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下野地西瓜

下野地西瓜特产照片

新疆特产下野地西瓜介绍

下野地西瓜属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特产

下野地西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平均日较差12-18℃,年≥10℃的活动积温3625℃,年均日照时数2828小时,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适宜西瓜生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有50多年西瓜种植历史。下野地产的西瓜俗称下野地西瓜,个大皮薄、汁多、味甜,形、色、质味多样,单瓜重2.5-10公斤,最大20公斤。

2017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下野地西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下野地西瓜历史渊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有50多年西瓜种植历史。

20世纪50年代初,第八师一三四团西瓜主要采用开小沟陆地种植渠灌。

1957年,第八师一三四团开始少量种植西瓜并获得成功,第二年大面积种植,主要品种有大黑籽、柳条青、三白瓜、苏联2号,瓜瓤甘甜、汁多,但不耐运输、瓜瓤易变质,后来又种植大红籽、小红籽、炮弹瓜等。

20世纪80年代,第八师一三四团西瓜改为开深沟地膜覆盖。

1984年,第八师一三四团西瓜采用地膜种植西瓜,品种有红优2号,提升了成熟期,第二年,一三四团十一连瓜农采用双膜覆盖,提高地温,当年种植1公顷,亩产7吨。

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乌鲁木齐举行赛瓜会,一三四团场十一连选出10个红优2号西瓜参赛,每个瓜平均重25公斤,含糖量12-13°。

20世纪九十年代,第八师一三四团西瓜种植演变为拱膜双层地膜覆盖。

21世纪初期,第八师一三四团西瓜发展成为陆地滴灌种植。

2013年,下野地西瓜被自治区选送入中南海,成为接待外宾专用瓜。

下野地西瓜产品特点

下野地西瓜品质特性

下野地产的西瓜俗称下野地西瓜,个大皮薄、汁多、味甜,形、色、质味多样;外形有长圆和圆形;皮色有黑绿、翠绿、白绿;条纹有锯齿条带、核桃纹细条带;瓜瓤有粉红、桃红、大红、黄色;质地有沙瓤、脆瓤、柔瓤;种子有大籽;小籽、黑籽、红籽、和无籽之分;风味有清香、果香等。单瓜重2.5-10公斤,最大20公斤。

下野地西瓜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称西瓜“消烦止渴,解暑热,疗喉痹,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含汁,治口疮。”

下野地西瓜产地环境

下野地西瓜土壤地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地处北温带干旱地区,属欧亚大陆腹地,主要以灰漠土为主,分布于较高平坦地形,草甸土分布于洼槽古河道地形,北部沙丘地貌为风沙土,少量为青干土。

下野地西瓜水文情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以地表水灌溉为主,源于玛纳斯河水系、巴音沟河、安集海一库、二库,由南向北经上游流入。

下野地西瓜气候情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平均日较差12-18℃,年≥10℃的活动积温3625℃,年均日照时数2828小时,作物生育期日照时数2036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72%,平均无霜期162天。年降雨136.9毫米,蒸降比13.5:1,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特别适宜西瓜及其它特色作物的生长。

下野地西瓜产品荣誉

2011年,“下野地西瓜”商标注册成功。

2017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下野地西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下野地西瓜地理标志

下野地西瓜地域保护范围

下野地西瓜地域保护范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26个连队(1连、3连、4连、5连、6连、8连、9连、10连、11连、12连、13连、14连、16连、17连、18连、19连、21连、22连、23连、24连、25连、26连、27连、29连、30连、良繁连)。

下野地西瓜质量技术要求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个大有光泽、皮薄、汁多脆甜,椭圆型,碧绿色外皮,外皮布满墨绿色条纹,手感细腻光滑,重8-10千克。

(2)内在品质指标:瓜瓤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2%,维生素C≥6毫克/100克,果皮厚≤1.3厘米。

(3)安全要求: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规定。

特定生产方式

(一)品种选择:根据该地域生态条件、长期试种无公害食品对品种的要求,选择出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勿杈瓜品种安农2号、懒汉王为主栽品种,占80%左右。

(二)产地要求:选择地势平坦的壤土或沙壤土有滴灌设施地块,前茬以小麦、玉米、棉花、苜蓿等作物为宜,不能与其它瓜类、菜类邻作、间作。西瓜地8-10年轮作倒茬一次,严禁连作。

(三)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有:查苗补种、定苗、整枝、压蔓、锄草、翻瓜定果等管理技术措施。

(四)水肥管理冬前深翻土地,每亩施2000千克腐熟的羊粪或鸡粪、10千克三料、5千克硫酸钾或150千克油渣作基肥。整个生育期如基肥充足不再施用肥料,如基肥不足,在瓜果膨大期,每亩可随水滴施10千克磷酸二氢钾。

(五)病虫害防治:苗期如有枯萎病、白粉病发生喷施70%甲基托布津、后期虫害主要有蚜虫、叶螨,用吡虫啉、阿维菌素、塞螨酮等药物防治。

(六)采摘:我区西瓜一年可采摘三茬,西瓜成熟即开始采摘,采摘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严格分级标准,坚持分摘、分运、分售的原则,确保西瓜品质。

(七)清洁田园:西瓜收获后回收残膜及滴灌材料,防止土壤污染。

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1)申请使用下野地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应向新疆兵团第八师一三团递交《下野地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申请书》及相关附件材。

(2)经审核符合下野地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条件的申请人,应与新疆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签订《下野地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书》,在明确双方对品牌保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后,方可使用“下野地西瓜”地理标志。

(3)使用下野地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遵守下野地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规则:分级:一级、二级;包装:要求整洁、卫生、干燥、牢固、透气、美观、无污染、无异味、无虫蛀、无腐朽变质现象。

(4)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下野地西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5)运输:运输工具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无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6)贮藏:采摘或加工后的产品分级包装,及时放入成品库中。

下野地西瓜补充介绍

  下野地产的西瓜俗称下野地西瓜,个大皮薄、汁多、味甜闻名全国。但很少有人知道,下野地西瓜的发源地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一三四团场、主产地也是一三四团场。

  下野地一三四团气候干旱少雨,年均气温7度,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2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63天,光热资源丰富,宜于农作物生长,尤其适宜西瓜种植和生长。

  1984年,下野地一三四团场采用地膜种植西瓜,品种有红优2号,提升了成熟期,第二年,一三四团十一连瓜农采用双膜覆盖,提高地温,当年种植1公顷,亩产7吨。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乌鲁木齐举行赛瓜会,一三四团场十一连选出10个红优2号西瓜参赛,每个瓜平均重25公斤,含糖量12-13度,比赛结果是一三四团西瓜获得第二名,西瓜远销北京、上海、广州、东北、四川等地。由此,下野地西瓜声名远播。

  新疆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26个连队,包括1连、3连、4连、5连、6连、8连、9连、10连、11连、12连、13连、14连、16连、17连、18连、19连、21连、22连、23连、24连、25连、26连、27连、29连、30连、良繁连。地理坐标为东经85°30′37″~85°30′58″,北纬44°37′55″~44°48′29″

  AGI2017-02-2114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下野地西瓜”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下野地西瓜”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