威宁芸豆”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