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特产东坡肘子介绍
东坡肘子,四川省眉山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东坡肘子具有汤汁乳白,猪肘烂软,肉质细嫩、肉味醇香、有嚼头,肥而不腻等优点。
2013年12月,东坡肘子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东坡肘子历史渊源
宋朝,苏东坡曾到过江西永修一带,并为当地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了疾病。农夫为表感谢,特地留他吃饭。席间苏东坡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正在灶间做饭的农夫听了,以为这是苏东坡在教他怎样去煮肉——“和草整煮透心香”,于是赶紧将猪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进锅里去煮,后世称为东坡肘子。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四川大学4位学生,改善并推广了“东坡肘子”的制法。
东坡肘子产品特点
东坡肘子有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特点,色、香、味、形俱佳,东坡肘子汤汁乳白,雪豆粉白,猪肘肥软适口,原汁原味,香气四溢。
东坡肘子产地环境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少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温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318天,年平均降雨量1057.5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193.8小时。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地表水资源量为6.4187亿立方米,地下水净储量为2.37亿立方米,年均总水量为15.8957亿立方米。东坡区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古“山川灵秀,物产丰富,甲于西蜀”。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很适合喂养家猪的农作物生长。
东坡肘子产品荣誉
2002年10月,眉州东坡肘子荣获“金厨奖”。
2011年荣获眉山市最具东坡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2013年12月,临县红枣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021年7月,入选四川省省级天府旅游美食候选名单。
东坡肘子地理标志
东坡肘子(眉山产区)产地范围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现辖行政区域。
品种
雅南黑猪及其与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等杂交的后代。
饲养条件
饲养环境及饲料条件:
饲养环境:位于产地范围内海拔335米至989米,以岷江水为主要饮水来源。
饲料条件:产地范围内的野菜、大米、玉米、红薯等为主要饲料。
饲养方式:舍饲或半舍饲。
出栏标准:12月龄至18月龄,体重75千克以上。
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屠宰
猪源标准:来自产地范围内的符合活体质量要求的健康猪。
静养待宰:宰前空腹静养24小时,尽量减少应激。
烫毛:烫毛水温58℃至63℃,烫毛时间为8分钟至12分钟。
加工工艺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产地范围内,选用符合检疫、检验卫生标准的猪前肘。
生产工艺流程:
前肘→清洗→预煮→去毛→漂洗→调煮→装罐(袋)→配汤→冷却→灌装、封口→杀菌→包装→检验→成品。
前肘→清洗→预煮→去毛→漂洗→调煮→油炸→装罐(袋)→配汤→冷却→灌装、封口→杀菌→包装→检验→成品。
工艺要点
调煮:将猪前肘入锅,加水接近其表面,大火烧开后放入辣椒、花椒、白酒等,小火慢炖≥4小时。
油炸:选用产地范围内的菜籽油,将油温加热到180℃至200℃,调煮好的肘子油炸40秒至1分钟,至其表面呈金黄色后,捞出速入冷水,表皮激出均匀的皱纹状。
配汤:清汤类:调煮汤中加入盐、白糖、酱油、香辛料、姜、葱等,煮制1小时至1.5小时,过滤待用;红油类:将菜籽油烧制220℃至230℃,倒入生姜粒、豆瓣酱和泡红椒煸炒至油色红亮后关火,加入糖等调味料,搅拌均匀,冷却待用。
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酱红色、黄褐色或乳白色,色泽均匀,表面有光泽,汤汁呈棕褐色或油红色。皮不脱落,肉软硬适度。具有固有的滋味和气味,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理化指标:固形物≥50克/100克,食用盐(以NaCl计)≤5克/100克。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东坡肘子(眉山产区)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东坡肘子(眉山产区)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东坡肘子补充介绍
东坡肘子是苏东坡制作的传统名菜。它有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特点,色、香、味、形俱佳,有人称其为“美容食品”,外宾赞颂它“可列入世界名菜”。眉山的东坡肘子制作,比苏东 坡的作法有较大的改进;首先在选料上,只选猪蹄膀,洗净后放入清水中炖,炖至八分火色,将肘子捞起来,再上蒸笼蒸。经两次脱脂后,肘子已达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境地。食用时有 两种形式:一是清汤式。即将蒸熟的肘子取出,放碗内,灌以炖鸡的汤,若无鸡汤,白开水也行。加少量盐、少许葱,即可。最好另碗盛酱油,食时蘸点酱油,其味更鲜。二是佐料式。即 将蒸熟的肘子取出庭 碗内,将配好的佐料浇上,即可食用。眉山的东坡肘子佐料十分讲究,由17种原料组成,具有鲜明的特点,且适合东、南、西、北的客人和海外友人的口味。
“东坡肘子”虽名为“东坡”二字,孙剑说,这道菜却并非由苏东坡创制,而是其夫人王弗的妙作。相传,有一次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在家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她连忙加进各种配料再细细烹煮,以掩饰焦味。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顿时乐坏了苏东坡。于是,“东坡肘子”也就得以传世。
眉山的东坡肘子制作,比苏东坡的作法有较大的改进:首先在选料上,只选猪蹄膀,洗净后放入清水中炖,炖至八分火色,将肘子捞起来,再上蒸笼蒸。经两次脱脂后,肘子已达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境地。如今,眉山的东坡肘子已几番改进,食用时有两种形式:一是清汤式。即将蒸熟的肘子取出,放碗内,灌以炖鸡的汤。加少量盐、少许葱,即可。最好另碗盛酱油,食时蘸点酱油,其味更鲜。二是佐料式。即将蒸熟肘子取出放碗内,将配好的佐料浇上即可食用。
东坡肘子(眉山产区)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现辖行政区域
《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东坡肘子(眉山产区)生产范围通知》,眉东府发〔2013〕65号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地方标准:DB511402/T27-2010《东坡肘子(眉山产区)》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东坡肘子”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