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特产菊花脑介绍
菊花脑(学名:Chrysanthemum indicum”Nankingense” )是菊科、菊属野菊的近缘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米,有地下长或短匍匐茎。茎直立,半木质化,稍有细茸毛,株高可达90厘米;叶片宽大,卵圆形,互生,叶面绿色,叶缘有锯齿或呈羽状分裂;叶基稍收缩成叶柄,绿色或带紫色。枝顶有头状花序,种子为度果。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总苞片外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中层卵形,黄色小花。全株有独特清凉香气,10-12月开花结果。
原产中国,江苏、湖南和贵州等省都有野生种。菊花脑适应性强,性耐寒,地下部宿根能安全越冬,忌高温、耐贫瘠和干旱,忌涝。
菊花脑是一种无公害蔬菜。营养丰富,含有菊苷、氨基酸、胆碱、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其茎、叶性苦、辛、凉,具有清热解毒、调中开目、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之功效,并且对多种细菌、病毒及其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菊花脑形态特征
菊花脑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独特清凉香气,茎秆纤细,半木质化,直立或半匍匐生长,株高30-90厘米,茎杆较纤细,半木质化,分枝性极强,无毛或近上部有细毛。叶片互生,长卵型,叶面绿色,叶缘具粗大的复锯齿或二回羽状深裂,叶基稍收缩成叶柄,具窄翼,绿色或带紫色。秋季抽生侧枝。
头状花序着生于枝顶,花小、黄色。瘦果,种子小,灰褐色,千粒重0.16克。
菊花脑主要价值
菊花脑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保健无公害蔬菜。菊花脑营养丰富,含有菊苷、氨基酸、胆碱、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其茎、叶性苦、辛、凉,具有清热解毒、调中开目、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之功效,并且对多种细菌、病毒及其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菊花脑繁殖方法
选地整地:以选用肥沃的沙壤土为好。播种前或移栽前,施足基肥,精细整地,做成宽1.2-1.5米,高约20-30厘米的畦。
培苗状苗:菊花脑容易栽培。零星种植可采用分株繁殖,成片种植则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也可进行多年栽培。采取多年生栽培的,3-4年后植株衰老,需要更新。
菊花脑可用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以扦插繁殖为好,其方法是:在5-6月份,选取长约5-6厘米的嫩梢,摘去茎部2-3叶,把嫩梢扦插于苗床,深度为嫩梢长度的1/3,插后保持土壤湿润,并用遮阳网遮荫,半个月左右成活。栽种密度为30厘米×30厘米。
菊花脑补充介绍
菊花脑
菊花脑是江苏省传统特产蔬菜之一。又名“菊花叶”,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蔬菜,也可作一年生栽培。因其形态像野菊,故名。江苏菊花脑,民间作为蔬菜进行栽培和食用,已有100多年历史。
相传,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曾国藩率领清兵攻打太平军,南京(当时称天京)城被围,粮草殆尽,居民寻找野菜充饥,发现菊花脑嫩茎叶清香可口,后来便加以引种。
菊花脑株高三十至六十厘米,茎绿色,光滑。叶卵圆形,羽状缺刻。花小,黄色。耐寒、耐热、适应性强、易栽培、生长快。因边地角,房前屋后都可以种植。病虫害少,叶片上长出白点--锈病,也不会影响产量,喷撒草木
灰即能抑制。它还有产量高,上市供应时期长的特点。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菊花脑”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