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特产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特产照片

慈溪特产宁波岱衢族大黄鱼介绍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属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浙江省宁波市特产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浙江省宁波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宁波地域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部有向中亚热带过度的痕迹;东部具有海洋性气候性特征。风向随季节交替明显,多异常天气。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四季分明。冬无严冬,夏无酷暑,温暖润湿,光照、热量、雨水资源丰富,适宜养殖大黄鱼。宁波岱衢族岱衢族大黄鱼具有体型细长、头型浑圆、吻短而细巧、体色金黄、线条优美等特征;体被圆鳞,体背面及上侧面黄褐色,侧面及下侧面金黄色,背鳍及尾鳍均灰黄色,胸鳍和腹鳍黄色。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历史渊源

中国捕捞大黄鱼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吴地记》载:“阖卢十年(前505年)东夷侵、吴王入海逐之,据沙洲上,相守月余,属时风涛,粮不得渡,王焚香祷之,言讫,东风大震,水上见金色逼海而来,绕吴王沙洲百匝,所司捞漉,得鱼,食之美,鱼作金色,不知其名,见脑中有骨如白石,号为石首鱼”。大黄鱼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并有许多趣闻、掌故,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例如,明穆宗年间,以东海大黄鱼为原料的糟熘鱼片曾名扬京师,为明朝皇帝朱载垕所宠爱。东海大黄鱼已渗透到海岛人的生产、生活、礼仪、节庆、游艺、信仰等各个层面中,如在婚俗礼仪中,海岛人定亲,均要送一对大黄鱼作为吉祥食品。

2007年,宁波启动了岱衢族大黄鱼原种开发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成立了“野生岱衢族大黄鱼采捕”攻关小组。

2008年5月,攻关小组采用特制的小对网作业方式,在岱衢族大黄鱼原产地岱衢洋采捕到8尾可繁殖的野生原种活体。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产品特点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品质特性

宁波岱衢族岱衢族大黄鱼具有体型细长、头型浑圆、吻短而细巧、体色金黄、线条优美等特征;体被圆鳞,体背面及上侧面黄褐色,侧面及下侧面金黄色,背鳍及尾鳍均灰黄色,胸鳍和腹鳍黄色。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营养价值

通过常规营养检测分析,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在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上与福建养殖的闽粤东族大黄鱼不同,其中灰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分析表明岱衢族大黄鱼氨基酸总量较闽粤东族大黄鱼低7.18%,而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例上高2.26%。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和普通大黄鱼的脂肪酸营养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脂肪酸组成、极性脂比例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别,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二乘法辨别等分析手段同步验证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这也印证了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在营养成分、食用口感上与普通大黄鱼不同,更接近于野生大黄鱼的口感和味道。经6月抽样检测,宁波岱衢族大黄鱼每百克含蛋白质19.57克-19.98克(17.7),脂肪12.0克-12.4克(2.5),水分69.1-71.6(77.7),灰分1.29-1.36(11.3)(结果见产品检测报告)。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药用价值

大黄鱼有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云:“大黄鱼,开胃益气,治暴下痢。”大黄鱼是东海渔场的优良鱼种,不仅“其色如金、体态优美”,而且“肉厚骨少,味松而嫩”,故而《吴郡志》中说它是“唯出海中,其味绝珍”。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产地环境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地形地貌

宁波简称"甬",位于中国海岸线中段,浙江宁绍平原东端,即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033平方公里。

宁波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区海拔4-5.8米,郊区海拔为3.6-4米。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和平原。全市山地面积占陆域的24.9%,丘陵占25.2%,台地占1.5%,谷(盆)地占8.1%,平原占40.3%。

宁波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全市海域总面积为97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其中大陆岸线为788公里,岛屿岸线为774公里,占海岸线的三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岛屿531个,面积524.07平方公里。宁波境内有二湾一港,即杭州湾、三门湾、象山港。这些湾港,因有钱塘江、甬江及众多溪河注入,夹带着大量泥沙和营养物质,为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海洋水文

①潮汐:宁波沿海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期潮型,一天有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平均高潮为吴淞零点以上3.14米,最高潮位4.86米,平均低潮位1.47米,最低潮位为0.31米。三门湾、象山港、甬江的潮差自南向北递减,甬江镇海口外的潮流,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朔望日涨于十一时一刻。市区"三江口"的潮汛则朔望日涨于一时。

②潮流:东部沿海(包括大目洋、猫头洋北部)因海域开敞,潮流明显呈旋转流。流速缓慢,一般由北向南递增。又因受外海和沿岸流系影响,流速存在季节性差异,且表层(5米层)大于底层。表层流速实测,最大为138厘米/秒。

山港潮流呈往复流。港口流速比港内大。港口附近平均落潮流速为100厘米/秒;港内50-60厘米/秒。最大流速出现在最高和最低潮位前两小时。落潮流速一般大于涨潮。

③理化因子:一般由北向南递增。水温:年平均水温20.6℃(12.9℃-31.7℃);盐度:年平均盐度21.7(11.7-30.57);pH值:7.78-8.02;溶解氧:5.50-8.18毫克/升。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气候条件

宁波地域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部有向中亚热带过度的痕迹;东部具有海洋性气候性特征。风向随季节交替明显,多异常天气。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四季分明。冬无严冬,夏无酷暑,温暖润湿,光照、热量、雨水资源丰富。

①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气温分布沿海高于平原,平原高于山区,南部、东部分别高于北部、西部。平均最热为7月,27.2-28.3℃,极端最高39.7℃(1971年8月21日宁海),最冷为1月,3.8-5.3℃,极端最低-11.1℃(1977年1月31日奉化)。平均年较差23.1℃。按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四季分布为春季75天,始于3月上旬,终于5月中旬;夏季129天,始于5月下旬,终于9月下旬;秋季56天,始于9月下旬,终于11月下旬;冬季105天,始于11月下旬,终于3月上旬。

②日照:多年平均日照1900-2100小时,市北和三江平原最多,在2000小时以上;西部山区最少,在1700小时以下。最多8月,平均245.9小时;最少2月,106.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北部为48%,南部为43%。太阳辐射量分布为东北部高,西部低。全市每平方厘米为109.5千卡,北部为111.2千卡。各月分配上,12月、1月最少,分别为5.8千卡和5.9千卡;夏季7、8月,分别为14.2和14.1千卡。

③降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426.6毫米。雨量分布呈沿海向内陆递增,南部多于北部、西北多于东部,山区多于平原,平原多于沿海。西部山区与东南丘陵地区多在l500毫米以上。5、6月和8、9月是梅雨期和台风季节,雨量分别占全年总雨量的25%和26%;12月至1月为少雨期,月平均在60毫米以下。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产品荣誉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地理标志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地域保护范围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宁波市象山港、三门湾及宁波东部海域,具体保护范围包括慈溪市的新浦镇、观海卫镇、龙山镇;镇海区的澥浦镇、蛟川街道、招宝山街道;北仑区的新碶街道、小港街道、霞浦街道、大碶街道、柴桥街道、白峰镇、梅山乡、春晓镇;鄞州区的瞻岐镇、咸祥镇;奉化市的松岙镇、裘村镇、莼湖镇;宁海县的西店镇、强蛟镇、桥头胡街道、大佳何镇、长街镇、力洋镇、茶院乡、越溪乡、一市镇;象山县的西周镇、墙头镇、黄避岙乡、贤庠镇、涂茨镇、大徐镇、爵溪街道、东陈乡、石浦镇、鹤浦镇、高塘岛乡、晓塘乡、定塘镇、新桥镇、茅洋乡、泗洲头镇沿海35个乡镇和9个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21°25′59″-122°51′57″,北纬28°45′21″-30°29′06″。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质量技术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⑴产地要求

①环境要求:象山港、三门湾、灰鳖洋、峙头洋、乱礁洋、韭山、大目洋、猫头洋和渔山养殖区域产地环境符合GB/T18407.4-2001规定要求,养殖区域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饵料生物,是大黄鱼栖息繁衍,索饵生长场所。

②海水水质:养殖区域海水水质符合NY5362-2010规定。水温12.9℃-31.7℃;盐度11.7-30.57;pH值:7.78-8.02;溶解氧:5.50-8.18毫克/升。

⑵品种范围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

⑶生产控制

①苗种来源:采捕野生岱衢族大黄鱼,经过2年的驯养,并对驯养后的大黄鱼经人工促熟、催产,实施人工繁殖培育出的子一代岱衢族大黄鱼鱼苗。

②养殖模式:网箱、大水面围网和池塘养殖。

③增殖、标志放流:2012年7月4日,在韭山海域增殖放流平均体长6.7厘米的宁波岱衢族大黄鱼鱼苗200万尾;预定2012年9月-10月在象山港海域挂牌标志增殖放流体长10厘米以上宁波岱衢族大黄鱼鱼苗5000尾。

④养殖管理技术:待仔鱼体长增长到3厘米左右时,选择小潮汛转移至海区网箱中,初始养殖密度控制在1000尾/米。利用海区桡足类的趋光性,在仔鱼网箱上部进行灯光诱导集中,为鱼苗提供天然饵料,同时开始投喂鱼浆等人工鲜饵料进行驯化。待驯化成功后,每日投饵2-3次,日投饵量10-13%。并注意观察鱼群活动和摄食状况,及时调整投喂策略和病害防治方案。

由于鱼苗期大黄鱼生长速度较快,要及时调整养殖密度。鱼苗体长增长到8厘米左右时,调整养殖密度为300尾/米,并逐步降低投饵量为5-7%;当鱼苗体长增长到13.5厘米左右时,调整养殖密度为70尾/米,控制投饵量为3-5%。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养殖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NY/T5061-2002)执行。

⑷产品收获与产后处理

①活鱼: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养殖至2-3龄,每尾平均体重在400克以上进行起捕,宁波岱衢族大黄鱼起捕时间要在晚上进行,以保证宁波岱衢族大黄鱼的原有体色。当水温超过25℃时,捕获的大黄鱼要在水温18℃水中浸泡10-15分钟进行降温麻醉后活水运输,以保证运输成活率,提高产品质量。

②冰鲜鱼:冰鲜大黄鱼是指在刚捕捞的新鲜鱼上面都铺着薄薄一层碎冰,通称“冰鲜”。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养殖至2-3龄,每尾平均体重在400克以上进行起捕,除宁波岱衢族大黄鱼起捕时间要在晚上进行,以保证宁波岱衢族大黄鱼的原有体色外,冰鲜时先在泡沫塑料保温箱底铺上一层约10厘米碎冰后,将经降温麻醉后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单条整齐排列于冰面,再复盖一层碎冰、装鱼至要求后封面冰10-15厘米,最后用胶带密封箱子运输。

③冰冻鱼: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养殖至2-3龄,每尾平均体重在400克以上进行起捕,除宁波岱衢族大黄鱼起捕时间要在晚上进行,以保证宁波岱衢族大黄鱼的原有体色外,冰冻时要对单尾鱼进行超低温速冻、包冰,再冷藏。

④干品:俗称白鲞即黄鱼鲞,白鲞加工工艺,主要有八道工序,即冲洗,劈鲞,去脏,盐渍,清洗,翻晒,整形及包装。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⑴宁波岱衢族大黄鱼,严格执行GB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宁波岱衢族大黄鱼质量安全依据NY5056-2005无公害食品石首鱼、农办质【2012】8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37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规定执行。

①活体感观指标

鱼体健康,游动活泼,无鱼病证状。鱼体具有大黄鱼所固有金黄色泽和光泽;体态匀称,无畸形;鳞被完整,鳞片紧密。具有大黄鱼固有气味,无油污等异味。

②鲜品感观指标

a、外观:体被圆鳞,侧线完全,体背面及上侧面黄褐色,侧面及下侧面金黄色,背鳍及尾鳍均灰黄色,胸鳍和腹鳍黄色;

b、鳃:鳃丝清晰,呈鲜红色,粘液透明;

c、眼球:眼球饱满,角膜清晰;

d、气味:具有大黄鱼固有气味,无油污等异味;

e、组织:肌肉坚实,富有弹性,内脏清晰、无腐烂。

⑵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按NY5060-2001规定执行。

标志使用规定

⑴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产经营的宁波岱衢族大黄鱼产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②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③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注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

⑵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注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或展销。

⑶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①自觉接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⑷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⑹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补充介绍

  岱衢族大黄鱼呈金黄或虎黄色,有光泽,鳃丝清晰呈鲜红或紫红色,眼球饱满,肌肉结实,富有弹性,是黄鱼族中的极品。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资源的枯竭,这种鱼类已形不成渔汛,致使野生大黄鱼一鱼难求。为此,宁波市于2007年始启动了岱衢族大黄鱼原种开发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专门成立了“野生岱衢族大黄鱼采捕”攻关小组。2008年5月,攻关小组采用特制的小对网作业方式,成功地在岱衢族大黄鱼原产地岱衢洋采捕到8尾可繁殖的野生原种活体。宁波市已成功培育出苗种1450余万尾,为岱衢族大黄鱼养殖提供优质苗种。

  宁波市岱衢族大黄鱼和宁波市已分别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中国生态大黄鱼(岱衢)之乡”荣誉称号。中国渔业协会专门为宁波海洋渔业局颁发了“中国生态大黄鱼(岱衢)之乡”牌子。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

  地域范围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养殖区域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北纬30°29′6.00″~28°45′21.90″,东经121°25′59.55″~122°51′57.42″;东西长140.95km,南北宽193.25km。,总面积为7320平方公里。养殖区东连舟山市六横岛,南濒三门县。 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是象山港、三门湾及宁波东部海域,具体保护范围包括慈溪市的新浦镇、观海卫镇、龙山镇;镇海区的澥浦镇、蛟川街道、招宝山街道;北仑区的新碶街道、小港街道、霞浦街道、大碶街道、柴桥街道、白峰镇、梅山乡、春晓镇;鄞州区的瞻岐镇、咸祥镇;奉化市的松岙镇、裘村镇、莼湖镇;宁海县的西店镇、强蛟镇、桥头胡街道、大佳何镇、长街镇、力洋镇、茶院乡、越溪乡、一市镇;象山县的西周镇、墙头镇、黄避岙乡、贤庠镇、涂茨镇、大徐镇、爵溪街道、东陈乡、石浦镇、鹤浦镇、高塘岛乡、晓塘乡、定塘镇、新桥镇、茅洋乡、泗洲头镇沿海35个乡镇和9个街道。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⑴外在感观特征:宁波岱衢族岱衢族大黄鱼具有体型细长、头型浑圆、吻短而细巧、体色金黄、线条优美等特征;体被圆鳞,体背面及上侧面黄褐色,侧面及下侧面金黄色,背鳍及尾鳍均灰黄色,胸鳍和腹鳍黄色。 ⑵内在品质指标:通过常规营养检测分析,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在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上与福建养殖的闽粤东族大黄鱼不同,其中灰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分析表明岱衢族大黄鱼氨基酸总量较闽粤东族大黄鱼低7.18%,而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例上高2.26%。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和普通大黄鱼的脂肪酸营养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脂肪酸组成、极性脂比例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别,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二乘法辨别等分析手段同步验证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这也印证了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在营养成分、食用口感上与普通大黄鱼不同,更接近于野生大黄鱼的口感和味道。经6月抽样检测,宁波岱衢族大黄鱼每百克含蛋白质19.57克~19.98克(17.7),脂肪12.0克~12.4克(2.5),水分69.1~71.6(77.7),灰分1.29~1.36(11. 3)(结果见产品检测报告)。 ⑶安全要求:宁波岱衢族大黄鱼,严格执行GB 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宁波岱衢族大黄鱼质 量安全依据NY 5056-2005 无公害食品 石首鱼、农办质[2012]8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37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规定执行。 ①活体感观指标 鱼体健康,游动活泼,无鱼病证状。鱼体具有大黄鱼所固有金黄 色泽和光泽;体态匀称,无畸形;鳞被完整,鳞片紧密。具有大黄鱼 固有气味,无油污等异味。 ②鲜品感观指标 a、外观:体被圆鳞,侧线完全,体背面及上侧面黄褐色,侧面及下侧面金黄色,背鳍及尾鳍均灰黄色,胸鳍和腹鳍黄色; b、鳃:鳃丝清晰,呈鲜红色,粘液透明; c、眼球:眼球饱满,角膜清晰; d、气味:具有大黄鱼固有气味,无油污等异味; e、组织:肌肉坚实,富有弹性,内脏清晰、无腐烂。 ⑷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按NY 5060-2001规定执行。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宁波岱衢族大黄鱼”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宁波岱衢族大黄鱼”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