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特产核桃箐核桃介绍
核桃箐核桃,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核桃箐核桃,坚果外壳呈近圆形或椭圆形,缝合线紧密,窄而凸起,黄白色或浅琥珀色;果仁饱满,浅白色或浅黄色,口感香纯,易取整仁。理化指标:横径≥30.0毫米,出仁率≥50.0%,脂肪含量≥55.0%,蛋白质含量≥15.0%。
2017年5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核桃箐核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核桃箐核桃历史渊源
清朝乾隆年间(1758年),遵义核桃被选为贡核桃;
2004年起,遵义政府便引导村民大量种植核桃树;
2016年,遵义市成立播州区核桃专业合作社。
核桃箐核桃产品特点
核桃箐核桃,坚果外壳呈近圆形或椭圆形,缝合线紧密,窄而凸起,黄白色或浅琥珀色;果仁饱满,浅白色或浅黄色,口感香纯,易取整仁。理化指标:横径≥30.0毫米,出仁率≥50.0%,脂肪含量≥55.0%,蛋白质含量≥15.0%。
核桃箐核桃产地环境
核桃箐核桃产自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播州区地处大娄山山脉南侧,属黔中丘陵和黔北山地过渡地带。分为三种地貌区,一为境内西北中山峡谷区,占全区面积的25%,海拔900—1300米,崇山峻岭倚肩并列,河谷狭小弯曲;二为境内东南丘陵平坝区,占全区面积66%,海拔800—1000米,丘冈起伏,坝地连片,土地肥沃;三是河谷边缘深切区,占全区面积的9%,河谷切割深度100—400米。
播州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累计年平均气温14.9℃、无霜期291天、降雨量1035.7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播州区境内河流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湘江、赤水河过境,年均径流深572毫米,水资源总量30.87亿米,河网密度0.26千米/千米,比贵州省平均高出52.49%,适宜种植核桃。
核桃箐核桃产品荣誉
2017年5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核桃箐核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核桃箐核桃地理标志
核桃箐核桃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现辖行政区域。
品种
适宜产地范围内栽培的大泡核桃、香玲核桃等优良品种。
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800米至1600米,土壤类型为山地黄棕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土,有机质含量≥1.0%,pH值5.5至7.5,土层厚度≥40厘米。
栽培管理
育苗:以当地优良品种实生苗为砧木,嫁接繁殖。
定植:秋季落叶后至翌春萌发前11月至翌年2月栽植,栽植密度≤615株/公顷。
施肥:秋季采果后,结合土壤深耕施基肥,每株施腐熟有机肥≥20千克。
整形修剪:实行生长期修剪与休眠期修剪相结合,保证树体通风透光。
采收:青果由绿色变成黄绿色,2/3以上的果实青皮自然开裂或脱落后开始采收。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加工
脱青皮:在阴凉处或通风室内堆沤,堆沤厚度≤50厘米,当青皮膨胀或出现绽裂时,敲击使青皮裂开坚果脱出。
清洗:核桃退皮后及时清洗,清除表面杂质。
干燥:晒干或烘干至坚果含水率≤8.0%,烘干温度35℃至45℃。
储藏:选阴凉、干燥、通风、背光环境。
核桃箐核桃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遵义市播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核桃箐核桃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核桃箐核桃补充介绍
核桃箐核桃
核桃箐核桃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现辖行政区域。
《遵义市播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核桃箐核桃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请示》播府呈〔2016〕2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核桃箐核桃》(草案)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核桃箐核桃”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