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特产恩施马铃薯介绍
恩施马铃薯,湖北省恩施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恩施马铃薯具有品种典型的形状特点,肉色均匀,口感细腻、面、绵、香。
2017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 恩施马铃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恩施马铃薯历史渊源
清宣宗道光二年(1822年),恩施就有马铃薯种植;
1978年,天池山农科所开始研究脱毒种薯;
1983年,国家农业部在西南山区13个省份选点考察,最终选定在恩施建立了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
恩施马铃薯产品特点
恩施马铃薯具有品种典型的形状特点,肉色均匀,口感细腻、面、绵、香。
项目
指标
单薯重/(克)
≥50
干物质含量/(%)
≥20
淀粉/(%)
≥14
恩施马铃薯产地环境
恩施马铃薯产自湖北省恩施市,恩施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西南山区单双季垂直分布区,平均海拔1000米,山地垂直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3~16℃以下,相对湿度80%~85%,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气候冷凉,多雨寡照;每年的5至10月,有近半年的时间均为马铃薯收获季节。恩施耕地多为酸性土壤,富含硒元素,速效钾含量也多在150ppm左右,适宜马铃薯生长,恩施海拔高,气候冷凉,风速大,蚜虫少,自然隔离条件好,不利于病毒的传播,是优良的天然繁殖基地。
恩施马铃薯产品荣誉
2017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恩施马铃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恩施马铃薯地理标志
恩施马铃薯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恩施市现辖行政区域。
品种选择
米拉、鄂马铃薯5号、鄂马铃薯10号、鄂马铃薯11、鄂马铃薯12、鄂马铃薯13、鄂马铃薯14、华恩1号、中薯5号、费乌瑞它、青薯9号及引进和新选育的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立地条件
海拔400米~2000米,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前茬未种植茄科作物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种植,土壤质地为砂壤土,pH值5.5~7.0,土层厚度≥40厘米。
栽培管理
种薯:选用脱毒种薯,50克左右的种薯进行整薯播种,50克以上的切块播种,切块时选择晴天进行,使用75%的酒精对切刀消毒,采用纵切法切块一剖两开,每块至少有2个芽眼,平摊晾干。
播种:适时播种,低山区以头年12月~次年1月播种为宜,二高山区以1月~2月播种为宜,高山区以3月~4月播种为宜,马铃薯单作密度以4000~4500株/667平方米为宜,“马铃薯-玉米”套作密度以2000~2300株/667平方米为宜。
施肥: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500千克或生物有机肥150千克,适当增施测土配方肥。
病虫防控:按照“预警为先,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统防统治”的原则,重点抓好晚疫病、蚜虫、地下害虫等病虫害防治。禁施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采收
地上植株自然枯黄三分之二时收获。
贮存
储藏预处理:选择通风、阴凉、避光处,相对湿度85%~90%,温度10℃~15℃,预储马铃薯商品薯2周~3周,使块茎表皮老化。
贮存:贮藏库干净整洁,宜通风换气,贮藏温度3℃~5℃,相对湿度85%~90%,CO2浓度10%~12%。
恩施马铃薯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恩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恩施马铃薯的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恩施马铃薯补充介绍
恩施马铃薯
土豆和恩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多年来,恩施人都有极重的土豆情结,煮饭有土豆,做菜有土豆,芡粉是“土豆粉”……有人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一辈子都在吃土豆。
恩施州高山地区马铃薯品质上乘,有着巨大的产业和消费潜力
恩施州马铃薯在西南山区有优势,有基础,有地位,有前景。州委州政府把马铃薯产业当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来抓。未来五年内,恩施州将突出“恩施富硒土豆”特色,进一步加粗延长产业链条,力争朝着“中国薯都”的目标迈进。
湖北省恩施市现辖行政区域
《恩施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恩施马铃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恩市政函〔2016〕25号
恩施市地方标准:B422801/T005-2016
《恩施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恩施马铃薯”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