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巴尔虎旗特产呼伦湖鲤鱼介绍
呼伦湖鲤鱼,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呼伦湖水以肥(天然饵料丰富)、大(面积广阔)、洁(无工业污染)、活(有三条河为水源吞吐)而著称,湖中盛产鲤鱼。呼伦湖鲤鱼体呈纺锤形,头后背部隆起,头小,明显小于体高,口亚下位,略呈马蹄形全侧深银白色,每个鳞片的边缘颜色稍深,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丰富,因此肉味鲜美。
2014年7月2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呼伦湖鲤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呼伦湖鲤鱼历史渊源
呼伦湖有近一个世纪的渔业生产史,冰冻的湖下藏有鲤鱼等30余种鱼虾。
历史上,呼伦湖一度存在着“私捕滥捞”的问题,致使呼伦湖特有的鲤鱼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为了恢复呼伦湖内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平衡,呼伦贝尔市打出了一套综合治理的组合拳。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的休渔时限和捕捞指标要求,呼伦贝尔市制定了呼伦湖2014~2018年部分休渔措施实施方案,促进渔业资源增殖,逐步恢复和保护鱼类天然产卵场。
随着呼伦湖划为保护区,对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湖区实行严格的休渔限产,捕鱼的盛况已经成为往事,难以再现。
呼伦湖鲤鱼产品特点
呼伦湖鲤鱼体呈纺锤形,头后背部隆起,头小,明显小于体高,口亚下位,略呈马蹄形全侧深银白色,每个鳞片的边缘颜色稍深。背鳍Ⅲ16-20;臀鳍Ⅲ5;侧线鳞,36-39;下咽齿一行,1.1.3-3.1.1;腹膜灰白色。
呼伦湖鲤鱼富含蛋白质和十余种氨基酸。每100克鱼肉中氨基酸总量>16克,其中天门冬氨酸>1.60克、苏氨酸>0.70克、丝氨酸>0.60克、谷氨酸>2.52克、脯氨酸>0.70克、甘氨酸>0.60克、丙氨酸>0.80克、胱氨酸>0.20克、缬氨酸>0.80克、蛋氨酸>0.60克、异亮氨酸>0.85克、亮氨酸>1.40克、酪氨酸>0.58克、苯丙氨酸>1.00克、赖氨酸>1.50克、组氨酸>0.50克、精氨酸>1.00克。每100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5克。每100克鱼肉中含钙>30毫克、含铁>0.40毫克、含锌>0.60毫克、含镁>25毫克。每100克鱼肉中含胆固醇<75毫克。
呼伦湖鲤鱼产地环境
呼伦湖地区属于呼伦贝尔高原的一部分,该区地貌分为湖盆、低山丘陵、湖滨平原、沙地沙岗、河谷漫滩等,湖底主要是沙质,周边为呼伦贝尔草原环绕,水质肥沃,符合鱼类生长标准。湖中除鲤鱼外,还有白鱼、小白鱼、秀丽白虾等鱼和虾类。
呼伦湖区河流湖泊广布,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注水河流源于贝尔湖的乌尔逊河和源于蒙古国肯特山的克鲁伦河,还有连通额尔古纳河的吞吐性河流达兰鄂罗木河。湖的周围还有一些时令河流与湖泊,较大的有新开湖、乌兰泡。呼伦湖面积2339平方公里,湖岸周长447公里,湖长93公里,最大宽度41公里,总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年平均气温-1℃,无霜期110-160天之间,年降雨量247-319毫米,年蒸发量1400-19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853小时,湿度70-80%,霜冻时间较长,初霜一般在九月上旬至下旬,终霜在四月下旬至5月下旬。
呼伦湖鲤鱼产品荣誉
2014年7月2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呼伦湖鲤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呼伦湖鲤鱼地理标志
呼伦湖秀鲤鱼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呼伦贝尔市所辖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及满洲里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8′00″~117°47′00″,北纬48°40′00″~49°20′00″。
特定生产方式
呼伦湖鲤鱼产于呼伦湖天然水域;呼伦湖鲤鱼为野生的鲤鱼;生产出的白鱼应符合相关质量规定,鲤鱼的外观要清洁、色泽量白,无污垢、无杂质,肉质细腻有弹性;生产出的鲤鱼产量要在保持湖区白鱼可持续繁殖为前提,限量捕捞,具体以呼伦贝尔市农业局核定的产量执行;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首先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有专门的质量追踪体系,以保证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出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维护好产品的信誉。
质量安全规定
呼伦湖鲤鱼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NY5053-2005《无公害食品普通淡水鱼》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执行。
该规范地域范围内的呼伦湖鲤鱼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呼伦贝尔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呼伦湖鲤鱼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呼伦湖鲤鱼补充介绍
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称呼伦湖为“大泽”,《明史》称呼伦湖为“阔滦海子”,从清代开始,本地居民称呼伦湖为“达赉湖”。呼伦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又名达赉湖。呼伦湖湖面呈不规则斜长方形,轴为东北至西南方向,长度为93公里,最大宽度为41公里,湖周长447公里,湖水面积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10米。
呼伦湖及其附属水域共有鱼类30种另一亚种,分属3目6科。其中鲤科占23种,另一亚种,为区系组成中绝大部分。鲤形目为26种(鳅科2种、鲇科1种),非鲤形目仅有 4种,鲱形目鲑科2种,狗鱼科1种,鳕形目1种。
呼伦湖及其附属河湖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鱼、银鲫、红鳍鲌,蒙古红鲌,油餐鲦 (贝氏餐条与蒙古贝氏餐鲦)、狗鱼、鲇鱼等7种。
到呼伦湖一游,一定要品尝一下名扬天下的“全鱼宴”。名贵鱼菜“鲤跳龙门”、“二龙戏珠”、“鲤鱼三献”等,不仅营养丰富,鲜嫩味美,而且造型美观栩栩如生,宛如一件件艺术珍品。
2014年,呼伦贝尔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呼伦湖鲤鱼”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呼伦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地处东经116°58′----117°47′,北纬48°40′----49°20′之间,属高纬度地区,湖水面积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为8米左右,蓄水量为138.5亿立方米。呼伦湖水以肥(天然饵料丰富)、大(面积广阔)、洁(无工业污染)、活(有三条河为水源吞吐)而著称,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和“三河”(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形成了完整的呼伦湖水系。呼伦湖盛产鲤、红鳍鱼白、餐条鱼、鲫、鲇、狗、蒙古红鱼白、秀丽白虾等31种水产品,年最高产量可达1万吨左右,是内蒙古最大的天然、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呼伦湖年产鲤鱼500吨,地域保护总面积 23万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形态特征:体纺锤形,头后背部隆起,头小,明显小于体高,口亚下位,略呈马蹄形全侧深银白色,每个鳞片的边缘颜色稍深。背鳍Ⅲ16-20;臀鳍Ⅲ5;侧线鳞,36-39;下咽齿一行,1.1.3-3.1.1;腹膜灰白色。 2、内在品质:内在品质:呼伦湖鲤鱼富含蛋白质和十余种氨基酸。每100克鱼肉中氨基酸总量>16克,其中天门冬氨酸>1.60克、苏氨酸>0.70克、丝氨酸>0.60克、谷氨酸>2.52克、脯氨酸>0.70克、甘氨酸>0.60克、丙氨酸>0.80克、胱氨酸>0.20克、缬氨酸>0.80克、蛋氨酸>0.60克、异亮氨酸>0.85克、亮氨酸>1.40克、酪氨酸>0.58克、苯丙氨酸>1.00克、赖氨酸>1.50克、组氨酸>0.50克、精氨酸>1.00克。每100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5克。每100克鱼肉中含钙>30毫克、含铁>0.40毫克、含锌>0.60毫克、含镁>25毫克。每100克鱼肉中含胆固醇<75毫克。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丰富,因此肉味鲜美,是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是水产品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 3、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执行(NY5053-2005)。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呼伦湖鲤鱼”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